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80位专家学者汇聚松江热情探讨

 葛平196335 2020-11-24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80位专家学者汇聚松江热情探讨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入挖掘“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11月21日,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委党校等20多所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的80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就这一主题举行了高端学术论坛。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80位专家学者汇聚松江热情探讨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把握‘四史’教育的科学方法和世界视野”“深入挖掘‘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四史’教育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巍认为,学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看家本领,只有以史为鉴,方能继往开来。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提供厚重的底气,并激励我们更加主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生生导师轩传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新参照系和核心推动力量,已经建立起一套涵盖不同层次、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其中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期以来,之所以“风景这边独好”,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80位专家学者汇聚松江热情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福进认为,在百年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党实践期间造就的红色基因,体现了他们自身身份的自信和使命的担当,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巩固党的理想信念之宗旨和根基,是建党精神的主旨和精髓,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基础和底蕴,它在整个红色文化发展史历程中具有初创意义,同时具有引领、统领作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润指出,“四史”各有侧重、各有特点,通过学习教育,我们既要弄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来龙去脉,也要认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联。讲“四史”,不但要讲艰苦卓绝,成就辉煌,也要讲跌过的跟头,走过的弯路,避免前进路上再犯类似错误,并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改革开放来之不易,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来自历史反思的精神动力。

如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80位专家学者汇聚松江热情探讨

专家学者们在各自领域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独到观点,让台下的青年大学生大开眼界,深受教育。来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任学峻表示,通过这次高端论坛,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将牢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做一名优秀的中国青年。

■文 李于伯 ■图 李于伯

■栏目责编 杨露

■栏目主编 代启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