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秘方】神经系统疾病方集

 图书 馆员 2020-11-24

嗜睡症是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患者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阴盛阳虚,脾虚湿胜或气血不足。临床分型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湿浊内盛:多见于体质肥胖之人,症见胸闷纳少,身重嗜睡,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健脾,方用平胃散加味:苍术12克,陈皮、厚朴、藿香、佩兰、半夏、石菖蒲各10克,薏苡仁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成药可选香砂平胃丸。

  气血两虚:多见于体质瘦弱或病、产后之人。症见食少困倦多寐,面色无华,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化裁:黄芪15克,党参、白术、当归、白芍、茯苓各12克,川芎、陈皮、半夏、益智仁、炙甘草各10克,焦神曲、焦麦芽各15克,水煎服。成药可选十全大补丸,或根据气血虚偏重选用六君子丸、当归补血丸等。

  阳气不振:多见于老年或久病之人。症见神疲倦怠,食少懒言,畏寒肢冷,时时欲睡,舌淡或胖,苔白,脉弱。治宜温振阳气,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桂枝、淫羊藿、沙苑子、山萸肉各10克,党参15克,白术、枸杞子各12克,熟附子、干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成药可选附子理中丸,偏肾阳虚者可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尚学瑞)

桃花病:什么是桃花病?-中医秘方>神经系统

什么是桃花病?

桃花病也叫桃花疯,是躁狂症或者有躁狂症成分的其他情绪障碍,春天是桃花病发病和复发的高峰期。

三月,正值季节交替也是桃花盛开时节,躁郁症在此时复发,有人称为“桃花疯”。

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这种情绪波动因起伏较正常人大,持续时间亦长,且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与生理功能。躁郁症在有效持续的药物及心理治疗下,是能有效的治愈。根据现有的研究,这样的病症还是有遗传的可能性。

桃花病(躁郁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极端的情绪变化。典型的躁郁症患者可以从狂喜滑落到狂悲,并呈周期性运动。当患者处于情绪低潮时期,他会显得很绝望和自卑,感到自己无药可救。他不愿做任何事,甚至包括起床。有些人可以连续睡上好几周。他们离群索居,同时也失去工作能力。当处于疯狂期时,病人似乎有无限的精力。他可以廿四小时或更久不需睡眠或休息,整日兴高采烈并容易激动,他们常常自我膨胀,不顾一切地表现自我,喋喋不休,疯狂购物,开快车,性滥交等。

桃花病治疗药膳食疗方

木耳豆腐汤:木耳30克,豆腐3块,胡桃(去皮)7枚。用水炖,连汤带渣服之。每日一剂,宜于躁狂症。 

麦苗茶:青麦苗适量,桔子皮15克,苦菜9克,大枣10枚。四味共煮,取汁,加白糖,温服,每日一剂。宜于躁狂症。 

检测桃花病(躁郁症)程度的简单标准:

1.是否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从表现上来看,如果你有时躁狂或抑郁,但还可以正常工作,也就是你还可以控制自己,那就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已经影响了生活,比如被老板解雇,经常与别人吵架等,就已经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这时是已经有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去解决了。

2.自己是否意识到

如果人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或之后,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就是属于正常状态。然而有的人狂躁或抑郁时,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这就处于躁郁症边缘。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升举清阳-中医秘方>神经系统

   国医大师路志正常说,经典著作要学活,不可拘泥,要用在临床上,不能停在嘴上,要抓紧时间学,反复对照临床,多看病例,才能慢慢体悟其中奥妙。我们这一代中医,理论学了不少,总感觉临床上不能运用自如。其实,我认为是缺少名医点拨,想到这里,不禁暗自庆幸这次难得的跟师机会。

  一位眩晕患者,男,50岁。患眩晕多年,发作时感觉天旋地转,甚至倒地,影响正常工作。曾在北京某大医院诊断为内耳病变,并实行手术及中西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服用路老中药两次后(每次14剂),眩晕即止,半年多未发作。路老说“你看看他的病历,用的什么方子,为什么?”我不禁有些紧张,路老是在考我。

  我认真看了病例,这个病人初诊病历是我写的,有些印象,来时见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眩晕时作,工作劳累时加重,甚则跌仆,恶心呕吐,伴有耳鸣如蝉,纳差,眠不安,舌胖、质紫暗,苔薄腻,脉弦弱无力。当时路老辨证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处方:炒荆芥穗8克,葛根15克,蔓荆子10克,炒蒺藜12克,姜半夏12克,天麻12克,茯苓30克,生白术15克,天南星10克,白僵蚕10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苏荷梗各12克,茵陈12克,炒枳实15克,生龙牡各30克. 

  茶饮方:荷叶6克,苍术8克,升麻3克,炒薏苡仁20克,清半夏8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玉米须15克,佛手6克,甘草2克,生姜一片。

  看完后我对路老说:“第一个方子用了半夏天麻白术汤,加了祛风药,第二方子好像是清震汤。”路老微笑,说,“再对照经典,体会一下”。这是路老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启发我们自己思考。

  下班后,我又翻阅了一些书籍,对老师的用药思路有了体悟,清震汤出自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方用苍术、升麻、荷叶,原治“雷头风”,功效燥湿理脾,升清散火,路老用其健脾升清之性,因为眩晕一证,虽分风、痰、瘀、虚等不同类型,但按升降理论,不外升多降少(如肝升太过)和升少降多(气血不足)。

  该病人久患眩晕、耳鸣,且平素劳心过度,精血暗耗,髓海失养,经云:“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脑为之苦鸣,目为之眩”,故应属清气不升之侯,且病人体胖、舌暗,苔腻,为痰湿内停之象。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处升降,无处不到”,所以应有痰浊上犯之证,路老用清震汤(升麻、荷叶、苍术)合荆芥穗、葛根、白僵蚕等风类药助其阳以升清气,半夏天麻白术汤化痰降其浊,全方以升清阳为主,佐以降浊,可谓升降相依,清阳得生,浊阴得降,眩晕得除。

  原来古人早已告诉了我们,看来我们对古人的东西,真得像路老说的那样,要学活、多体悟,不能浅尝辄止。

治疗痫证中药方-中医秘方>神经系统

痫证的病因病机是风、火、痰、瘀、郁等,但归其因多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致肾精亏乏、髓海空虚、脑神失用而致痫。

在治疗痫证方面,主张从虚论治,补肾填精,益髓养脑,补虚断痫,治疗效果明显。

方以首乌黄精汤为主,随症加减。 

  程为平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治疗痫证方面,程为平主张从虚论治,补肾填精,益髓养脑,补虚断痫,治疗效果明显。笔者有幸跟随程为平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就程为平教授提出的“髓海空虚,脑神失用”致痫,“从虚论痫”及其临证应用论述如下。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可见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等表现。

  痫证的成因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后天性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程为平教授认为痫证多由肾精亏乏、髓海空虚而致。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胎疾”及气血不足。《备急千金要方》明确说明先天发育不全是产生小儿癫痫的原因之一,“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不收敛,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多,多不全育。”

  痫证的病因病机是风、火、痰、瘀、郁等,但归其因多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致肾精亏乏、髓海空虚、脑神失用而致痫,《幼幼集成·卷二·痫症》曰:“夫病至于痫,非禀于先天不足,即由于攻伐过伤”,“其真阳之败,气血之伤,了然在望”。由此可见,髓海空虚、脑神失养在痫证发病中有重要地位。

  痫证病位在脑,治疗痫证必须从补脑出发。临床上根据痫证反复发作、时发时止的特点,分为发作期和休止期进行辨证论治。发时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叫吼声、醒后除疲劳外一如常人。亦可见仅有突然呆木无知、面色苍白或两目凝视、头向前倾、短时间即醒而恢复正常。发作时间长短不等,多于数秒至数分钟即止,醒后对发作时情况全然不知。发作时可用毫针泻法针刺人中、中冲、水沟、内关等穴位,口服定痫丸、安宫牛黄丸等药开窍醒神。中医中药对痫证休止期的治疗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程为平教授临床上从虚论治痫证,以填精益髓、补肾养脑、补虚断痫为法,临床应用首乌黄精汤有明显疗效。

  方药:首乌20g,黄精20g,天麻15g,钩藤15g,山药15g,白术15g,当归15g,茯神15g,远志15g,珍珠母10g,生龙牡10g,甘草5g,小儿用量减半。

  按:上方以首乌、黄精为君药,首乌具有补血益脑,滋补肝肾作用,其性温和,入脑经补脑血当首选,“治中风、头痛、鹤膝风、痫证、黄疸”(《本草述》)。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虫”(《本草纲目》),首乌、黄精两药相伍,共奏补肾填精益髓之效。配以天麻、钩藤平脑熄风通络;山药、白术补肾健脾,固肾益精;当归补血益体、活血调经;茯神、远志养脑安神;珍珠母、生龙牡重镇安神;甘草调和诸药。根据临床症状不同进行加减,挟风者,加水牛角丝、僵蚕、全蝎平肝熄风;挟火者,实火用黄芩、黄连、栀子、竹叶清热泻火,虚火用知母、百合、天冬、麦冬滋阴清虚火;挟痰者,加半夏、茯苓、薏苡仁、砂仁、苍术燥湿化痰;挟郁者,加柴胡、白芍、枳壳行气疏肝解郁;挟瘀者,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案   患者虞某,男,7岁,绥远人。2008年9月18日初诊。

  两年前于俯卧睡眠中(凌晨4点左右)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两目轻度上视,1~2分钟后缓解,一月内发作2~3次。平素腰痛,近两日夜半遗尿。舌暗红、胖大,苔薄白,脉弦略数、略涩,双尺弱。

  西医检查:头部CT正常;脑电图异常,偶见额叶、颞叶棘慢波。

  辨证:肾精亏乏,气滞血瘀,上扰清空。拟补肾填精,佐行气活血化瘀。

  方药:首乌10g,黄精10g,天麻7.5g,钩藤7.5g,山药7.5g,炒白术5g,当归7.5g,郁金7.5g,红花7.5g,丹参7.5g,茯神7.5g,远志7.5g,珍珠母7.5g,生龙牡7.5g,甘草3g。7服,水煎服,每日1服、分两次服。另加灵芝1/2袋,阿胶1/2袋(天江中药),日两次冲服。

  二诊(2008年9月25日):患者家属致电咨询,主诉,服上方7服后,未再发作,腰痛好转,偶有夜半遗尿,嘱其按原方抓药复服15服。

  三诊(2008年10月14日):患者按原方抓药复服15服,未发作,腰痛好转,20天内遗尿1次,平素易生气。舌红、胖大,苔薄白,脉弦数。处置:按上方加柴胡7.5g,白芍7.5g。续服20服。

  四诊(2009年1月20日):患者三诊服药后,未发作,腰痛、遗尿、易生气消失。舌淡红、胖大、齿痕,苔薄白,脉略数,右尺弱。复查脑电图正常。处置:按三诊时处方去生龙牡7.5g,山药7.5g,炒白术7.5g,加山药10g,炒白术10g,女贞子5g,枸杞子5g。续服20服。

  电话随访1年,四诊后,又按三诊的处方继服药2个月后停药,并嘱其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调情志,四诊后一年内未发作。

  按   根据本案病史和症候分析,病位在脑,病因为肾精亏乏、髓海空虚、清空失养、气滞血瘀。故以补肾填精、行气活血化瘀为法,应用首乌黄精汤加郁金,与当归配伍,共奏行气、养血、活血之功,加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加灵芝、阿胶养血安神。三诊时,患者未发作,平素易生气,综合舌脉为肾精亏乏、肝郁气滞、脑神失养之象。故初诊方加柴胡、白芍,共奏疏肝理气之效。四诊时,患者未发作,腰痛、遗尿、易生气消失,综合舌脉为脾肾亏虚、清空失养之象。故初诊方去收敛固涩之生龙牡,活血化瘀之丹参、红花,山药、炒白术各加量至10g,加女贞子、枸杞子,奏补脾益肾之功。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中医秘方>神经系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持续性疲劳、失眠、思维不能集中以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表现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于199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虽未见有近期的生命危险,但全身各脏腑机能的衰弱对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值得临床医生警惕。

  临床表现: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的疲乏无力和活动后疲劳加重。兼症:头晕头沉、记忆力减退、思维不集中;失眠、恶梦或嗜睡而醒生疲劳更甚;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易紧张、易激动、烦燥、抑郁、或恐惧不能自制、或悲伤欲哭;自觉发热、伴有头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腹胀、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平素抵抗力低、易患感冒、尿路感染等疾病。具备上述主症加3条兼症者,即可诊断为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气血亏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等。选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效果。

  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当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可选用八珍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大枣、荔枝、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阿胶(另煎兑入)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中成药可选用八珍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补中益气丸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健脾增力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肝郁脾虚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心悸,胸胁胀满,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淡苔薄白,脉弦。当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黄、郁金、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逍遥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开郁舒肝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

  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当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选用归脾汤加减,药取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黄芪、大枣、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肉苁蓉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归脾颗粒,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健脾生血颗粒,每次10,每日2次口服;人参北芪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酸枣仁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红景天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燥易怒,或精神紧张,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当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取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酸枣仁、茯苓、泽泻、丹皮、龟胶(另煎兑入)、鱼鳔胶(另煎兑入)、鳖甲胶(另煎兑入)、百合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精乌冲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鱼鳔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牛蒡螺旋藻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冲饮。

  心肾不交型: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心烦不宁,健忘多梦,心悸怔仲,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当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可选用交泰地黄汤加减,药取知母、黄连、黄柏、熟地、山药、酸枣仁、茯苓、泽泻、丹皮、菊花各10克,淡竹叶、肉桂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宁心补肾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宁神灵冲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滋肾宁神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交泰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

眩晕 中医外治法有效防治-中医秘方>神经系统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医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 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2 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厘米×0.5厘米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一疗程。用药时应将橡皮膏严格密封周围,防止冰片挥发。个别人贴药后有欲寐感,以后转清醒,不必多虑。本方也可治失眠证。

3 药枕疗法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个月。配方2:野菊花500 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4 湿热敷法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克,防风20克,白芷10克,乳香15克。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放人蒸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降温至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30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

5 敷涌泉法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1次,连续用10~15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6 足浴疗法取山栀子、钩藤各10克,水煎取药液泡脚,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连续5~7天。也可用夏枯草30克,钩藤、桑叶、菊花各20克,水煎浴足。此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

7 敷百会法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捣成膏状,外敷于百会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眩晕,一般用药30分钟后眩晕可明显减轻。

8 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理气化痰治癔病-中医秘方>神经系统

癔病是神经症中 较严重的一种,在中 医属于郁证、脏燥的 范畴。患者容易出现 头晕、心慌、失眠、四 肢乏力、咳黏痰,甚至 晕厥等症状。这些类 似心脑血管疾病的症 状,经过头颅CT扫 描、脑电图、心电图、 甲状腺功能、经颅多 普勒、心肺颈椎x线、 血糖等检查,常常未见异常表现。而且患者的晕厥持续1—3分钟后即可苏醒,无恶心呕吐、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并发症状。

癔病的治疗,根据其肝气郁结、痰扰心神的病因,宜疏肝解郁、祛痰安神。可以用柴胡、郁金、瓜蒌、半夏各6 克,加水煎煮后取药汁饮用,以理气化痰。在症状好转后,可以改服中成药加味逍遥丸来治疗。 (吴祥)

梦游症症治一例-中医秘方>神经系统

梦游俗称夜游,梦游症患者往往夜间入睡 1—3个时辰后,自己开门出外,从事一些简单或复杂的各种各样活动,次日醒来,对昨夜的所做所为不能回忆。

曾治一例:张某某,女,23岁,大学生。患者常夜间睡眠不宁,熟睡 1—2个时辰后或说话或行动,时而起床往外行走,醒后却不知其所做的事情,病程已有一年之久,近1月加重。查:舌红苔薄,脉弦细,诊为梦游症,证属阴血不足,肝阳偏亢,神明失灵。拟方:生地20克,白芍15克,当归8克,生赭石30克,滋石30克,生石决明18克,珍珠母 (后下)18克,朱砂1.5 克,黄芩14克,茯神14 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6剂后,患者夜睡较前清静。继服原方加减4 剂后告愈。

因证候属阴血不足,肝阳偏亢,神明失灵。故方中当归、生地、白芍滋养阴血、柔肝熄风;生赭石、磁石、生石决明、牡蛎、朱砂、茯神、平肝潜阳、安神定志;黄芩能内清温热而坚阴。诸药合用,使阴血复生,肝阳平衡,神明得安宁

翟德山 据《中医中药秘方网》 整理编辑

【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疾病方集

以下是古今名家治疗梅毒的验方秘方,以供参考。

  通治方

  陈实功:解毒天浆散,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痛者。

  验方:天花粉6克,防己、防风、皂角针、白藓皮、连翘、川芎、当归、风藤、木瓜、金银花、蝉蜕、薏苡仁各3克,甘草1.5克,土茯苓60克。

  水2盅,煎8分,临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张锡纯:洗髓丹,治杨梅疮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顶,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无论陈新、轻剧,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间疮痂即脱落。

  验方:净轻粉6克(炒至光色减去三分之二,研细,火候宜中), 净红粉3克(研细,须多带紫黑片者用之方有效验), 露蜂房(如拳大者)1个(大者可用一半,小者可用2个,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炮时须用物按之着锅) ,核桃10个(去皮捣碎,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纸包数层,压去其油)。

  上诸药用枣肉为丸,黄豆粒大,晒干,分3次服之。服时须清晨空腹,开水送下,至午后方可饮食。忌腥半月。

  辨证方

  1、热证

  龚自璋:治杨梅结毒。

  验方:土茯苓15克,银花3克,花粉4.5克,蜈蚣3条(去足),地丁3克,蒲公英3克,蒌仁4.5克,穿山甲(炒)3片,全蝎3个(茶洗),天虫(炒)4.5克,芒硝15克,蝉蜕4.5克,土木鳖1.5克(去壳,切片),生大黄15克,生甘草1.5克,大斑蝥1.5克(去头翅,糯米拌炒),老姜3片。

  上以河水3碗,煎至碗半,滤出,露l宿,去脚取清者,空腹温服。临时将口咬芦管,使火毒从上出而解。大便泻数次之后,以猪肉好酒啖之。泻止疮瘥再服后方:

  槐花120克,川萆薢120克,白药皮90克,苍耳子60克,甘草30克,连翘60克,地肤子60克,胡麻仁60克,金银花90克。

  共炒磨末,和蜜为丸,如桐子大。早晚以土茯苓15克煎汤吞9克。忌食茶。

  龚自璋: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成结毒,筋骨疼痛。 

  验方:土茯苓30克,白藓皮15克,金银花15克,薏苡仁15克,防风15克,木通15克,木瓜15克,皂角子12克。

  用水煎,1日3服。

  气虚弱加人参3克,血虚加当归10克。忌食牛、羊、鸡、鹅等发物,并肉、鱼、茶、烧酒,禁房事。

  2、虚证

  陶承熹:杨梅阴毒方。

  验方:生地、当归、银花、甘草节各30克。

  另用土茯苓1000克,捶碎入无灰酒5000克浸一宿,再入猪胰子2个,去筋膜净,砂锅煮至4大碗,去渣,入前药同煮至2碗服之。忌食盐、忌铁。至重者2服痊愈。

  缪仲淳:治霉疮。

  验方:猪胰脂60克,金银花6克,皂角刺3克,芭蕉根30克,雪里红15克,五加皮6克,土茯苓(白色者)60克,皂荚子7粒(打碎),独核肥皂仁7粒(切片),白僵蚕(炙)2克,木瓜3克,白葬皮3克,蝉蜕3克。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15克、甘草节6克、绵黄芪9克、怀生地6克、人参6克;久不愈,加胡黄连9克、胡麻仁6克、全蝎7枚。水3大碗,煎1碗,不拘时,饥则服。

  3、实证

  龚廷贤:西圣复煎丸乃扶沟宝林憎传,治杨梅疮后,肿块经年,破而难愈,以至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秘方:乳香、没药、儿茶、丁香(焙)各30克,阿魏、白花蛇、血竭各12克(俱为末),白面(炒)500克,蜂蜜(炼熟)180克,香油120克(煎熟),枣肉(水煮去皮核)500克。

  上共一处为末,捣干余下,丸如弹子大。每用l丸,土茯苓120克;水4碗煎至2碗,入丸煎化,去渣温服。

  万潜斋:外治杨梅疮法。

  秘方:铜绿、胆矾各15克,轻粉、石膏各30克。

  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湿疹干掺,干疮猪胆汁调点,1日点3次自愈。

  食疗方

  万潜斋:热证。

  秘方:用麻黄3克,经霜紫背浮萍15克,鳖鱼1个(重150~180克,去肠杂),共入罐,加水煮极烂食之,7日痊愈,且不致肛疼,其法最妙。

  龚廷贤:热证。

  秘方:茯苓糕,治杨梅疮毒。土茯苓去粗皮为细末500克,白蜜500克。

  秘方:糯米粉500克,3味和匀,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当茶吃,不可饮茶水。

黄水疮(脓疱疮)治疗土方-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 山药蛋,擦丝捣烂,敷患处,纱布包扎,日换1次,黄水疮5—6日可愈。若无效,可用甘草粉,香油调敷,屡用屡验。

>> 海螵蛸30克研为细面,香油调拌,涂患部。1日2次,黄水疮数次即愈。

>> 黄柏、枣炭各等分,共研细面,用熟香油调和为软膏,敷患处,黄水疮4~5日即愈。

>> 鸡蛋皮在砂锅内焙黄,研细末,用香油调拌,抹患处,每日1次,黄水疮3~5次可愈。

治方:槐树枝若干。
治法:用水将槐树枝烧成木炭形成,然后研成细末,与医用凡士林油搅和,涂在患处,黄水疮二、三次即愈。(韩旭)

治寒冷性荨麻疹验方-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

寒性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团”,中医称为“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条件下,不同部位出现的瘙痒及风团。皮损可以局限于寒冷条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触寒冷物体的部位,也可泛发,可累及口腔粘膜,甚至表现为头痛,寒战,腹泻以及心动过速等。冬季接触寒冷物体的机会多,故本病易见到。

方药 桂枝、白术、防风各 10克,白芍、黄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剂为1疗程。一般服药3剂后显效,可活血、祛风、止痒,主治秋季天气转凉后常见的寒冷性荨麻疹。 (郭旭光)

祛除头皮屑四方-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

头皮屑的产生是一般的皮肤污垢,也就是表皮的角质层不断的剥落面产生的,也是新陈代谢的结果。头皮屑过多,毛孔被堵塞,就造成毛发衰弱状态,容易细菌增殖,而刺激皮肤产生头痒问题。提供几个除头皮屑的方法:

1、用温醋洗:把食醋50毫升掺入温开水中洗头,每周一次,既可止痒去头屑,又能使头发乌黑发亮。

2、用洋葱泥拍:把洋葱捣烂成泥状,用纱布包好,用其轻轻拍打头皮,直到葱汁均匀地敷在头皮上为止。过数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头部,即可去除头屑。

3、用鸡蛋清搓:把鸡蛋清用筷子搅开,在洗头后立即浇在头发上,并迅速用两手搓揉,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每周一次,短期内即可见效。

4、早晚梳头一百下,有助增进血液循环,减少脱发又可减少头皮屑。从古至今讲究养生之道的人都很重视梳头。祖国医学中有许多关于梳头的记载。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梳头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有显著的医疗作用,是大脑保健方法之一。

少年白发治疗方“少白头”-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

少年白头 是指青少年时头发过早变白,头发呈花白状。中医认为:血热、肾气虚弱、气血衰弱都是造成白发的原因。若发的营养来源雨雪,如果头发变白或抑郁脱落,多半是因为肝血不足,肾气虚弱。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是补肝血、补肾气。

  组方:黑豆210克,何首乌62克,枸杞子30克,熟地60克,当归20克,核桃肉50克,旱莲草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用蜂蜜适量调匀,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剂,每日温开水冲服药丸2次,每次6克。如有贫血者,另外加服胎盘糖衣片(药店有售),每天3次,每次3片。
  注:平时早晚双手勤擦头皮,勤梳头,以促进血液循环。

实践证明,白发并非不可逆转,只要毛乳头里的毛母细胞正常存在,去除某些障碍或致病因素,头发仍然可以变黑。因此,不必为了自己有些白发而过分烦恼,否则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只会产生更多的白发。

治阴虱:食醋浸泡外用方-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

外阴部虱所引致之皮肤病。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又名八脚虫疮。多因外阴部不洁,久日使阴虱寄生,搔抓致伤而成。多生于前阴之毛隙,初起见有阴虱叮咬吮血所致之红色或淡红色丘疹,奇痒难忍,搔抓破伤而感染成疮,中有紫点。流行原因除性接触直接传播外,尚与生活条件简陋和生活习惯不良造成间接传染有关。食醋,古谓之苦酒,味酸性涩,能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用于治疗阴虱效佳。

具体方法是:嘱患者先剃除阴毛,每天治疗前洁净外阴,取食醋250克加热至适度(约40度~50度),用加厚纱布浸泡于食醋中后,敷贴患处,再用塑料薄膜包缠纱布外面1小时,以保持局部湿润,每天2~3次。外面皮肤因抓痕而引起溃破化脓者,待疮面愈合后再用此法。治疗期间嘱患者在如法治疗的同时,应勤洗煮沸内裤,换洗晾晒被褥。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以绝重复传播。

阴虱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交,因此阴虱感染被认为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治宜重视个人卫生,预防感染。若已成则应药物消除,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或以银杏无忧散涂搽等法根治之。

治粉刺痤疮毛囊炎“双黄一白散”-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

痤疮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粉刺”多因肺经风热熏蒸肌肤,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滋生湿热蕴积肌肤而成。严重者积热不解,聚湿生痰以致气血郁滞,痰瘀为患。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面部,重者可累及颈、胸部等处,形成丘疹、粉刺、结节或囊肿,伴皮肤油腻、毛囊口扩大等皮脂溢出症状。有重症者逐步形成斑及色素沉着。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现代医学认为此症与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皮脂腺肥大,分泌量增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的作用有关。当然,遗传因素也不能排除。 

  一、双黄一白散配方及使用方法:

  1.处方:
  大黄1000克,雄黄50克,白芷100克。

  2.制法:
  将以上三药晒干(严禁火炒、烤),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将粉末装入干净而又能密闭的瓶中,加凉开水300毫升,搅匀备用,每用前再摇匀。

  3.用法:
    每晚临睡前将痤疮部洗净擦干,倒备用药水20毫升于手掌中加红醋2毫升,用双手掌摩匀后涂于患部,次日起床后用温开水洗去。

  4.疗程及疗效:
    每晚1次,连用2周为1疗程,症状轻者1疗程见效,重者2—3疗程即可治愈。

  二、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1.必须坚持每晚1次,不能间断。
  2.适当吃些清凉之品,如:鸭汤、海带、黄瓜、番茄等。
  3.多喝新鲜温开水或金银花、菊花茶和适量饮蜂蜜。
  4.餐前或饭后1小时吃适量水果,以梨、苹果、香蕉为好。
  5.禁食辛辣温燥的生姜、辣椒、牛肉、狗肉、鲫鱼、鲤鱼、酒及油炸食品等。
  6.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注意个人卫生。

  三、方剂说明

  1.大黄:性味苦寒,有攻积泻火、解毒祛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黄中的大黄酸外用有治毛
囊炎疖肿的作用。

  2.雄黄:外用有解毒杀虫的作用。药理研究,雄黄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治肿毒疥癣。

  3.白芷;有散风除湿,消肿排脓的功效。体外实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抗菌的作用。

  三药合用能排毒杀虫,散风除湿化瘀,不仅去疮疖还能美白皮肤。

中医食疗祛斑:黄褐斑 雀斑-中医秘方>皮肤性病科

色素斑呈点状或圆形、卵圆形,或呈各种不规则的形态;分布在颜面部,尤其是鼻与两颊周围最为常见,大小如同针尖至米粒大,直径一般在2毫米以下,呈淡褐色至深褐色不等;分布数量少者几十个,多者成百,多数呈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孤立的布散在面部周围,严重者也可见于手背、颈、耳前后、耳腔、肩臂等躯体暴露的部位。多数呈对称性。经过一夏阳光的照射,皮肤白晳的人特别容易长出黑斑,令爱美的女性们心恼不巳。
中医认为,黄褐斑、雀斑事由平素性情忧思抑郁,脾气不足、虚热郁结不散而引起,故调理时应事以疏肝健脾、滋肾清热,理气和血为原则.而最重要的是.时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豁达的胸怀.在饮食方面.忌食煎炸辛辣及刺激之品.以免助火伤阴.加重症状.西红柿,水瓜等瓜果含果丰富,可减少面部色素沉着,日常不妨多吃.还可适当吃些花粉、柠檬,银耳、燕窝等滋补品。

民间食疗中有一味“清暑美容饮料”,能淡化面部雀斑。材料是西瓜皮、雪耳和珍珠母。三种材料加水煮约一小时后,滤出汤汁,调入白糖即可饮用,适用于夏天劳累之后面容枯憔,以及面部色素沉着等。

  银耳樱桃羹 

  材料:银耳二朵,樱桃二两,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用清水浸软;樱桃洗净,去核;先将银耳加水煮半小时,放入冰糖煮溶,最后加入樱桃,煮片刻即可食用。

  食疗功效:补气养血,白嫩皮肤。

  丝瓜美颜汤 

  材料:丝瓜两条,玫瑰花、菊花、白茯苓各三钱,红枣(去核)十枚,瘦肉六两,调味适量。

  做法:丝瓜削去硬皮,切成块;玫瑰花、菊花、白茯苓用水浸洗;瘦肉切片;先将瘦肉、红枣、白茯苓、丝瓜加水煮约一小时,最后加入玫瑰、菊花及调味品,煮片刻即成。

  食疗功效:抗皱消炎,美颜淡斑。

市场上出售的许多花草茶,也有润肤美容之效,如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用玫瑰花、菊花,配合丝瓜、红枣、白茯苓煲瘦肉汤,有悦颜泽肤的功效,对淡化面上雀斑、黄褐斑及蝴蝶斑很有帮助。 中医称本病为“面上杂病”、“黧黑斑”、“面尘”、“蝴蝶斑”等。其机制为邪犯肌肤,气血不和,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中医治疗通过内外结合方法进行,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医秘方消化系统疾病

奇难病 寒疝 中医辨治

吴某某,男,27岁,本院学生。1982年8月20日初诊:以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胀、呕吐6天入院,经查诊断为“粘连性不全性高位肠梗阻”,即予禁食、胃肠减压、针刺足三里、按摩,并先后给中药粘连缓解汤、甘遂大黄散、旋覆代赭汤等上注下灌。连续治疗6天无效,拟定手术治疗。

但患者因16年前患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曾多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腹部已做过3次手术,故不愿再接受手术治疗。查患者脘腹胀满,脐上及脐旁可见圆形、长条形包块突起,按之柔软,中、下腹部时而疼痛难忍,恶心呕吐,不能食,口不渴,恶寒,大便稀,唇红,舌嫩红,苔薄白而中心无苔,脉虚弦。

辨证属寒疝腹痛重证,由寒邪内凝,气机郁阻所致;因治不得法,迁延时日,郁久生热。治拟温阳散寒,兼疏解郁热,用《金匮要略》乌头桂枝汤化裁。

制附片、桂枝、干姜、黄芩各8克,白芍、川厚朴、半夏、蒲公英各12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延胡索9克,沉香4克(后下),柴胡10克。水煎后经胃管灌入,进药2小时后患者肠鸣频作,矢气甚多,泻下稀便三四次,呕吐止,胃脘部舒适。连进6剂,腹胀痛大减,腹部已无包块突起,可进流质饮食。宗上方化裁继服7剂后病愈出院。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医者临证,诚然正治而得者多,但由于受病情隐匿、医者思维定势、诊疗水平等诸多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误治而失者亦绝非鲜见。因此,临证还必须提高警惕,冷静思考,善于从自己或他医的失误中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及时矫枉纠偏,以免重蹈覆辙。杜雨茂从救误案例实践中,教诲后学不能囿于常规或某些条条框框生搬硬套,而应破除思维定势,开拓思路,认真分析病情,准确辨证论治。如对有的医者一见肠梗阻、肠痈(急、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不论病程久暂,不辨病性寒热虚实,动辄便用苦寒通泻之承气汤类或大黄牡丹汤,一见中风后遗症,甚至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不加辨证,便用清热解毒之剂等提出批评。本案为杜雨茂救治他医误治的案例之一。

伤食:虚实两症中医分治

伤食,就是吃得太多,或因吃错了东西引起。由于体质有强弱不同,本证在临床上常有虚实两种,治疗也有不同。

虚证 

体质向来很弱,伤了食,肚子胀痛,喜欢按,或作泻,手足没有力,经常打气呃,看到食物就厌恶,连气味 都不想闻,想吐又吐不出。治宜消补兼施。

处方

(1)枳实6克 白术10克 水煎服。
(2)香砂六君子丸(成药) 每次10克,每天2次,麦 芽煎汤送下。

实证

体质向来很强,伤了食,腹部胀痛,不能按,不 想吃东西,打呃,有酸臭气。舌上有厚苔,脉搏有力。有的 发烧、头痛,有的上吐下泻,有的大便秘。治宜消食导滞。

处方

(1)神曲(成药)30克 开水泡,去渣后再服。
(2)楂肉(炒黑) 研成细末, 水煎服。每次15克,一天 2次(此方适用于伤肉食)。
(3)萝卜子(炒)12克 水煎服(此方适用于伤面食)。
(4)丁香1.5克 神曲15克 池水服(此方适用于多食生 冷瓜果引起的病)。
(5)食盐10克 放在菜刀上烧红,冷厂以后,用开水1碗, 把盐溶化,服下后,用指头或鸡毛扫喉中引起呕叶,把食物 吐出来(刚吃下去有胃痛想呕的情况, 可采川这种方法)。
(6)大黄10克 芒硝10克 厚朴6克 枳实6克 水煎服 (此方适用于肚子胀痛得很厉害,大便不通等症)。

肝硬化早期治疗方:软肝缩脾方

赵绍琴简介:赵绍琴教授,1917年12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三世清太医院御医。幼承家学,精研医经,自1934年即悬壶北京。后又受业于御医崔文楼,韩一斋和旧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诸先生,尽得三家真传。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温病专业研究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详于辨证,精于用药,擅治温热病和内科疑难病。

通讯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 邮码:100029

软肝缩脾方【赵绍琴】

【主治】早期肝硬化。临床多用于肝炎晚期,表现为胁痛、腹胀、症痛、舌质有瘀斑、苔白、脉弦涩等,证属气滞血瘀者。
【组成】柴胡6克 黄芩10克 蝉衣6克 白僵蚕10克片 姜黄  6克 水红花子  10克  炙鳖甲 20克 生牡蛎20克 生大黄10克 焦三仙各10克
【功能】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量研末蜜九,重10克,日二次,每次一丸。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开结;黄芩苦寒清热、利胆,与柴胡配伍擅解肝胆郁热;蝉衣、僵蚕、片姜黄、生大黄为清;(杨栗山名方升降散,功擅开通内外,平调升降,燮理阴阳气血)水红花子活血且能利水,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消积导滞,开胃增食;鳖甲、牡蛎咸寒软坚以散瘀结、消症瘕。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开郁、活血、利水、软肝缩脾之功。

【按语】肝硬化早期,临床表现颇为复杂,但总以肝脾肿大之邪实为主。治疗时不应因正虚而纯用补剂,否则痰瘀胶结更甚;也不可因邪实而攻伐太过,伤正气,与病无益。不可速决,只宜缓图。用药上更应讲究,不可鲁莽。赵老方用升降散既别出新裁,又符合本病病机,且无伤正之弊。另外,僵蚕、大黄又有推陈致新、破浊升清之功,对于肝硬化的恢复大有益处。如《伤寒温疫,条辩》云:“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开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能辟一切佛郁之邪气。”大黄《本经》调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瘤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加减】

肝功异常,舌苔黄腻有湿热征象者加茵陈30克、土茯苓30克;

胸胁不适,善叹息,脉沉而滞,气郁明显者加佛手10克、香附10克;

脘痞厌食、呕恶、苔白腻,湿阻中焦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姜半夏10克;

心烦易怒,舌红起刺,火郁证显者加黄连6克、胆草3克、丹皮10克;

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脉弱,气虚明显者加太子参6克、白术10克;

血虚者加阿胶10克、当归10克;

中阳不足,畏寒肢冷者加干姜3克、吴萸3克;

舌质红绛,苔少且干,肝肾阴亏者加生地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

关幼波治肝炎肝病方

附关幼波简介:1913年生于北京,16岁随父学医,29岁独 立行医,造今50余年。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全国 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对内科杂病、儿,妇、 皮肤、五官等科疾患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对于危难 重症,常有药到病除之效。对肝病的论治见解独特,疗效卓著,堪称大家。

通讯地址:北京东城东直门外38楼2门204号 邮码:100027

温肝汤(关幼波)
【组成】黄芪30克 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 克 党参、紫河车各12克 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
【功效】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泼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块,手脚发凉,舌淡苔水滑,脉沉弦弱。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方解】方中附片,紫河车温补肾气: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香附、茵陈清疏肝胆: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诸药合甩,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使肾气旺、脾气健、肝气舒、邪毒解,则肝炎可消、硬化可软。
【按语】 古{胃:“肝无虚证”,阳虚更为步见故临床治疗肝病,多宗泻法,少用补益,温补阳气更为罕见。有云:“有是证用是药”,但医者在肝病过程中见到阳虚之病,也不敢贸然运用附子之属。关老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有是证即用是药,往往收效颇著,值得玩味深究,考本方配伍讲究、严谨.如附子与紫河车、归芍相伍,温阳之效不减,辛燥伤阴之弊则无:黄芪、党参与香附、橘红相伍,甘温益气而无滞中之弊,疏肝化痰解郁而无耗气伤中之害:茵陈与白芍相伍,清利肝胆湿热而不伤阴血,养血柔肝而不碍湿除。关老组方之精、用药之巧、配伍之妙,由此可见一斑。
健脾舒肝丸(关幼波)
【组成】党参12克、山药12克、炒苡米12克、陈皮12克、草蔻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
【功效】舒肝理气,健脾开胃。
【主治】肝病后,胸胁胀满,纳食不香,身倦乏力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消化机能未完全恢复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 lo克,每服1~2丸,日服2次。
【方解】方中党参、山药、炒苡米健脾利湿,培土荣木:陈皮、草蔻行气开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合党参益气血;柴胡、郁金舒肝理气,合陈皮行气和胃。综观是方。重在调和肝脾,使湿热之邪无法残存,也不至于内生。
【按语】 肝属木,脾属土,肝气旺盛,首乘脾土,所以《金匮耍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关老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逐步体会到,肝炎病邪.晟易伤脾,以致肝郁脾虚之症,故立调和肝脾之法.创制本方。验之临床,多获效验。
滋补肝肾丸(关幼波)
【组成】北沙参12克 麦冬12克 当归12克 五味于10克 何首乌15克 熟地10克 女贞子15克 川断15克 陈皮10克 旱莲草15克 浮小麦15克。
【功效】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主治】肝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倦怠纳呆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见有体虚、消瘦,神经衰弱者。
【用法】水煎服,日--N,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 10克,每服I之丸,日服2次。或作蜜膏,每服—匙(10克),日服三次。
【方解】方中女贞于、旱莲草、沙参、麦冬、川断滋补肝肾:当归、首乌、熟地补肾养血安神:五昧于、浮小麦补五脏.敛心气:陈皮和胃理脾。诸药合用,重在滋补阻血、强壮肝肾“扶正固本,使余邪无法残留。
【按语】 乙癸同源,肝肾相关。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之则萎。病理上,子病及母,肝病累肾,则肝肾同病,阴血耗伤。所以,肝病日久,不能一味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荣·方有利于肝病的恢复,防止迁延性、慢性肝炎的发生。“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谓也。
青碧散(关幼波)
【组成】青黛10克(包)明矾3克草决明I 5克生山楂 15克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泽兰12克六一散15克(包)
【功效】祛湿化痰、舒肝利胆、活血化淤。
【主治】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临床以肝炎恢复期由于过度强调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仍极度疲乏,不耐劳作,大便不i周(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沉滑为特征a
【用法】水煎服,日--N,或共研细末,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一粒,每日2~3次。
【方解】 方中青黛、明矾除湿、清肝、退黄:青黛配六一散专治暑热痰湿;明矾配郁金即“白金丸”擅祛风痰。又明矾味酸入肝·燥湿祛痰,早在汉代仲景就创“硝石矾石散”方治黑疸,取其消淤痰除湿浊的作用。青黛入肝清热凉血,配合郁金、柴胡疏肝,更能加强利胆之功。草决明清肝热,*ELi楂祛淤消积化脂。丹参与泽兰相配调肝脾化淤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诸药合用,共收化痰、活血、清利肝胆之效。
【加减】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症者加苦丁荼、生槐米;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头痛者,加生石膏:若属大肠湿热,大便粘滞不畅者,加川军、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症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若见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症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
【按语1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系肝炎后脂肪代谢紊乱.中性脂肪存肝细朐内堆积而成。检查:肝脏可增大。血清胆固醇多数偏 高,谷丙转氨酶和麝浊均呈轻度或中度增高。关老在中医所谓“肥 人多湿”,“体胖多痰”的启发下,结合患者苔白腻,舌质暗,脉弦滑 等痰湿阻络之征,认为本病症属湿热凝痰、痰阻血络,从“痰湿”论 治。立论新颖。用药准确。故收效满意。 
荣肝汤(关幼波)
【组成】党参12克 炒白术10克 炒苍术10克 木香10 克 茵陈15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香附10克 佛手10克 山楂15克 泽兰15克 生牡蛎15克 王不留行12克
【功效】 健脾疏肝,活血化淤,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属肝郁脾虚、气滞血淤.湿 热未清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党参、白术健睥益气,培土荣木:苍术、木香醒脾化湿:一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香附、佛手舒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楂、泽兰、王不留行活血化淤:牡蛎软坚散结。诸药合用,脾土 得健,湿浊得化,热毒得清,淤血得解,而收本固标去、正复邪除之效。
【按语】 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机复杂,易于反复,难于根 除。其根源即在于既有肝损伤——正虚的一面,又有乙肝病毒潜伏 ——邪实的一面,并贯彻整个病程之中,又因祛邪解毒、祛湿、活血易伤正气,扶正又易恋邪,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由此认为治疗本病应两手抓:既要祛邪务尽,又要处处顾护正气。祛邪扶正并拖,方能达到预期目的。荣肝汤即为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剂。若能坚持治疗,注意调养,多能根治。

刘渡舟治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验方

刘渡舟简介:辽宁营口人,生于1917年。1932年拜当地名医为师学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套成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验俱丰,擅活肝病、肾病、心病。喋胡解毒汤系列”,治疗肝炎重症、澳抗阳性转阴,早期肝硬化等功效颇著,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通讯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 邮码:100029

柴胡鳖甲汤(刘渡舟) 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功能】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
【方解】方中柴胡舒肝、调气、解毒;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化症;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肝阴;茜草、红花、土元活血化瘀;丹皮活血凉血;白芍养阴柔肝。诸药合用,共奏解毒、软坚、活血、化症之功。
【按语】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加味柴胡汤(刘渡舟) 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红花9克,茜草9克。
【功能】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主治】肝炎邪衰、气病及血,证见面色青黑不华,右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以10剂为1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4个疗程,即可明显收效。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清解余毒。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培土抑木;半夏、生姜和胃健脾、消肿散结;茜草、红花活血通络;牡蛎化痰、软坚、散结;鳖甲《本经》谓“主心腹症瘕块积、寒热”,《大明》云:“去血气,破症结,恶血”,故为消症、散瘀、益阴之上品。诸药合用,共奏疏通气血、软坚消痞之功。
【按语】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尤其如此,即整个疾病过程中,“毒”和“虚”贯彻始终。因此,肝功正常、黄疸消退不能视为毒邪全除,此时只不过是以正气虚为主、毒邪衰为次而已。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虚软坚,同时勿忘解毒。刘老方中参、草、姜、甲旨在扶正,柴胡、黄芩意在解毒;而牡蛎、茜草则是针对病理产物--症结(瘀血)软、化消解。提示我们,解毒时勿伤正气,扶正时勿恋毒邪;并要分清毒和虚孰轻孰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柴胡解毒汤(刘渡舟) 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 克风尾草12克草河车6克
【功效】疏肝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氪酶显著升高,症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步、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本经》谓“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黄芩《本经》谓“主治诸热黄疸”,清热利湿,故共为君药。菌陈蒿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功胜公英、地丁,且有消炎止痛之能,故共为柴胡、黄芩之佐。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菌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按语】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总以病邪为主,正邪斗争激烈,故应以祛邪为主。须指出的是.这里的邪与普通的邪完全不同.系指“毒邪”、“疫气”,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解毒。但“见肝之精.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解毒勿伤脾胃,邪衰之后当顾正气。切忌一味祛邪,忽视后天,损伤正气。

柴胡三石解毒汤(刘渡舟) 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滑石12克,寒水石6克,生石膏6克,竹叶10克,双花6克。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急、慢性肝炎证属湿毒凝结不开者。临床表现为口苦、口粘,胁胀痛,小便短赤,面色黧黑兼带有油垢,体重不减反增,臂背时发酸胀,舌苔白腻或黄腻而厚,脉弦缓。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在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加滑石、寒水石、生石膏、竹叶以增强清利湿热作用。加双花清热解毒以化湿浊。另外,滑石、寒水石、竹叶均有利小便的作用,以期湿浊之邪由小便外排,湿热分消,凝结化解。
【按语】面色黧黑而有油垢后湿毒凝结蕴蒸于上之征;臂背酸胀为湿郁少阳经脉不利之征。舌苔厚腻,难以脱落乃湿毒有根难拔之兆。刘老指出:服此方后以舌苔褪落为病减,臂背酸胀不发为病愈。可见,以上三症当为使用本方的重要指征,也是观察疾病进退、预后的重要参数。尚须指出的是,祛邪易伤正气,利尿易损阴津,而肝病最忌伤阴,因此临床用药必须斟酌。这里刘老巧用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热、利尿、生津,祛湿而不伤阴,生津而不碍湿,则很好地解决了利湿伤阴这一矛盾现象。对于临床治疗肝病颇有指导意义。

顽固性反复解黏液便 治验方

笔者曾治一位60岁老年妇女,患者自述反复解黏液便2年,病程中服用过大量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白如鱼脑,日大便7~10次,伴有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腹部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大便化验及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从其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来讲,当属肝郁脾虚、水湿内困的痛泻,治当疏肝健脾、渗湿止泻,属痛泻要方的主治范围。从其症见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大便色白如鱼脑,日大便多次、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来讲,当属脾肾阳虚、寒湿下注的泄泻,治当温补脾肾、散寒除湿、涩肠止泻,是四神丸合胃苓汤的主治范围。从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而知,是内有虚寒之象,治当温阳散寒,遣方用药与上所述相符。因此,笔者决定选用痛泻要方、四神丸、胃苓汤加减。药用炒白术、炒白芍、肉豆蔻、补骨脂、赤石脂、茯苓、炒薏仁、白及各15g,陈皮、炒防风、苍术、藿香、佩兰、地龙、五味子各10g,炙甘草、官桂、吴茱萸、僵蚕各6g,厚朴、三七各3g。10服,水煎服,日一服。

  一周后,患者再次来诊。自述服药后诸症有所缓解,大便每日3~4次,便中黏液明显减少,但仍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笔者遂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淡附片、高良姜各9g,焦杜仲、炙黄芪各15g,以加强温补脾肾之力,再服十服。 

  20天后患者第3次来诊。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大便每日1~2次,便中黏液基本消失,舌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薄白腻,脉濡缓。遂守方不变,又以上方10服,水煎服,日一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