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家哭嫁的婚俗哭嫁是土家风俗,流传久远。...

 夜黑心明 2020-11-22
土家哭嫁的婚俗

哭嫁是土家风俗,流传久远。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清代土家诗人彭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在古竹枝词里,就有咏哭嫁的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

  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

  情意绵缠泪如雨。”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用哭歌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丧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正是巴土民族独特的禀性和文化意识。

在新娘吊楼闺房里,床前架了一方桌,桌上放着十碗香茶,丹妹和九个堂姐表妹女依次围坐,唱着忧伤的哭嫁歌。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唱。

按常理说,新姑娘出嫁应该是人生一大喜事,那么哭哭啼啼悲从何来呢?其实这哭嫁倒并非是按老一套走走过场,也决不是虚情假意,而是姑娘们的真情流露。出嫁固然兴高采烈,可是想到从此将离开生养疼爱她的父母,离开从小到大温暖熟悉的娘家,她又怎么舍得?所以必然既喜且悲,要又唱又哭。这土家哭嫁的风俗倒是自然真纯、和人情天性十分贴切的。大山里的女人,就是用这样泣血的哭和带笑的唱,来面对自己的人生际遇悲欢离合。

天快亮时,她们开始哭姊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织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新娘就哭唱道:

“爹啊娘呀,儿要走了呐,想您帮我梳把头。您可头发染了霜,您可额头起了皱?摇篮还在耳边响,妈妈您今在何方。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爹娘唉,从此衔泥不回头……”

九个姑娘就替父母亲哭唱: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世上三年逢一闰,为何不闰五更头?哎,女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共白头……”

当天色大亮,红艳艳的太阳照着满山青青的茶树和红红的杜鹃,照着山寨里喜气洋洋吊脚楼,照进了新娘的闺房。只听得一串嘹亮的喇叭声从山间小道上跳跃而来,迎亲的队伍就到了新娘家门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