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七五)“落花”的悲喜哀乐(另一版本)

 hhucxq 2020-11-23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落花”的悲喜哀乐

(一)

韩愈《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运用拟人修辞,通过晚春花木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非得作雪花舞,写出的晚春明媚绚丽的景色。全诗以明朗绚丽的景色表现惜春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晚春或曰残春,在文人笔下,多数是凄楚、哀怨。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开篇便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通过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虽是写景,却有作者、李龟年、岐王与崔龙身世漂泊的感慨,甚至包含国家的浮沉的无奈感伤;

而《红楼梦》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更是以花喻人,人命如花,悲凉之气弥漫纸面。

于是,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落花”便百悲凉的代名词,“落花”当悲没有喜。

韩愈此诗以绚丽的色彩否定了“落花”当悲。在中国诗文中,虽写落花却明艳绚丽的,也不少。

(三)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所描绘的落花图自与黛玉不同:

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有此豪爽个性,此时醉眠又是与众姐妹相聚取乐多喝了几杯,于是,落花便也表现得热烈而绚丽,人花共美,丝毫没有黛玉所吟唱的悲情意绪。

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描写落花,也无丝毫悲凉气,反而热升腾,绚丽多姿,让人沉浸其中,久而难忘:

寒食后雨,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其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此处所赏桃花为雨后初晴时,作者急去欣赏是为“作别”,然“别”乃在其最盛之时欣赏,而非伤其凋零,境界自是不同;

“积地寸余”的“落花”,“以花受面”的清新,“光晃衣”的绚丽,把春日美景描写殆尽,欢乐与落花融为一处,与林黛玉之伤花飞而意绪乱意境大不相同。

(四)

景无哀乐之分,人有悲喜之情,人之悲喜加于景,景便分哀乐,这是我们读诗词等文学作品及进行写作时所必须加以注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