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 | 粤菜之光,洲哥同他的隐世私房菜

 eating_man 2020-11-23

他是中山「洲哥私房菜」的主理人,他被认为是中山粤菜之光,他的私房菜是本人心目中排名前三的粤菜馆,他是「洲哥」苏衍洲。

曾经说过,粤菜之巅在港澳,已是食客圈内共识。随着港澳粤菜的精雕细琢,不仅燕鲍翅早成常规备货食材,连松露、鱼子酱等西方高档食材也随之登场,更援引西菜fine dining元素,位上形式逐成主流,摆盘甚至技法也颇多融汇西化。

香港「新同乐」主推位上套餐

曾对此中正盛的中西融汇技法与浮夸堆砌食材略有不安,担忧长此以往,对粤菜的传统神髓会否有所影响。所幸还有如香港「崩牙成」、澳门「胜哥私房菜」等粤菜大厨择一而忠,依然执着于传统技艺,将古法粤菜毫无保留地呈现。

香港「崩牙成」根哥同其太太

澳门「胜哥私房菜」胜哥同其太太

「拨乱世,反诸正。」对于本人曾经信奉的港澳领军粤菜说法,恐怕亦不尽然。中山就有那么一家隐世私房菜,以开阔的视野、绝伦的厨艺,如扫地僧般轻描淡写地打出雷霆一击,正气凛然。看似平淡无奇的传统菜式,尝过之后高下立判。「洲哥私房菜」,隐匿于中山南区的村舍之中,洲哥掌管厨房,而洲嫂负责接待,全程由两人包办。厅堂布置简约,名人造访时的合影不少,圈内受追捧程度可见一斑。洲哥监制的腊味及陈皮亦在角落,可供食客挑选作为伴手礼。

洲哥客厅

厅堂一角

洲哥监制的腊味

厨房一角

岭南人深谙阴阳平衡的养生之道,依四时变化进行调理,而煲汤就是遵循此道的最佳实践。秋冬季节,甚为干燥,广粤一带素有将润肺汤水作为秋季止咳良方的传统。中国人在饮食文化方面,一直以来都有以形补形的养生理念,所以很多人一想到要滋润肺部,就会用猪肺来煲汤。而中医认为,猪肺确有补虚、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咳嗽等症状。

合掌瓜椰子猪肺汤

烹饪猪肺,最重要的环节是清洗,将水注满猪肺,后用手将猪肺内的杂质连水搓压出来,循环数次,用铰剪剪去气管及脂肪的部位,再将猪肺冲洗,之后切件入锅。锅内以小火逼出水分,令猪肺收缩,将逼出的水倒掉,约莫数分钟之后,捞起猪肺,再冲洗一次,这才算将猪肺处理干净。中间过程繁琐,缺一不可,否则极易留有异味。

合掌瓜椰子猪肺汤

先上汤,后上菜,几乎成为广东宴席的既定格局。老火汤讲究的是所谓「煲三炖四」,中途决不开盖加水,决不破坏汤的原味。笃信药食同源的洲哥,更是手握无数汤谱,这盅合掌瓜椰子猪肺汤即成为了秋夜的一股清流。椰青的香甜、合掌瓜的清甜、猪肺的鲜甜,三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形成这高级的复合甜味。汤头清澈,不见一点杂质,汤体柔和,一碗落肚,暖意从喉咙弥漫至全身,颇为舒服。

合掌瓜椰子猪肺汤

椒盐濑尿虾

椒盐濑尿虾

家禽界一向是鸡、鸭、鹅三强鼎立,但其实第四势力乳鸽,实力也不容小觑。乳鸽一般分20多天的妙龄鸽及10多天的BB鸽,以「燕瘦环肥」来作区别。前者每只重约6、7两,肉质饱满、皮薄甘香。后者只有4至5两肉,肉不多兼肉味淡,胜在肉鲜嫩且骨软脆,脆炸后甚至连骨都可以吃。30天以后,就成了肉质粗柴的老鸽,一般用来炖汤。

红烧乳鸽

红烧乳鸽

所谓的红烧,并非烧烤,其实是油炸。乳鸽的炸法分两种,同脆皮鸡一样,生炸最能保持肉味,但费力;熟炸以卤水浸熟再炸,胜在省时,是大部分食肆的做法。红烧乳鸽为洲哥的招牌菜之一,亦是本人品尝过的最佳乳鸽料理。

洲哥 烹饪红烧乳鸽

洲哥 烹饪红烧乳鸽

洲哥 烹饪红烧乳鸽

洲哥腌制乳鸽的卤水特别香醇,用的是一锅老卤汁。老卤水充满乳鸽肉的精华,因为把乳鸽浸入卤水时,乳鸽同时排出肉汁,周而复始,卤水便更具肉香。每隔数日洲哥便会替换药材和香料,保持卤香。以卤水腌渍乳鸽,再将乳鸽淋上麦芽糖和大红浙醋混合成的皮水,之后进行风干,即把浸过皮水的乳鸽吊干。根据不同的湿度,调整风干的时间。洲哥的乳鸽之所以精彩,除了卤水独到外,浸炸的手法亦是精彩绝伦。

洲哥 绝妙的浸炸手法

乳鸽 风干

乳鸽 风干

由于乳鸽的皮薄,炸后如何保证鲜嫩多汁的口感,最重要就是油温。洲哥先开火将乳鸽在锅内高温油炸锁汁,再离火恒温浸炸断生,最后再开火油炸定色,三部曲看似简单,其实妙至毫巅。上桌后的乳鸽,外皮金黄透亮,传来阵阵卤香。以最具「灵魂」的手撕吃法将乳鸽扯开,皮薄脆,肉细嫩,肉汁油香澎拜溢出,毫不夸张地说,爆汁一词简直是天生拿来形容洲哥的乳鸽。鸽肉入味的同时仍保有它独特的原始肉香,连骨部位可以咀嚼到卤水的鲜甜味。俗话说「一鸽胜九鸡」,我想吃乳鸽不单是为了进补,更是为了品馐。洲哥的红烧乳鸽,在我心里已是媲美甚至超越港澳诸多名店脆皮鸡的水准。

红烧乳鸽

红烧乳鸽 汁水丰盈

红烧乳鸽

蒸肉饼是岭南人很爱吃的家庭菜式,猪肉要肥、瘦肉分开处理,瘦肉要先切条然后以剁成半糜状,肥肉要切成小粒,不能绞碎。之所以需要这样处理,因为有肥肉混在瘦肉中,起了隔离和润滑的作用。如果把肥瘦肉一起剁或绞碎,受过挤压的肥肉在蒸的时候就变成了油,会非常的腻口。

花雕膏蟹蒸肉饼

花雕膏蟹蒸肉饼 生

洲哥的这道花雕膏蟹蒸肉饼,做法是先处理好肉饼,然后再置以处理好的膏蟹同蒸,蒸膏蟹时加入适量的花雕酒,上碟时淋上豉油,蟹肉就更香甜。做得好吃的蒸肉饼,肥瘦比例是三分肥肉配七分瘦肉,吃起来松而不散,滑而不腻,有肉汁但要适量,汁水过多会影响肉味。这里蟹膏的加入更添独特的甘浓风味,令蟹痴吃个不亦乐乎。蟹是主角亦不尽然,因为蒸好后鲜甜的蟹汁缓缓渗进肉饼,可说是极致而奢华。而蟹肉又吸收了五花腩肉饼蒸出来的肥膏香,蟹鲜与肉香相互提升层次,两者真正做到相得益彰。更难能可贵的是,醇香花雕,若隐若现。此刻,江南与广粤相逢于齿颊之间

花雕膏蟹蒸肉饼

花雕膏蟹蒸肉饼

花雕膏蟹蒸肉饼

粵菜讲究食材的季节性,不时不食。但有一种食材却四季不论,佳肴连连,这就是鸡。随园食单曾指出「鸡功最巨,诸菜赖之」。鸡的烹饪方式发展至今,已达数十种之多,浸、煮、烧、卤、蒸、焗、扒等等,其中尤以白切鸡最见粤菜风韵。这方法最能突显鸡的原汁原味,虽说大江南北的做法都不外乎蒸,但广东人的制法尤其刁钻。广东的白切鸡,派别众多,广州人吃白切鸡多用小母鸡,取其口感嫩滑。而湛江人的白切鸡,则是用体型较大的骟鸡,即阉割了的公鸡,取其肉质紧实。鸡种上,倒没有限制,但必须是散养走地鸡。

上海「小粤楼」白切大骟鸡

上海「小粤楼」粤西风格蘸料

白切鸡不是白煮即可,需要反复冷热,嫩滑多汁全靠调教火候,所以白切鸡是以水的余温把鸡只浸熟,这样烹调鸡只可避免肉质过熟而出现韧口。最理想的生熟程度应为鸡肉呈白色而骨髓带点粉红。吃一口这里的白切鸡,便知什么叫「皮黄肉滑,鸡有鸡味」。大骟鸡的肥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鸡皮爽滑不腥,油脂丰腴,肉紧而多汁,骨髓微红而不出血水,近骨熟透,外层不柴。此处的白切鸡乃是粤西风格,鸡肉追求的是鸡味够浓,嚼口有劲,而蘸酱则是以花生油融合豉油、带皮沙姜、切段青葱,口味比起普通葱姜蓉更显霸道。

白切鸡 佐粤西风味蘸料

白切鸡 佐粤西风味蘸料

芦笋炒象拔蚌仔

陈皮,既是食材,也是药材,素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美誉,中山临近陈皮的名产地新会,当地厨师们也爱以陈皮入馔。现时市面上买到的鲜鲍,大概可以分为大连、澳洲和南非三种,价钱最贵的是澳洲鲍,口味鲜甜,但普遍较大。南非鲜鲍国内较少,最有鲍鱼本身滋味。大连鲍最为普遍,口感爽脆,如果用来清蒸,最好不过。豆豉、蒜蓉蒸鲍鱼为常见做法,而洲哥却独辟蹊径,选用十年的新会陈皮,香甜收敛,甘苦辉映,切丝后与鲜鲍同冶,提鲜吊味,更会佐以些许杞子,取其鲜甜,中和陈皮固有的酸涩。上桌后香气浓烈,口感滑嫩,口味平衡,陈皮、枸杞、豉油、鲍鱼荣辱与共,让人欣喜。

陈皮杞子蒸鲜鲍鱼

陈皮杞子蒸鲜鲍鱼

陈皮杞子蒸鲜鲍鱼

禾虫是广东地道的风物,是生在稻田水里一种小虫,形状有如蚯蚓,蠕蠕而动,几乎绝迹于除闽、粤以外的地方。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禾虫一年有两造,在农历三四月出水的叫「荔枝虫」,这时期的禾虫体型小,吃时带点腥味。而在农历八九月出水的「金花虫」,不但数量多,而且体肥质佳。

砵仔禾虫

广东人的禾虫食谱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砵仔焗禾虫、禾虫炆柚皮、禾虫煎蛋等等。较为讲究的有两种做法。一是把禾虫加盐捣成浆,加上榄角茸、胡椒粉、陈皮、蒜茸、鸡蛋、粉丝或者油条拌匀,隔水蒸熟。另外一种是把莲藕切成段,与洗过的禾虫以及水一同放进锅里煲汤,禾虫受热纷纷往莲藕的孔洞里钻。汤煲好之后,把莲藕取出切片,莲藕的孔洞里镶满了禾虫。

砵仔禾虫

洲哥的禾虫料理为广东一带最标准的禾虫吃法,将用清水漂滤过的新鲜禾虫,放在碗里像搅拌鸡蛋一样将它调成糊状,然后再加入鸡蛋一同搅拌,调至起泡并且虫蛋不分了,再加入调料,一同隔水去蒸,蒸熟了即可上桌。正值仲秋当季,禾虫相当肥美,毫无肉类的纤维感,口感软糯。口味上来说,鲜甜,略带淡淡的陈皮香味。对于身为外省人的我来说,吃禾虫更多的可能是猎奇,个人口味而言,倒也谈不上珍馐

砵仔禾虫

鲜花椒蒸老虎斑

蒜子炆鳝

本人不是米饭信徒,更非那种每餐不吃米饭如何算吃饭的类型。然而炒饭却是我的死穴,无论如何炒,或炒什么米,总之无条件欢迎。炒饭看似简单,其实最能见真章。洲哥私房炒饭,既取名为招牌炒饭,想必是洲哥得意之作。蛋炒饭,米饭最是要紧,最好用细长的丝苗米,隔夜煮好,炒出来的饭才会粒粒分明,筋韧甘香。鸡蛋和米饭要分开炒,二者同炒,米饭还没香,鸡蛋就老了。把蛋液用筷子打匀,旺火,热油,倒入,铲子要快炒,把蛋花炒得越碎越好,蛋花炒好就着热锅热油再炒米饭。

洲哥私房炒饭

洲哥的这道炒饭特别之处在于加入了野米同炒,野米没有黏性,不会吸油,所以要减少炒饭时油的用量。由于野米提前煮过,要在出锅之前才放入野米,以保证野米的形状和口感。野米及西山榄仁下锅翻炒数下,充分同炒饭交融。上桌后的炒饭那通过油火激烈猛炒、升腾而起的高级味道,夹杂着榄仁浓厚的松香味,煞是迷人。

洲哥私房炒饭

入口饭粒软硬恰到好处,不湿不糯。榄仁口感油润而厚重,提前用高汤煮熟的野米吃起来也有着淡淡清香,相互辉映却互不侵犯。我想,榄仁、野米之于这碗炒饭,就好比猪油之于拌面,赋予之灵魂,是整个食物的高光时刻

洲哥私房炒饭

生炒连州菜心

餐后同洲哥闲聊,其对季节的敏感程度不亚于许多日料怀石名厨,爱用本地食材,对陈皮更是钻研至极,坚持传统,却从不食古不化。朋友们爱极洲哥,还未离席纷纷预订下次的餐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想正是因为洲哥带给我们的是古中存今的中山粤菜篇章,精彩绝伦,品之,仰之,爱之。本人认为来中山朝圣「洲哥私房菜」,可能真的会是将来拜访中山的一大重要理由。

辣椒饼蒸大虾

水瓜煮芋头

甜品 自制月饼

洲哥 苏衍洲

「洲哥私房菜」我的评价
也许按古法做菜,不放肆,是广东人不时不食所传递的精髓。我认为洲哥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已更进一步,看似冲突的一对对矛盾味道,被洲哥巧妙调和,以平衡的绝妙滋味示人。欣赏洲哥,不仅仅是因其整顿餐食完美表现,更是被其尊重时令,食在当季,就近在本土选择食材的饮食哲学所深深折服。
这又是一家完全超脱于任何美食榜单的隐世名所,在本人拜访过的一众食肆中,可以称得上「洲哥私房菜」对手的,我想仅有澳门「胜哥私房菜」、香港「崩牙成」了。胜哥作为顺德菜宗师,扎根古法技艺,厨功已臻化境。而「崩牙成」现任掌勺人根哥作为太史菜嫡系传人,传承旧时江家筵席菜,真正是凤毛济美,可钦可敬。三人之间,一时瑜亮,不作无谓的鼓吹,没有花哨的曲球,仅在食客圈以直球对决,一生悬命。
洲哥在本地食材中,寻找到最佳平衡搭配,顺应天时,因地制宜,他对烹饪食物每一道工序的要求,已然隐藏在了日常的习惯之中,习惯慢慢演变为一种常态,进而延续为一个传统。而这种习惯和传统,就是他的匠人之道。

绝世美食,大多隐藏在荒郊野岭,往往在田间地头才能觅得踪迹,「洲哥私房菜」亦是如此,风俗之香,岭南至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