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育休闲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昵称10731439 2016-08-26


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提出,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途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引导发展传承农耕牧渔文化、科学普及体验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的创意设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很显然,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科学解读和具体落实 ,是我们农业部门今后一段时间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年我就农业产业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向大家进行过宣讲,今天我结合前面引述的1号文件内容,侧重从休闲农业角度,与大家谈一谈如何培育休闲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和内涵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家生活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等多项需求的农业经营活动。它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镇市民为对象,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这个概念有四个内涵:

第一,休闲农业是一项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的综合性产业。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

第二,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的产业。她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休闲农业是城乡的一种互动。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有本质的区别。现在很多人没有将“休闲”和“旅游”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而是将休闲简单的与旅游混淆在一起。休闲的范围更加广阔,创造的产业空间也更大,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出去玩一趟。当前是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

第一、发展休闲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增加农业单位面积的多功能产出,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把农家的庭前屋后变为经营场所,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第二、发展休闲农业是增加就业容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渠道。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增加就业容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促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

第三、发展休闲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系统整合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要素,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能够顺应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新期待,把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第四、发展休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产区向产区景区融合发展转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农村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因此,发展休闲农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对农业的新认知,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居民怀念绿色田园的有效体现,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客观追求,是生存观、生活观、发展观、价值观的一种本质升华。目前,发达国家的公民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三分之一的人员就业在休闲产业,国家三分之一的GDP由休闲产业创造。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学习借鉴。可以说,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以高人气的休闲农业为载体,融入高附加值的创意农业,采用高品质的有机农业,引进高科技的生物农业,做成高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业,让农村成为美丽而宜居的家园,让农业成为快乐而高效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富裕而又有尊严的群体,让农庄成为时尚而有价值的行业,这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行业愿景。

三、当前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也正在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有六个方面:

1、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省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超过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4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营业收入2700亿元,带动2900万农民受益,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这表明,我国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新型产业。

2、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从最初的城市和旅游景点周边向平原、城郊、山区等全方位发展。休闲农业开始阶段都是分布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而现在已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在大城市,也从近郊区向中、远郊区发展,从而形成了休闲农业分布的新格局。一般而言,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周边10~50公里以内,为观光、采摘、科技、教育、餐饮休闲圈;城市周边50~100公里以内,为观光、休闲、体验、住宿休闲圈。

3、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由农户向主体多元化发展。过去以农户经营为主,大家称为农家乐。现在随着社会资本的参与,逐步向以股份制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酒店托管等多元化投资主体转变。

4、休闲农业的产业依托从依托景区向依托农业产业发展。过去一些旅游景区主要是从自己本身考虑发展,现在一些景区旅游延伸到农村,实行景区旅游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在自己发展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服务业,发展农业和休闲农业,走休闲脱贫致富的道路。

5、休闲农业的功能从单一观光型农业向休闲、教育、体验型农业发展。过去休闲农业多是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层次较低,现在休闲农业还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增加了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位、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

6、休闲农业的管理从自发性发展逐步向规范化发展。过去,休闲农业很多是自发性的发展,近年来各地都重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休闲农业的评定标准。依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评出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区(点),使休闲农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四、我省休闲农业的主要特点

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起步较早。我省是全国发展休闲农业较早的省份之一,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自我发展阶段。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随着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需求的增加,利用农户自家条件,纷纷创办“农家乐”。

二是转形发展阶段(2000-2005年)。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农家乐”转变为休闲农业企业,创办休闲农庄。同时,一些从事建筑、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积极投资兴办休闲农庄。

三是规范发展阶段(2006年至现在)。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了全省乡镇企业局系统为休闲农业管理部门。该文件的出台,为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省休闲农业协会,创办了专门的网站和杂志,开展了星级农庄评定和大规模的培训,省政府名义召开休闲农业工作会议,制定休闲农业地方标准和发展规划,对推动我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全国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发展迅速。到2014年底,全省休闲农业庄园发展到3751家,其中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452家,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接待户24000户,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800多家;接待休闲观光人员80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50亿元;带动建立种养基地150多万亩,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多亿元,直接安置农民27.4万人。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我省休闲农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过100亿元产值的产业,年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近年来全省正在新建和扩改建的休闲农业项目500多个,其中计划投入4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30亿元。

(三)形式多样。我省休闲农业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

一是参与体验型。主要是在城郊、或景区,利用山塘水库、果园菜地等开辟的休闲农庄,吸引游客入内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家气息,经营内容以传统的垂钓、棋牌、餐饮为主,目前我省大多规模以下休闲农庄都属于这种模式。

二是休闲度假型。依托山地、森林、湖泊、水库等优美的自然风景,通过兴建较高档、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游客前去开展度假观光、会议住宿、健身游乐等活动。如千龙湖度假村、润泉山庄、岳阳相思山庄、五尖山生态休闲农庄等。

三是复合经营型。以农业园区、农业产业为载体,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科普知识教育以及会议接待于一体。以百果园、滴翠山庄、岳阳虹宇生态园、西长生态园等为代表。

四是民俗风情型。一些民族风味浓郁的村落、山寨,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歌舞等开发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这种农庄以湘西德夯农庄、怀化日月湖农庄、张家界绿色大地等为代表。

(四)特色明显。与外省比较,我省单个农庄规模不大,但数量较多,总体规模较大。特别是自然环境较好,离城市较近,与农业开发联系紧密。从全省布局来看,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经济发展区、湘中南区、环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为主的四大休闲农业特色区域。全省地方还以村镇为单位集中开发,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如长沙市的望城区开福区、株洲市的天元区、衡阳市的珠晖区、邵阳市的隆回县、岳阳市的君山区、张家界市的永定区、常德市的武陵区、怀化市的鹤城区等,形成了集中布局的雏形,成为了当地的重要产业。

五、我市休闲农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东倚幕阜山、西抱洞庭湖、北枕长江、南临“长株潭”城市群,山水资源丰富、田园风光秀美、文化底蕴厚实、区位条件优越,发展休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发展规模逐步壮大。休闲农庄是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承载点,我市休闲农庄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及旅游景点附近,其中岳阳楼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君山区和南湖风景区分布较密,有大小休闲农庄500余家;湘阴县、平江县对接省会长沙,有休闲农庄200余家,并逐步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休闲农庄已发展至1000多家,从业人员20000多人,带动农户4000多户,2014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年接待游客650万人,营业收入达13.5亿元。

二是示范带动明显增强。通过整合资源、做大品牌,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的休闲农庄,我市现有11家休闲农庄被评为全国星级休闲农庄,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4家,省级星级休闲农庄总数达到62个,其中省级五星级 16 家,四星级22家,三星级 24家。示范带动作用日渐凸显。特别是君山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利用“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君山天下岛、团湖天下荷”优势,着力打造“三生”带“三品”、“三节”连“四季”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入“品味、品质、品牌”;借助“爱情文化节、野生荷花节、国际观鸟节”三大节会平台和“春季踏青、夏季赏荷、秋季看苇、冬季观鸟”四季特色生态景观,打造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格局。

三是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农耕文化”优势突出,逐步形成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休闲农业特色。君山区乡村之恋休闲农庄始终围绕乡村文化,通过多年努力精心打造出我省休闲农业第一个以农庄命名为品牌的著名商标。“农业生态”优势突出,我市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综合考虑休闲旅游资源的性质、空间分布和吸引力等因素,因地制宜打造了各地休闲生态农业特色板块。如位于京珠连接线旁的群贤生态园、上山下乡等农庄离城近,园内环境幽静宽敞,蔬菜、肉禽均自产自给,每到节假日游人络绎不绝,高峰时日经营收入有5-10万元。“地方特色”优势突出, 依托“名山、名水、名人、名文”的优势,结合岳阳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围绕洞庭湖水系的农事渔事劳作,围绕湘莲、葡萄、花卉、茶叶、草莓等特色农业产业,初步打造出如岳阳县相思山杜鹃花会、君山区采桑湖镇油菜花节等彰显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

六、近年来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做法

(一)、优化环境,营造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氛围。近几年岳阳各级政府重视休闲农业发展,特别是2012年市委市政府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四三六”重点工程,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完善运行机制,为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出台了系列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2008年4月我市推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岳政办函[2008]31号),2012年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扎实推进2012年度“四三六”重点工程和重点保障项目的实施意见》(岳发[2012]1号)将发展休闲农业纳入其重要内容,同年10月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君山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岳政发[2012]12号)文件,明确市本级财政给予奖励100万元,后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3月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意见》岳政办发[2013]9号文件。还有君山区政府近三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休闲农庄规划区进行了道路硬化,园区绿化。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市休闲农业已经步入规范、提质、健康的发展轨道,君山区、开发区和湘阴等地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二)、突出优势,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指导休闲农业发展上,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避免急于求成,盲目发展。综合考虑休闲旅游资源的性质、空间分布和吸引力等因素,编制了《岳阳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因地制宜打造五大休闲版块。即:以东洞庭湖湿地、君山、团湖荷花为核心的观光休闲板块;以南湖、芭蕉湖及梅溪水库为核心的亲水休闲板块;以有长沙“后花园”之称的湘阴南洞庭湖湿地和左宗棠故居为核心的度假休闲板块;以汨罗江和幕阜山为核心的旅游休闲板块;以相思山、五尖山、龙窖山为核心的健身休闲板块。

(三)、加大力度,引导休闲农业集聚发展。针对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雷同和“分、散、乱”现象,我们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导扶持现有休闲农业企业上规模、重规范,实现优化提升。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特色园区。按照“一村一品一业”特色开发的要求,在保持原生态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将单一的生态观光农业、农家乐改造提升为乡村生态旅游,把原本相对独立的景点,整合提升为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各地农庄不重复、不雷同,有变化,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近年来打造了君山休闲农业示范区、西塘现代农博园、新墙现代葡萄园等休闲农业特色园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亮点园区。休闲农业企业普遍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缺少后续投入资金,在全市范围加大休闲农业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如汨罗市西长生态园,湘阴凯佳生态园,都是引进工商资本,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实行以村为建制开展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湘阴凯佳生态园在湘阴县金龙镇的金凤等6个行政村集约土地10平方公里,准备打造省内首个集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于一体,集生产加工、示范推广、研发孵化、集聚扩散、科普培训、信息交流、旅游观光与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博览园区。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品牌园区。近年来先后在岳阳电视台、岳阳日报、长江信息报等媒体宣传推介休闲农业企业。临湘市五尖山生态休闲农庄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优势,通过省级媒体策划宣传,成为我市唯一获得湖南省首届农业产业化十大最受欢迎休闲农庄;该市“梅池山庄”主要股东汤会海艰苦创业、致富百姓的事迹被搬入了现代花鼓戏《村官本是打工仔》之中。

七、当前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有着良好的前景。

一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开展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2014年11月农业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休闲农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引导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同年9月13日,在望城区举办了全国第四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营造了全省发展休闲农业的浓厚气氛。2013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意见》,提出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做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提升休闲农业产业素质,完善产业链条,突出产业特色,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今年盛荣华市长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君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与生态休闲的深度融合,擦亮环洞庭湖经济圈首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名片。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发展,财政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我市广大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恬淡的生活环境,必将成为休闲消费的重要阵地。同时,许多农业生产基地正在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载体。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0美元后,居民的需求结构开始转变。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000美元,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重要改变,休闲消费正在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市场潜力巨大。

四是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过去,节假日大家考虑的是到旅游景点去,现在很多人全国各地的主要景点都去过了,愿意到周边农村去休闲。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景点人数很多,十分拥挤,不少地方出现安全事故。到农庄休闲,既安全又舒适,还很经济。

五是休假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让城乡居民休闲时间明显增多,这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

八、发展休闲农业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休闲农业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休闲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从产业内部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还不能满足需要。虽然我省有了休闲农庄近4000家、农家乐和民俗接待户24000户的规模,但从总体上来说,还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据测算,全省3000万城市人口,每年有115个休息日,按人平15天到农村休闲计算,一年有4.5亿人次。目前的接待能力不到三分之一。每至周末或节假日,生意非常火爆,省会长沙市周边每个农庄预约前去休闲的人达1800人,实际只能接待1000余人,仅占预约的55%,可见全省休闲农业市场已是供不应求。从我市来看,城镇人口已达300万人,年消费需求在1200万人次以上,而目前全市休闲农庄年接待能力只有不到300万人次,产业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二是建设起点不高。大多数休闲农业企业没有制定发展规划,“草鞋没样,边打边像”,资源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大部分休闲农业的安全、消防、应急、医疗、食宿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简陋,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不到位,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三是管理不够规范。与休闲农业相关的建设、安全、餐饮、住宿、环保、卫生、服务等多方面行业性标准或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

四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多数休闲农业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服务人员经过正规培训的不到三分之一。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休闲农业经营人才缺乏,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

五是休闲农业项目雷同。我市休闲农庄同质同构,功能单一,缺乏创意和特色,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较弱。很多休闲农业企业没有农业主导产业,个体特色不明显,休闲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多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休闲农业企业大都布局在城市周边,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却比较落后,交通并不方便。到目前为止,通公交线路和自来水的很少。造成交通不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干道到农庄的连结线属于谁都不管的范围,不能纳入乡村公路建设范畴。公交车同样如此,到不了农庄。

从外部环境看,存在四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第一,思想认识的制约。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对休闲农业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存在三种思想认识:一是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观念,认为休闲农业是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二是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认为休闲农业就是乡村旅游,属于旅游业范畴。三是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一项刚刚兴起的社会事业、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大力扶持的观念,认为休闲农业是市场行为、可以放任自流。由于认识不一致,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中遇到的阻力还很大。

第二,土地流转的制约。目前我省尚未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农庄发展。

第三,发展环境的制约。对这样一个新兴产业还有许多政策的缺失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一是税率偏高。二是农庄利益缺乏法律保障。三是水电费收取不合理。休闲农业实质是高效农业,但其水电费却按商业用电计算。

第四,资金投入的制约。由于休闲农庄的土地、住房等不能作贷款抵押,休闲农庄到银行基本上贷不到款。休闲农业涉及种养、加工、三产服务等多个环节,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光靠企业自身积累远远不够。同时,我省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的资金扶持也很少,我市还没有专项引导资金。

九、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

通过拓展农业功能,大幅度提高就地就近吸纳农民就业的容量,促进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争取使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明显优化,类型丰富多元,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成为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市发展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企业(含休闲渔业)1000家(其中省星级休闲农庄100家),投资5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1万户,消化吸收农村劳动力5万人,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休闲农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农户年收入递增20%以上。

十、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岳阳的休闲农业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加强产业引导,推进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根据我市的情况,我认为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打造岳阳休闲农业的特色: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引导休闲农业向农业产业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我市的农业资源,促进种植和养殖等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从而形成三次产业的良性互动。群贤休闲生态园效益好,就是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好,林果、养殖等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二是坚持规模经营,引导休闲农业向园区方向发展。建设休闲农业园区的好处很多,它可以集中解决园区内水、电、路、交通、医疗、治安、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减少投资成本,方便市民消费。更重要的是把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发展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君山区新洲村和开发区连接线片,就是休闲农业集群集聚发展典型。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引导休闲农业向主题休闲农庄方向发展。每一个农庄都有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主导产业。湘阴凯佳生态园正在打造葡萄及葡萄酒庄园,起点高、规模大,也是全省2014年度两个省休闲农业示范产业园之一。

四是坚持开拓创新,引导休闲农业向创意休闲农业方向发展。以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的运用到休闲农业中,使休闲农业更好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汨罗神鼎山庄千年乌木雕刻制品开发,很有创意和市场潜力。

五是要坚持科技带动,引导休闲农业向科技、教育基地的方向发展。在全市要建设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具有科技示范、教育培训功能的农庄。开发区银杏度假村以智能化的星级管理,上山下乡文革文化元素吸引广大消费者。

六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引导休闲农业向文化传承的方向发展。岳阳农业历史悠久,乡村自然景观多样,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民居文化丰富,是发展休闲农业的源泉。要把休闲农业发展成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岳阳县相思山庄天然游泳池与张良隐居地巧妙结合,临湘梅池山庄农耕文化挖掘整理很有特色。

十一、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推进规模经营,丰富休闲类型。推进规模经营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必然选择。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区位交通、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及市场容量等因素,探索具有当地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类型和规模化发展模式。要围绕市中心城区发展城郊型、参与体验型农家乐休闲农业。围绕洞庭湖水系的农渔风光、渔事劳作发展亲水型、观光型生态休闲农业。围绕汨罗江、屈子祠、张谷英村、任弼时故居等历史人文景观发展传统教育型、民俗节庆型休闲农业。围绕五尖山、龙窖山、大云山、相思山等自然景观发展亲山型、度假型休闲农业。围绕葡萄、湘莲、花卉、茶叶、草莓、特色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观赏型、科普型休闲农业。

(二)、开展示范创建,打造知名品牌。以君山区和虹宇生态园分别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示范点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休闲农业庄园建设规范》、《休闲农业庄园星级评定准则》两个省地方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经营。完善休闲农业服务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休闲农业企业联合协作、功能互补。鼓励星级宾馆、旅游公司与休闲农业企业开展品牌经营、连锁经营和合作经营。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配套功能。各地要切实加大对休闲农业生产基地、道路、通讯、饮水安全、环境污染治理、公共安全、农耕文化等基础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在农业新品种引进、现代种养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整合相关投资,加大建设力度。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应有计划地完善网络、餐饮、住宿、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提高配套能力。

(四)、探索有效途径,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吸引工商资本投入的关键因素。要因势利导,多措并举,以项目整合为依托,以休闲农业示范园和休闲农庄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土地流转;二是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民间资本依法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荒山、荒地、荒滩的土地经营权,发展休闲农业。

(五)、大力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精心策划包装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投资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休闲农业项目,列入招商项目库,统一对外招商。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开发经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休闲农业提供担保服务。

(六)、加强管理培训,提高运行水平。加大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旅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将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依托“阳光工程”、“蓝色证书”培训工程等公益性项目,大力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

我市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市、旅游大市,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也很好,只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富民强农的重要产业。我们作为休闲农业管理部门,应该义不容辞地把这样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抓起来。

同志们,最后我想用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莎士比亚说,天堂是幸福的乐园,地狱是苦难的海洋,地球处在天堂与地狱之间,人们既有幸福,又有苦难。我想,要怎样才能使生活在地球上人们幸福呢?只有发展休闲农业。因为,休闲农业既能使人们消除饥饿,又能获得快乐。因此,休闲农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积极工作,不断开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