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中,在杜聿明集团被包围的40天里...

 Loading69 2020-11-23
淮海战役中,在杜聿明集团被包围的40天里,有一个国民党军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就是粮弹两缺。

蒋介石最初幻想在二三日内可以同黄兵团会师,拒绝投送粮弹。继而发现这一战役不是如他想象的那么容易,才于12月6日开始投送,但杯水车薪,难以解决问题。

最初几天,每日尚有进展,各部只要到一村,就抢一村,抢劫民间粮食,宰牛马、杀鸡犬以充饥。到19日以后,风雪交加,空投全停,开始挖掘民间埋藏的粮食、酒糟,继而宰杀军马,最后将野草、树皮、麦苗、骡马皮都吃光,天气尚无转晴希望。

美、蒋为了挽救这一厄运,特从美国调来雷达,临时训练三个伞兵使用,二十三四日空投到陈官庄,打算用雷达指示空投粮弹,作绝望的挣扎。哪知雷达一着陆机器就发生故障,无法使用。一切办法想尽之后,只有析求老天爷了,官兵日日夜夜祈求天晴。蒋介石25日来电也说:“我每天祈求上帝保佑全体将士。”

总算盼至29日,天居然晴了,开始投粮。飞机怕被解放军打落,飞得很高,投的粮食到处飘落,各处官兵如同饿狼一样地到处奔跑,冲击抢粮。有的跟着空投伞一直跑到解放车阵地前,不顾死伤地抢着吃大饼、生米;有的互相冲突,械斗残杀;有的丢开阵地去抢粮,指挥部也无法维持。

空投场收集起来的粮食为数甚少,分到各部队,每日不得一饱。特别是李弥兵团方面,无散粮可抢,怨声沸腾,骂杜聿明对邱清泉兵团有私心。同时,杜聿明同邱清泉的对空电台坏了,由第七十四军电台指挥,大家认为电台指挥不公,尽将粮食投到该军驻地内,纷纷指责。当晚杜令两兵团整饬纪律,电请以后两兵团分别投送,并令第七十四军电台移到空投场指挥。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对此坚决不肯,矛盾无法解决。

30日投粮,邱清泉兵团方面情况有所好转,李弥兵团方面的粮食全被官兵抢光,到晚上李弥无粮给第一线部队分配,由邱清泉兵团拨了数百包接济。李弥坚决要求仍由指挥部统一接收分配,并派一个副司令官在空投场监督分配。可由于投散过多,收起的粮食仍不能使官兵充饥。

元旦前后,蒋介石还在南京,各主管机关慌乱失措,仅有少数飞机投粮,官兵不得一饱,更增加了愤恨之心。元旦,曾投下蒋介石一封亲笔信,一个士兵拿到即将它撕毁,边骂边跑了。

其实在29日天气转暗,蒋介石派飞机投粮时,首先投下的是近万份的黄百韬“烈士”纪念册和南京《救国日报》,报上刊登有人民解放军公布蒋介石、何应钦、杜聿明等43名头等战争罪犯的消息。

官兵看到后大骂:“老子们要吃饭,投这些废物干什么?”

副官将这些报纸送来给杜聿明,杜聿明觉得蒋介石这是要把他置于死地,共产党宣布杜是头等战争罪犯,并说是“国人皆曰可杀者”,他还有什么生路呢?只有为蒋介石死的一条路。

第二天,蒋介石曾来电说:“听说吾弟身体有病,如果属实,日内派机接弟回京医疗。”邱清泉说是他给蒋打的电报,力劝杜聿明回京,其实邱是想把杜赶走,取而代之。

杜聿明说:“抛下数十万将士只身逃走,决不忍心。”即电复蒋介石说:“生虽有痼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请钧座定上策(指杜的建议,由西安、武汉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同解放军决战),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伪装和平,杜聿明这个从来不主和的好战分子,也被解放军打得垂头丧气,觉得只有和平才是出路。杜一方面希望蒋介石的和谈赶快成功,被围的数十万将士还有一线生机,另一方面心里又埋怨蒋介石为什么不让自己同解放军和谈。想电蒋请示,又怕蒋怀疑自己对他不忠,连累自己的家属。忽而又想到解放军已宣布自己为战犯,和也无生路……杜聿明陷于胡思乱想,无法自解之中。

3日,蒋介石最终还是没听取杜聿明的建议,来电命令坚持执行突围。杜始终认为突围是下策,不会成功的。坐战车一个人走还有可能,但是遗弃官兵,落得万人唾骂,不如继续守下去。

为何杜坚持继续守呢?因为他觉得再守十天半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也许会发生变化一一蒋介石下野,邱清泉思想动摇,那时他再投降,一来对得起蒋介石,二来可向解放军接治保全各部队建制,对得起部下。要办战犯,只办自己一个人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