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一生的思维模式:你有成长型思维吗?

 禁代曲奇 2021-12-18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能改变人生态度的思维方式。它能把害怕失败,不愿意挑战,面对一点挫折都容易放弃和逃避的人,转变成心态更开放,乐于挑战自我,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能越挫越勇的人。它是大部分成功人士都往往具有的一种特定的思维特征,而且也因为拥有它的人会更快地成长,能够在短时间内达成更高的成就,它也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很多国际上顶尖的大企业,定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它就是成长型思维。

这个概念来自于斯坦福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当她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学者的时候,一个特别的实验确定了她今后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研究方向。这个实验是研究“人们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她分别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给一组学生一系列智力检测题,让他们解答。第一个检测很简单,但接下来的会很难。当学生们开始嘟囔、流汗并感到困难的时候,她观察他们的对策,询问他们的感受,并希望了解学生们是如何应对困难的。但她看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

面对非常有难度的测验,一个10岁的男孩拉了拉他的椅子,搓了搓手,抿了抿嘴,然后喊道:“我爱这个挑战!”而另一个男孩努力地做着这些智力测验,他抬起头时满脸开心:“你知道,我就想做这种信息量大的测验!”

面对这样的场景,卡罗尔教授陷入了迷惑。她曾以为,人类只分为可以应对困难和不能应对困难两类。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热爱困难。这些孩子难道是外星人吗?他们为什么会喜欢会让自己失败的东西?于是,卡罗尔教授开始了她关于思维模式的研究。

她发现,每个人总带有一些基础的思维模式,它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连人们自以为属于自己的“个性”,也是从这些思维模式中衍生出来的。我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些模式的存在,但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想要什么,能否成功达成目标,以及幸福感等方面至关重要。思维模式(即使是最简单的也)会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面对失败的不同反应,来自于一组相对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它们之间的区别非常简单:

(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能力是无法改变的)相信每个人的能力,智慧和天赋,是与生俱来,并且固定不变的。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相信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资质、兴趣和性情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但就这么简单的基础区别,就会造成整个生活模式的巨大差别

有一次,卡罗尔的团队给一群五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测试,告诉他们那是用来评估学习能力的。等做完测试,卡罗尔问他们:你认为这个测试能够测出你长大以后会有多聪明吗?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并不认为这个测验能测出他们长大以后会有多聪明。事实上,他们当中一个人对研究人员说:“不可能!没有什么测试能测出这个结果!”

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却相信——而且坚定地相信——该测验可以测出他们长大后会有多聪明。

他们认为一次测验就能确定自己未来的智力水平,也给了它为自己下定义的权力。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每一次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定义自己,决定自己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因此,每一次成功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一遍遍地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强烈地希望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因此,每一次考试或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处于成功或是失败的紧要关头,他们感觉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接受评估,需要在每种时刻对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进行证明。我会成功还是失败?我看上去是聪明还是愚蠢?我是会被接受还是拒绝?他们小心翼翼地面对自己每一个测试,并希望在每一张答卷上得到优秀的分数。如果面对失败,他们就会大受打击,觉得自己整个人被否定了。因此,他们会努力避免任何可能出错的场合,以维持自己的完美无缺。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于是,他们能够非常从容地应对失败,甚至会主动欢迎挑战和失败,因为他们知道,挑战能够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成为更有能力的人。他们无法理解固定型思维的固步自封。当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可以指出你的缺点,促进你成长的人成为朋友和搭档?为什么一直做屡试不爽的事情,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情来做呢?(5.当事情发展不顺利的时候,也能拥有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身上的标志。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当面对失败的时候,比如在期中考试里得了59分。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太差劲了”他们会把发生的事情当作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而当问道他们会如何应对的时候,他们会说:“我就不应该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去吃东西”“边听音乐边郁闷”“躲到壁橱里坐着哭”“摔东西”“还能怎么办?”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说:“我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分数,也许我该去询问我的导师或朋友”“我会总结我的错误。然后下一次更努力,或采取其他的学习方法,来提高我的成绩。”“我依然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期末成绩。”并不是说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就是没心没肺,能很开心地面对失败。他们不是没有产生挫败感,但他们不会让失败给自己贴上标签,也不会因为失败而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害怕失败,觉得失败让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

【勇敢面对失败,觉得每一次失败都能让自己从中学到什么】

【对待失败的态度】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创伤,而这种思维模式是无法提供克服这种创伤的好方法的。如果失败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你缺乏潜力,那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在一次研究中,七年级的学生们告诉研究人员他们如何面对学术上的失败——在一门新课程中考了低分。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出所料,说他们会为下一次考试更加努力地学习。

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他们不会再付出同样多的努力了。既然你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他们还说自己会认真考虑一下作弊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能力考好,你就得另辟蹊径。

另外,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他们会去看比自己还差的人。

一群大学生在一次糟糕的考试后,获得了一个去看其他人试卷的机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选择去看那些考得比他们好很多的人的卷子。和往常一样,他们希望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选择去看那些考得非常差的,这就是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在经历失败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尝试修复自尊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比如一位高尔夫球员约翰·麦肯罗,他常常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失败从来都不是他的错。(有一次他输掉比赛是因为发烧了,一次是因为后背疼,一次是因为外界对他期望太高,另一次又是小报八卦害了他。一次他输给了一个朋友,是因为他的朋友恋爱了但他没有。一次是因为他比赛前吃了太多东西,一次是因为他太胖了,另一次又是因为他太瘦了。一次是因为太冷,一次又是因为太热。一次是因为他缺乏训练,一次又是因为训练过度。)

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每天都在扩展着自己的技能。但固定型思维会让人不再好学。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卡罗尔研究过成千上万的学龄前儿童,发现会拒绝学习机会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

她给了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拼完一次简单的拼图之后,可以再拼一次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即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们,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对她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为什么你会这样问我,女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他们会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而且非常热情地投入其中。

所以,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不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

【乐于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事情尽在他们掌握中的时候,才会感到舒服。如果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如果一件事情不能证明他们有多聪明,当他们感觉不到自己富有天赋的时候,他们就丧失了兴趣。

当卡罗尔的团队给五年级的学生们一些很有意思的智力测验题,他们都很喜欢。但当给出的测验题越来越难的时候,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兴趣骤减,他们还撒谎说自己家里有这些题目了,不需要再做了。事实上,他们恨不得马上逃离这些测验题。

相反,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沉浸在这些难题中,乐此不疲。难度不能阻止他们的兴趣。“您能将这些智力测验的名称写下来吗?”一个孩子问,“这样的话,等这些都做完了,我可以让妈妈再给我买一些。”

【面对挑战容易退缩,失去兴趣】

【乐于面对挑战】

对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还远远不够,看上去很聪明很有天赋还远远不够。你必须接近完美,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卡罗尔的研究团队问了很多人,从小学生到青年:“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他们的答案如此不同,让她感到很震惊。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

“在我没有犯错误的时候。”

“在我快速并完美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

“在有件事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其他人却无从下手的时候。”

所有答案都在表示,他们必须一直都要看起来完美无缺。

但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说:

“在事情非常难,我很努力去尝试,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

或者:“在我钻研某件事很长时间,终于有了眉目的时候。”

对这些人来说,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在许多体育冠军身上看到的。

米娅·哈姆告诉我们:“每次比赛或者练习之后,如果你走下运动场时认为你自己尽了全力,那么你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对他们来说,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会说,有天赋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而且,他们对于成功的看法也非常不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觉得,成功就是获得奖杯的那一瞬间,只有你站到第一的领奖台上,得到最高的光荣,你才能享受成功。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却认为,在每一次训练时,每一次自己获得成长的时候,都是一次成功,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就感。他们曾说:“得到冠军的时候我很开心,就和我之前训练时得到了突破时一样开心。”11.这大概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因为他们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能获得源源不绝的成就感,因此也更能坚持,更容易达到更大的成就。

【成功是达成成就的一瞬间】

【成功是努力的过程】

我们都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缓慢和稳健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是,我们当中真有人希望自己是一只乌龟吗?

不,我们只希望当一只不那么傻的兔子。不在终点前打那么久的瞌睡,然后轻轻松松地赢得比赛。

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可以有多重要,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它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让人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进者才有机可乘。

问题就是,这些故事让事情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你有能力,要么你付出努力。

认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的想法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告诉我们:“如果你需要为某事付出努力,那么你肯定不擅长做这件事。”他们补充说:“对真正的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如果你被外界认为是天才、人才或者具有某些才能,那么努力会贬低你的价值。

他们害怕努力。害怕努力后依然会失败……如果你去参加试演,但是并没有真正为之努力,没有真正好好准备,没有尽全力,那么你没有赢得这个机会,你至少有一个借口……没有什么比说出'我付出了我的所有,但是依然不够优秀’这句话更难的事了。”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你非常想要某个东西而且有机会去得到它,但是什么都不去做的情况是很难想象的。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原本可以”这个想法不会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会令他们心碎。

【努力可耻】

【不努力可耻】

说了这么多成长型思维的好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呢?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老师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他们强调我们的天赋,容易因为一件小事定义我们整个人,我们就容易成为固定型思维的人。而如果他们强调我们的努力,夸奖我们的进步,我们就容易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但好消息是,我们即使长大了,也依然有机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教育”。如果你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在发现自己的固定思维的时候,不要惊慌,应该像一位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或老师一样,温柔地纠正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努力一下,有所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对照之前的成长型/固定型的特征,想象成长型思维的人的想法和做法,一点点改变和纠正。思维模式的改变是一项很漫长的事情,需要耐心,但绝对物有所值。同时,我也推荐卡罗尔写的《终身成长》一书,里面有许多关于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研究。虽然可能有些重复和琐碎,但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话,对成长型思维的人了解的越多,就越能想象在面对自己的境况时,他们会怎么做,也就能更快地将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祝你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