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陇蜀之城要提高农家乐的娱乐档次 娄炳成

 娄炳成 2020-11-24

  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星罗棋布在陇南广大城郊、乡镇、村落、景区的农家乐,为打造陇蜀之城、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的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环境宽松,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

  农家乐的兴起,也是一种“围城效应”,城市人想到农村去,农村人想进到城市来。城市人到农村去,是想摆脱城市的喧嚣、拥堵和快节奏的的生活方式,给城市人带来的心理负担,哪怕这种摆脱只是暂时的;农村人进城来,大多是为了谋生,也有一些发家致富后,羡慕城市生活,在城里买了住宅,把自己变成了候鸟式的城市人,成了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那些在城市挣了钱的农村人,又返回农村,利用已经具有的经济实力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城市人前来休闲娱乐消费,形成精神与物质的良性互动,从而也就大大的缩小了城乡差别。

  兴办农家乐又是一种良好的富民举措,无论是那些率先富起来的农村人的示范,还是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贫困户的扶持。政府除了倡导、鼓励,还实行了免税、修通道路、水电按非营利性民用收费等扶持性政策,推动了这一富民形式的蓬勃发展。同时,它还刺激、拉动了市场消费,部分地带动了内需,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我们陇南阳坝镇、姚寨沟、官鹅沟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更为可喜的是,有条件的农家乐,还开办了电子商务业务,利用科技网络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

  农家乐这一新兴旅游休闲形式的蓬勃发展,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做足、做好了“农”“家”“乐”三个字的文章。农家乐的发展,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些大老板,看好农家乐的市场,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把所谓的农家乐做大做强,形成了很大规模,有着功能齐全的“一条龙”服务,但却事与愿违,无法占领农家乐的市场。“现代化武装的大兵团”,搞不过星罗棋布“散兵游勇”般的“土八路”,这个现象值得深思。其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吃透“农”“家”“乐”三个字,不懂得“农家乐”所蕴藏的农耕文化的真正内涵,南辕北辙,都是些无用功。

  随着我市打造陇蜀之城远景规划的深入推进,农家乐这一乡村休闲旅游形式的作用更加凸显。因而,农家乐如何与时俱进,以适应全面实现小康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改进娱乐方式,提升其文化品位,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市成千上万家农家乐,在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在以“乐”为魂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还需要围绕一个“乐”字,充分发掘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特色物产、农事活动、生活习性、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乡村社戏、山歌民谣等优势与潜力,大做文章,使其不仅健康愉悦,而且丰富多彩,增强其不可取代的休闲娱乐吸引力。

  农家乐以什么取乐?城里人戏言说,换个没人干扰的地方打牌。我市各地现有的农家乐,普遍存在娱乐活动单一、单调、单纯的问题,除了挖坑、打麻将、垂钓、采摘草莓、看花观景之外,特色、特点和特别之处很少;绝大多数农家乐除了吃饭饮酒、玩牌消遣,别无长项,不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娱乐活动内容更为丰富的上好平台。使得广大消费者所能体验感受到的物质层面的享受较多,而精神层面的享受相对十分贫乏,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也会滞迟我们打造陇蜀之城的步伐,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解决。

  其实,“乐”还是要利用“三农”做文章,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设计出一些参与性强的项目,譬如简单的农事、农活、采摘、推磨、苗木盘扎、林果栽培、盆景制作、鸡鸭饲养、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授等。以乐为魂,就是发扬光大农家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做出项目,如农民喜闻乐见的花灯、皮影戏、山歌、龙狮、传花鼓、踩高跷、讲故事、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斗鸡斗牛斗蟋蟀、打沙包、丢手绢、打胡基、堆雪人、踩水车等,使农家乐旅游休闲充满魅力,充满参与各类娱乐活动的愉悦感,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古至今,经济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体现了文化的精髓与实质,抛开了文化,经济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农耕文化的内容本身十分丰富有趣,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兴旺历史,占有很长时间的统治地位,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国人的灵魂和血液当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农耕文化的魅力只会有增无减,其生命力依然强大和持久,农民,农村,农业,一定会与时俱进,以新的形式,新的姿态,融入到新的时代,但它的文化积淀,文化内涵,文化实质是不会消亡的。

  陇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从目前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所形成的固有的那种田园风光,已经日渐减少和淡化,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大时代的要求,集农业、农村、农民一切优势之大成,既有农耕文化的主体特征,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田园综合体,正在开始形成,它是现代化的新式农耕文明,是科学种植、规模化养殖、机械化收获、田间就近加工、多渠道销售、多层次消费“一条龙”的大农业,是广阔田野里玲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物产“大观园”、现代农业展览区和新兴的休闲旅游观光居住避暑的美丽乡村胜地。

  而农家乐的兴办,看似逆历史潮流而动,却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无疑,农家乐是一个让我们窥视历史原始模样的窗口,它唤起了我们对传统农耕文明时代遥远的记忆,对农耕文明时代田园风情的留恋与怀念,激发起了我们心中固有的老旧的乡土情怀,寄托了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思情感,是农耕文明赋予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入骨髓的乡愁情结,或者是农耕文化的惯性,农耕文化强弩之末的落地之声,农耕文化的夕阳返照。这一切,正是农家乐一问世,就显示出有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因此,我市在打造陇蜀之城的进程中,要把进一步壮大农家乐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壮大农家乐,不仅是数量的扩充,更是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指导、引导、疏导农家乐,紧紧围绕以乐为魂方面,从内容到形式,彻底改变目前休闲娱乐单一单调单纯的现象,充分利用当地农村、农业、农民的传统文化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自然风光优势、土特物产优势、地方特色优势等,发掘、设计、扩大新的休闲娱乐项目,增加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打造陇蜀之城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