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五)“行不得也哥哥“——拟声之既“象物之声”又“传物之意”(朗读:林琳))

 hhucxq 2020-11-23

(感谢“大余朗读者”林琳)

“行不得也哥哥!”

          ——拟声之既“象物之声”又“传物之意”

(一)

我们教小孩说话,称狗“汪汪”,叫鸡“喔喔”,称青蛙“阁阁”,叫汽车“嘟嘟”,这种摹拟声音的方法古诗中常用。

《诗经》中的“大车槛槛”(《大车》)“伐木丁丁”(《伐木》)、“呦呦鹿鸣”(《鹿鸣》)、“萧萧马鸣”(《车攻》)等,都是这一类。它给人以亲切感,仿佛这些声音就在耳旁。

但这种拟声,只摹拟声音,并没有传达声音的含义,声与意尚没有结合,还仅是摹声的初级阶段

(二)

高一层次的摹声拟声,是既传声又传意。

如阮大铖《春灯谜》第一五折写鼓声:

这鼓儿时常笑我,他道是:“不通,不通、又不通!”

我们平常摹拟鼓声,一般只摹拟声音——“扑通,扑通”;

阮大铖把鼓声说成“不通,不通,又不通”,添的不仅仅是一点情趣,还有一种感慨——这是既摹拟声音,又传达含意的妙处。

(三)

再如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诗曰: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后一句“明日颠风当断渡”,不仅摹拟塔上铃声,同时也写出铃声的含意——明天风雨大作渡口不能行船渡江。

很显然,这种拟声与“卢令令”(《诗经·卢令》)只传声不传意相比,与“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唐彦谦《过三山寺》)只传意不传声相比,含义多了一层,情趣深了一层。

(四)

我们再看窦巩的《忆妓东东》:

惟有侧轮车上铎,耳边长似叫东东

看诗题“忆妓东东”,我们知道,这里的“东东”,不仅指“车上铎”声“东东”响,更指所那个名叫“东东”的人,既传声也传意。

(五)

既拟声又传意最有名的,当属马嵬坡上“三郎郎当”的铃声。清张邦伸《云栈纪程》卷六

明皇入蜀,雨中此闻铃声,问黄旛绰铃语云何?对曰:似谓三郎郎当。

“三郎”指唐明皇,当时宫中称明皇为三郎;“郎当”是“潦倒,颓唐”的意思,古人又言“败事曰郎当”。

“三郎郎当”四字既可见痛失江山与贵妃的明皇的潦倒、颓唐,也可见沉迷酒色的明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唐玄宗既丢了美人,又失了江山,“三郎”确实“郎当”!

这里所传之声是浅层含义,所寓之意才是深层的。

白居易《长恨歌》曰:“夜雨闻铃肠断声。”用比喻手法写铃声,如何铃声似“断肠声”,“三郎郎当”是最好的补充。

(六)

既拟声又传意最有情趣的,当属江天多《三禽言》之《鸠》。

布谷鸟的叫声,我们一般摹拟为“布谷,布谷,布布谷”。而江多天却摹拟成:

布布谷,哺哺雏。雨,苦!苦!去去乎?吾苦!苦!吾苦!苦!吾顾吾姑!

整首诗都是依着鸟的叫声来寓意,声意相宣,赋予凄苦叫声以凄苦含义,绝妙天下。

(七)

拟声而声意相宣,既“传物之声”,又“传物之意”,我们读诗词时常遇到的,是鹧鸪鸟的叫声。

宋朝人摹拟鹧鸪鸟叫声,一般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恢复之事——行不得也——”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离别的惆怅,或对国事艰难的伤感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门壁》词曰:“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不仅写个人凄苦愁情,赋予对国事的感慨。

他没有讲鹧鸪鸟的叫声是怎样,也没有说这叫声的有什么含义,但联系当时北方为金人所侵占,南宋节节败退只能偏安一隅的时代背景,“行不得也——哥哥——”“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这叫声让人撕心裂肺。

(八)

“拟声”,在生活中常用、在作品中常见,看似简单,然而高明的作者在简单当中寻变化,在简单当中见精神,能赋予特殊的情韵,展显卓越的才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