分享

媒体融合的工作建议

 WTB2255 2020-11-22


当下,“互联网+”的理念大范围的应用,传统媒体也开始“另起一行”,通过开办“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平台,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能力,改进新闻传播方式方法等,积极探索全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我认为做好媒体融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一.必须要转变思想理念,新旧观念相融是基础

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在原创性、可信度、权威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相对于新媒体,它也有互动性弱、时效性差,传播手段单一等劣势。新媒体的传播形态有着多样性、及时性和互动性等长处,但相对于传统媒体,它更存在着浅阅读、碎片化、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短处,二者互相借鉴、吸取各自优势长处,才能称作共融发展。

因此,传统媒体要彻底解放思想,从观念上理解和认可,在行动上主动融入,扬长避短,用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去做新闻。新媒体要从思想上接纳,从行为上借鉴,向大众呈现可靠、完整的信息,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二.必须要兼顾内容技术,二者同时发力是方法

媒体融合,融的是思想理念,合的则是内容技术。媒体融合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互联网+传统媒体”,要通过内容和平台两方面同时发力,进一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

内容是根本。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内容、渠道和受众从单向传播机制转向双向互动传播,原来的“受众”变成了“用户”,他们可以随时对内容进行评论、转发。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内容永远是根本,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传统媒体的“准”和新媒体的“活”结合起来,主动作为,才能让“用户”获得准确无误的信息。

技术是条件。新媒体发展不仅是形式新,更重要的是技术新。人民日报社的“中央厨房”模式、湖南卫视的“芒果TV”、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时间”……都是通过新的设备工具和移动终端来重构内容分发、传播和反馈机制,实现多渠道传播和受众覆盖最大化。因此,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必须要注重人才培养,做到全能型是标准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要求。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不仅要有传统的采写、编辑的能力,还要熟练运用新媒体表达方式、软件后台。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成为全能型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学会突破传统新闻表达方式,学会熟练使用新媒体软件的后台,掌握新设备、应用的操作。一篇新闻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媒介、不同受众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技巧,比如利用微博发布消息,要言简意赅;利用微信公众号,则需轻松幽默。

良好的工作环境、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激发出人的潜能。媒体组织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管理人才的培养,转变用人机制,促进新闻工作者从单一的写作向全能型采编人员转变。

      四.必须要健全体制机制,科学有效的监管是保障

多年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有着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而新媒体虽发展迅速,其管理体制还有所欠缺。简单照搬传统媒体的管理体制,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在固有的传统媒体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遵循党管媒体原则,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认真研究新媒体管理的科学方法,进一步规范传播秩序,通过对网上网下、不同业态的科学管理、有效监管,才能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相生相成、和谐共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是党和国家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党和国家重要宣传工具,二者的融合势在必行。各取优势、互补短板,大胆创新、积极作为,才能让媒体融合发展真正做到落地生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