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萍优秀作文选(十三)藏在回忆里的精彩(《未来作家》2016年10月)

 hhucxq 2020-11-23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藏在回忆里的精彩(《未来作家》2016年10月)

       江西省大余中学2016级(10)班 赵心怡  指导老师:李月萍

有些事物需要细细品味,方知其善,比如香茗,比如回忆。

——题记

我喜欢在午后阳光下摆一张椅,置一盏茶,摊一本书,目光却不在书上,只一口一口地抿着香茗,细细品味缕缕苦涩在齿间流转后余下的丝丝甘甜,任思绪随蒸腾的水雾越飘越远。

竹藤椅

记忆中的竹藤椅是温暖的,有着令人安心的味道。它摆在曾祖父的小木屋前,那是我幼时最常去的地方。一扇烂了锁的门,几根简易的木头桩,一株总不结果的柿子树和爬了满墙的爬山虎,还有——柿子树下那把竹藤摇椅,寥寥数件,便构成了整个院子,那是曾祖父的家。曾祖父躺在椅上,小小的我窝在他瘦瘦的怀中。

摇椅摇起来了,故事开讲了。

从长征到文革,曾祖父有数不尽的故事来讲,我也有足够的兴趣去听。那些事有些是戏本里传的,也有些是他亲身经历的,比如和这小木屋有关的。我不懂背后的种种,只觉得这些故事很稀奇,什么打鬼子、被批斗的,我都听得津津有味。

摇椅还在摇,我静静地听着,安心地合上眼睛。

父亲曾提出接曾祖父去城里住,但被一口回绝了。我不解,问曾祖父为什么。他笑道:“这木屋我住了几十年了,它为我挡了几十年风雨,承载了我太多回忆,在这里我便感到安心。难舍,难舍啊!”年幼的我半懂不懂,只觉得还能坐上那摇椅,便是幸运。

后来,小木屋终究被拆了,曾祖父终究是去了。

万幸的是,那把摇椅被保留了下来,虽然出了点问题——只要一碰它,它就会摇个不停,除非人为停止。

竹藤摇椅又摇起来了,却没有人在上面讲故事了。

看着那固执的不肯停下的摇椅,我突然又想起了坚守木屋的曾祖父。我开始理解曾祖父那番话了,那份对木屋的归属感,对过去生活的追悼,都是他坚守的原因。细想起来,在那段回忆中最精彩的不是那些故事,而是充满故事的曾祖父的那一份执念。

苦茶

记忆中的书房是香的,空气中的茶分子总是慵懒地散于这个小小空间的每一个角落。父亲年轻时嗜茶几乎成痴,龙井,碧螺春,一点青……父亲的收藏多而杂,或名茶或野茶,都被珍放在同一个茶柜里,并不分上下层。他曾说,无论一种茶是否出名,只要能泡出使饮茶者愉悦的味道,便称得上是好茶。书房里摆着一套紫砂茶具,常常有各种身份的客人来拜访父亲,此时父亲就会置上一壶茶,与访客边品茶边聊天,一坐便是一下午。父亲喝茶再渴也不大口豪饮,总是一口一口地轻抿,回味许久,才继续下一口。我被他这文雅的饮法吸引,便也蹿上茶桌,费力抬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小杯。初尝时,那苦涩的汁液呛得我一股脑把水全吐了回去。父亲也不恼,只默默地为我重沏一杯,教我要细细品味,才能知晓它的好。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抿了一口,苦涩又肆无忌惮地在嘴里漫延。我强忍着苦,整张小脸皱成了一团,这次却没再吐出来。

一抺甜香逐渐从舌尖绽开,不一会儿,便充满了整个口腔。我欢喜地闻着空气中的茶香,自己似乎咬了一口这里诱人的香气。我仰起小脸幸福地对父亲赞到:“真好喝!”入目,是父亲慈祥的笑脸。正当我想着晚辈不适合与长辈平起平坐而准备下桌时,父亲叫住了我:“孩子,想喝就一起来吧,能一起品茶是人生一大幸事,何必分身份地位。”至此,我便常常出现在父亲的茶桌上,他与客人交谈,我则静静地抿茶。白驹过隙,一晃便是十载春秋。

不知从何时起,那套茶具被搁置于角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书房的茶香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烟草味。而我常在无事时拿起茶杯,用手指细细摩挲,仿佛还能感觉到那透过紫砂的温热,往日静谧美好的时光重现眼前。细细回想起来,这段回忆中最精彩的不是那美味的茶,而是父亲在品茶中教会我的待物平等,遇事细品的态度,这份藏在回忆深处的精彩,使我受益至今。

旧书

杯里的茶见了底,夕阳半张脸已掩在山后,手中的书被晚风吹得书页翻飞。这是一本《三国演义》,我看了五年的书。

从简版到翻译版,再到文言文,我不知与它交流了多少次,记不清与书中的人物见过多少次面。但有一点我清楚地知道,越是重温这本书,我能发现的藏在其中的精彩就越丰富。

就像那些散落在生活各处的回忆,越是细品,越知其善。

点评:

文章内容充实,文笔优美,茶香、书香、藤椅,画面感十足,那把摇椅和讲故事的人仿佛就在眼前,令人感到温馨细腻,宁静幽远。三个小标题围绕中心“回忆中的精彩”,主题突出。语言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气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