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儿童易发猩红热,家长们可以做点什么?

 为什么73 2020-11-23

一到冬天家长们就很愁,这倒不是因为“小神兽们”放寒假在家“为非作歹”,而是冬天孩子总会得一些奇怪的传染病。冬季是流行病高发的季节,儿童因为自身免疫力低下,所以比成人更容易遭受流行病的侵袭。

另外,秋冬季节的儿童传染病也有很多,比如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传播方式都不尽相同,为了让家长们能够好好面对这些棘手的对手,我们打算从这周开始好好为大家挨个讲解这些疾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这周咱们先来讲讲猩红热吧!

说起传染病,猩红热绝对是广为人知的,中医称其为“烂喉痧”、“疫喉痧 ”、“烂喉丹痧”等,民间俗称“喉痧”、“番痧”。这是一种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关于猩红热的提问解答

01

怎么鉴别到底是不是猩红热

猩红热的病程一共分为三期,每一期都有很明显的特征,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家长学会了以后,就可以自己在家给孩子辨辨证了。

前驱期:首先是前驱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症状和感冒发烧很像,其实不光是猩红热,大部分流行病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会引起跟感冒发烧类似的症状,因为这是正邪交战的表现之一。

通常孩子会出现高热畏寒、头痛、无汗、咽喉红肿疼痛、化脓、影响吞咽等症状。

虽然不是很好与感冒发烧相鉴别,但值得注意的是,猩红热发病后,咽部红肿疼痛比较明显,一昼夜内就可出现典型皮疹,舌鲜红无苔如杨梅,均与感冒有明显不同,大家可以以此来鉴别。

出疹期:前驱期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绝大多数的宝宝会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入下一期——出疹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出疹,这种皮疹一般最早见于颈部、上胸部、腋下和腹股沟处,一日之内很快就能遍布全身。皮疹为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抚摸时有砂纸的感觉,用手指按压皮疹可见皮疹的红色退去,变成苍白色,但是十余秒后就会恢复红色。

由于此时病位较深,影响到了胃,所以反映在舌象上就是舌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形似草莓,称为“草莓舌”。除此之外,口唇周围苍白的“环口苍白圈”以及由于出疹密集,皮肤褶皱处会摩擦出血,形成一条“帕式线”,这些症状都能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大家可以仔细对照。

恢复期:从出疹开始一周左右的时间,大部分宝宝的症状都已经开始缓解,这时候正式进入到恢复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症状就是脱屑脱皮,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担心自己的宝宝会不会落下伤疤。实际上,这种疾病痊愈以后一般不会有伤疤或者是色素沉淀等,所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是注意不要让宝宝随意抠挠,以防感染。

02

孩子得了猩红热怎么解决?

其实,孩子得了猩红热,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这样能避免很多麻烦,比如感染或者是并发症。当然,也可以配合辅助使用一些中成药,例如三黄片和五福化毒丸

很多人好奇,不用抗生素的话,这两种药物为什么能对猩红热有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这个疾病。

猩红热明明是冬天的疾病为什么反而成热象呢?

原  因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时令不正之气和寒暖失调之时。

就是说冬天应该寒,但气温有时反而比较温暖,人体受自然界气候影响,体内就会蕴伏积热,耗伤阴津。又逢寒流骤袭,猩红热时邪就会随风寒侵入人体。内热外寒正邪交争,所以发病。

有的家长还发现,夏天也容易患猩红热,这是因为夏天暑温和湿温比较严重,但是夏天的猩红热一般病情比较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也比较缠绵,不像冬季的猩红热这么猛烈,发病24小时之内就会进入下一阶段。

懂了基本原理之后再来看分型,其实猩红热分为三种证型,分别为邪侵肺卫、毒炽气营以及疹后阴伤,它们分别对应了猩红热的三个期。但是由于邪侵肺卫证为起病之初,为时较短,家长们也不容易鉴别,所以暂时先不推荐药物了。

毒炽气营,也就是出疹期,这个时候邪气已经不是在肌表这么简单了。等到了毒炽气营的时候,邪气已经深入肺胃,且郁而化热了,所以我们就需要能够清火解毒的药物,而三黄片和五福化毒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用量前者每次2~3片,一日3次,后者每次1丸,一日2次即可。

疹后阴伤,养阴生津

等孩子好转以后呢,就会形成疹后阴伤。因为孩子阴津损耗的比较多,所以这里推荐大家用一些能够养阴生津的药物,比如沙参麦冬汤,这是润燥剂。具有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之功效。组成:沙参15g、玉竹10g、生甘草6g、冬桑叶10g、麦冬15g、生扁豆10g、天花粉10g。水五杯,煮取二杯,每日服二次。这个方子也有中成药的,名为沙参麦冬颗粒。

03

不想给孩子吃药,食疗推拿可以么?

这里强调一下,对于这种皮疹比较严重的疾病,食疗是很好的家庭疗法,但推拿不行,因为孩子浑身皮损严重,推拿的话容易让孩子感染或者使伤口变大。

这里推荐两个食疗,家长们可以用来辅助治疗。

马齿苋汤

组成:鲜马齿苋50~100g、白糖适量。

制法:将马齿苋水煎(或捣汁),加白糖。

服法:每次20~30ml,日服3次。

本汤可清热凉营,泻火解毒,用于猩红热高热不退,咽喉红肿腐烂者。

四汁饮

组成:梨汁、荸荠汁、甘蔗汁、藕汁。 

制法:将上4味药合匀。

服法:作饮凉服。

本方具有滋养阴液,清热润喉之功,用于猩红热后期高热虽退,但仍有余热,咽喉糜烂减轻,但唇千口燥,或伴有干咳,舌红少津。

04

孩子看起来好难受,我还想做点什么

这里教给大家几个护理小技巧。

1.发热护理

急性期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2周左右以预防并发症,给以恰当物理降温,可适当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退烧药,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

2.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是很重要的,既有利于杀灭咽部的细菌,又可预防继发感染,能自理的稍大点的患儿,一定让其用温盐水在饭后或睡觉前后漱口;对于1~2岁的患儿,家长应用镊子夹着消毒纱布或棉花蘸温盐水擦洗口腔,勤喂水也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如果患儿实在是疼痛难忍,可以用少许锡类散或者珠黄散吹入喉中,可以缓解咽喉肿痛和溃烂。

3.皮肤护理

应该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肤。脱皮时勿用手撕扯,可用消毒的铰剪修剪,以防传染。可用温水清洗皮肤来缓解痒感,但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必要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衣裤应宽松,不能穿化纤或绒布内衣裤,以防加重痒感。床褥应保持清洁、干燥、松软、平整。

05

孩子痊愈了,以后还能得猩红热么?

有可能。一般得了一次猩红热以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下次如果同一型细菌感染时,人体会迅速把它杀死,不会导致猩红热,但是不同的细菌感染时还是有可能导致猩红热的。当然,从中医角度上来说,孩子正气不足,也是会导致孩子反复感染猩红热时邪的。

06

猩红热太可怕了,应该怎么预防呢?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加强身体锻炼,提升孩子正气。教育孩子勤洗手、勤漱口、戴口罩,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拥挤的场所。

2.及时就医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做好消毒工作

发现疑似猩红热患儿,应立即隔离。患儿接触过的食具、玩具、家具要消毒。

4.注意卧床休息

感染猩红热的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有化脓性并发症的患儿需隔离到炎症消退。

猩红热虽然症状比较吓人,又是发热又是起疹子的,但是只要家长处理妥当,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如果大家对于猩红热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