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作品】(92)月下随想(《作文指导报》第862期)

 hhucxq 2020-11-23

月下随想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3)班连俊洁

宁静的夜晚,偶尔传来的微风摇动树叶沙沙声。我独自坐在窗边,数着天空中的点点繁星,指尖不时指过那半轮残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一千多年前,张若虚在江边望着明月,想着这个问题;一千年后,我透过纱窗望着同样的月亮,想起了他。

当时他被誉为“吴中四士”之一,想必也是意气风发,酒后赋诗,信手拈来。

可到如今,在千年时光的打磨下,他的诗作也仅存两首:一首是“一曲概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文采泛泛、少人问津的《代答闺梦还》。

这两个极端,是否预示着什么?而这仅存的两首诗,若再过千年时光,是否又会随着他的名字一同湮灭?

可即使如此,明月又会真正在意吗?从混沌鸿濛至今,她曾见过多少悲欢离合!无论是亲人的死别,抑或是朋友的重逢,这些发自内心的大悲大喜,较之于文人闲暇之余的吟诗作赋,无疑要震撼得多。

月亮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乳白色的月光像薄纱一样,笼盖了整个地界,耳畔似乎传来了缥缈的琴声。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但一代代的传承却无穷。当人类向前进步,从抬头望月想象着嫦娥与吴刚,到踏上月球,俯瞰月球,乃至最后建立了一个像《银河帝国》里横跨无数星球的庞大帝国,到那时,月亮还会存在吗?即使存在,恐怕也被遗忘在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了吧。

但当人们抬起头,看着那些蓝色或红色的“月光”,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每代人都有的、宇宙中最古老的问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个问题十分广泛,包含时间与空间、生命与心灵。张若虚回答不出,我也回答不出,没有人可以答出。可又为什么非要有答案呢?就像那个断臂的维纳斯,还有今晚残缺的月亮,尽管不完美,却未曾影响他的美,也没有人执著于弄清为什么。

因为一旦神秘被撕破,美感或许也会一同消逝。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有人说,月亮是太阳的情人,清晨的露珠就是她的泪水;又有人说,她的恋人是“举杯邀明月”的李白或“把酒问青天”的苏轼;还有人说,她爱着全天下的人,因此,她才会把月光洒向整个世界。

又或许,哪怕只是一个饥饿的乞丐望着明月,想起了热气腾腾的馒头,在那一刻,月亮就爱上了他吧。

我们在意的,又仅仅是月亮吗?

小王子说:“夜晚,当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既然我就住在其中一颗星星上,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那么对你来说,就好象所有的星星都在笑,那么你将看到的星星就是会笑的星星!

而世间万物其实都一样,都可以成为感情的载体。因此,月亮虽大,却大不过团圆人家的一块月饼。

皎洁的月光轻轻地洒在庭院,没有声音,生怕打扰了那些熟睡的人们。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收回思绪,关灯拉起窗帘,隔开外面那如水的月光,将美丽的夜色尽数留给剩下的世界。

简评:

这是一篇读后感。作者选取震撼自己心灵的几句诗,谈由这几句诗所展开的联想、想象与思考:时光,可以消磨一切荣辱;疑问与无解的神秘,所包含着的无限的美;明月,它是情感的寄托与载体。诗句包含关无穷的韵味,小作者依此展开,或联想或觉思,带着我们也畅游了人和与宇宙的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