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伊豆小笠原群岛海域某处超过 1 200 米深的海底,有一座名为明神海丘(Myojin Knoll)的火山。十多年来,一组日本生物学家在这片水域拖网打捞,搜寻有趣的生命形态。 一开始并没有找到什么让人意外的东西,直到 2010 年 5 月,他们捞起了一些附着在深海热液喷口附近的多毛纲蠕虫。 (大约40亿年前,深海海底的热泉口和火山口释放了大量的硫化物) 有趣的并不是这些蠕虫本身,而是蠕虫身上的微生物——其实只是其中一个细胞。它乍看起来很像真核生物,但是仔细观察之后,就成了最耐人寻味的谜团。 长按二维码购买 真核生物 (图为来自深海的独特微生物) 这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有细胞壁(CW)、细胞膜(PM),还有被核膜(NM)环绕的细胞核(N)。它还有几个内共生体(E),看起来有点像氢酶体。这个细胞非常大,长约 10 微米;细胞核也很大,占了细胞体积的40%。 它显然是一个真核细胞吧?错。它的核膜是单层膜而非双层,也没有核孔复合体,只有一些不规则的间隙。细胞核中有核糖体(斑驳的灰色区域),外面也有。核膜和其他的内膜连续,甚至和细胞膜也连续。DNA 的形状与细菌一样,是直径 2 纳米的细纤维,而不是像真核生物那样的染色体。所以,它显然不是真核生物。 一个猜测:这个神秘的细胞是一个获取了细菌内共生体的原核生物,正在重演真核生物的演化之路;它正在变得更大,基因组正在膨胀,正在累积高复杂度需要的原材料。 核糖体 制造蛋白质的“工厂”,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他们根据RNA代码脚本,把氨基酸构件用指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转换成蛋白质。 长按二维码购买 ![]() ![]() 一旦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情况,那么剩下的,无论多么不可思议,一定是事实的真相。 ![]() ![]() ![]() ![]() 内共生作用 两个细胞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其中一个细胞生活在另一个细胞体内,通常会交换彼此的代谢物质。 ![]() ![]() 生命为什么会是这样 ![]() ![]() ![]() 质子梯度 膜两侧因质子梯度不同而造成的势差。质子动力是由膜两侧电荷差异和质子浓度差异共同形成的电化学力。 ![]() 化学渗透偶联 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把质子泵出膜外;质子通过膜上的蛋白涡轮回流,就能驱动ATP合成。如此一来,质子梯度便把呼吸作用与ATP合成这两个过程偶联在了一起。 ![]() ![]() 长按二维码购买 从能量角度看待演化 ![]() ![]() 《死亡》 死亡就是电子流和质子流的终止, 是膜电位的停息, 是从未间断的氧化还原火焰最终归于熄灭。 如果说, 生命不过就是一个电子寻找归宿的过程, 那么, 死亡就是电子终于可以安息之时。 ——Nick Lan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