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失传”的选股秘籍(上)

 昵称44696133 2020-11-24

“万法归宗。”

《格雷厄姆成长股投资策略》,这本书的选题非常巧妙:“巴菲特导师近乎失传的成长股估值公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

投资人对格雷厄姆的印象,基本都是“烟蒂股”、“以远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对预测成长不看好”等。

其实,格雷厄姆从理念上来讲,是不排斥成长股的,早在1947年的时候,他就提出过“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具体可见我之前的文章《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链接: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

而且,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位“价值股”宗师一生最大的收益来源,是来源于投资一家成长股,也就是盖可保险GEICO,这一笔成长股投资的收益,超越了他一生其他所有投资的总和。

所以,重温格雷厄姆的“成长股投资策略”,是一件让我兴趣盎然的事情,这本书不论是写作,还是文笔,都是不错的,值得读一读,附上链接给读者。

下面是我的阅读感受记录,开始吧。

1.人们已经形成一种普遍观念,即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收益率,应该与他准备进行的投资风险程度(波动程度)成正比。我们认为,投资者追求的收益率,应该取决于投资者愿意、并能够为他的投资付出多少智慧型努力,这与传统的观点恰恰相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句话,如果你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并仔细去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一句在投资领域被用烂了、但却荒谬无比的话。

一件物品,打折越厉害的时候,买的人承担的风险是越小的,对这个人而言,潜在的收益(比如将来他把物品卖掉)是越高的。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下次再有人告诉你“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时,你就知道他大概率是不懂投资的。

我想说的第二个观点,来源于摘录的最后一句。

格雷厄姆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

“普通人只需要转变一点观念(例如长远来看,股票才是赚钱的),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资技巧,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率,但是如果他想要超出这个的收益率,那就要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

在我看来,这段话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是远远被大众低估的。

一个极端是:

大众要么相信,“普通老百姓不管怎么努力,想获得比银行存款收益率高的投资收益率,是不现实的”,因为“有那好事,能轮得到咱普通老百姓?”

另一个极端是:

有些人认为:既然我能获得5%、6%的收益率,那我努力一下,10%、15%甚至20%,都不会多难吧。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格雷厄姆说的这句话,前后两端都很准确。

严格按照他的思想脉络来投资,只要你买的够便宜、公司本身质地够靠谱(其实这一点格雷厄姆非常强调),你亏钱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

但是,动辄想获得15%甚至20%的年化收益率,是非常困难的,难度超出了常人的脑力认知。

各位可以看看知名的投资大师的年化收益率,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最厉害的巴菲特,截至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已经不足20%了。

读者也不要气馁,在我们资金还不多的时候,在我们还没有受到各种投资监管限制的时候,追求15%以上的收益率,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努力的,这也是作者的目标。

从作者过去7年多的投资经历来看,这个目标是有机会实现的。

2.投资者有三种潜在的回报来源:1.股息;2.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价;3.内在价值的增长。

这个回报来源的分类,比较清晰,我借着这个分法,来讲讲投资应该赚的钱。

先说第一个来源:股息。

很多人比较看重股息,因为这个是“看起来”最确定的,因为可以拿到真实的票子。

如果股息是你维持生活的重要收入来源,那确实要看股息,但是,大多数人投资是为了最大限度实现财富增值,所以这一点暂且先不讨论。

顺便说一句,股息是一场“障眼法”,会让你忽略掉一些东西,获得某种虚幻的“安全感”,这个观点,以后有机会我再跟读者详聊。

第二点,也就是“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价”,是传统价值投资者看中的。

这种策略可以浓缩为一句话:

在公司质地不会迅速恶化前提下,以远低于公司有形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待或主动采取动作促进价格回升,获利后卖出。

但是,这种方式是有内在缺陷的。

主要体现在价格向价值的回归是高度不可控的,换句话说,时间没有站在投资者这一边。

如果价格短期内回归,往往可以大赚一笔,但是,如果价格几年没有回归,投资收益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在此过程中,公司质地出现恶化,相信我,那就是一场噩梦。

第三点,也就是“内在价值的增长”,才是投资者的着眼点。

细细地品一下,第二种方式还有点“赚市场的钱”的意思,而第三点,才是真正的“赚公司成长的钱”,才是真正的“增量思维”。

这样,投资者的关注点就更加聚焦了,聚焦于公司的质地和成长性,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同时,如果你在第二点上的表现不错,也就是你买入的价格还低于静态内在价值,好的第三点(公司质地和成长),也会有助于价格的回归(谁不喜欢增长的公司呢?)。

有了成长型股票,你就可以通过关键决策的力量获得成功:

只要一两只好股票,你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复合收益率,即使你的其他股票只能获得平均收益。

但是,如果投资于价值公司,你实现这个关键决策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3.作者把股票分为“价值型”和“成长型”,前者找的是没什么增长、估值很低的公司,后者是指有明显增长的公司。

前者更多赚的是股息和估值提升的钱,后者更多赚的是公司利润提升的钱。

如果你买入的是有成长的公司,好处就是:你不用一直盯着股价的涨跌,随时想着是否到了“止盈”的位置。

而这个位置,是价值型股票一开始买入时,就设定好的目标——这家公司值10块1股,现在5块1股,等到它涨回到10块的时候卖掉,我就可以赚一倍。

暂且不说这种方式(价值型)盈利空间有限,另一个关键的制约是:

你要不断找到这样的机会,因为一旦公司达到目标价位,正确的做法就是卖出。

为什么成长型股票这个制约相对轻很多呢?

因为成长型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在不断提升的,只要公司的质地没有变化,股价就会一直被公司质地所反映的利润给“推着走”,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好公司会不断给你惊喜”。

这里另外值得关注的是:

投资于成长股的理念背后,还暗含了“谦卑”的投资精髓概念。

因为,价值型股票需要你“持续做对”,换句话说,由于盈利空间不大,你就需要做更多的投资,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投得多了,总是会有错的。

但是,对于成长型股票,正如摘录所说,只需要有几个好的“神来之笔”,就能扫平很多一般的投资决策所带来的的影响。

我相信,对于大多数成长股票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把最成功的的三笔投资拿掉,这类群体的投资收益,马上会变得非常普通。

4.公司估值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估值模型越简单、越直接越好,这样投资者就越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收益、现金流和增长等要素上面。

借这个机会,说一说估值这个话题。

首先,请读者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

越追求精准的估值,犯错误的概率就越大,或者把话说得轻一点,追求“估值精确”这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是非常低的。

为什么呢?

因为投资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很多时候,是不满足高斯分布正态曲线的。

换句话说,未来会有无数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中的任何一件,都可能会彻底颠覆你设定的预测未来的参数。

所以我们常说:

投资是在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一点确定性的过程。

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估值的明确输入就是:

估值不可能精确,而且也没必要精确。

那么,该如何估值呢?

我们要跳出这个问题,问自己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估值?

是因为我们希望明白:我买的这个东西(即某家公司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钱?

再深入一步,知道值多少钱以后,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两种不同的目的:

第一种,我知道这玩意儿值100块,现在市场报价50,我就买了,等着到100的时候,我卖给别人。

第二种,我估摸着它现在值100块,未来大概率是会提升的,比如每年提升个5-7个百分点,现在市场报价80,我觉得也划算。

这两种回答的关键差异,在于你给以下问题的答案:

“你想赚的,是谁的钱?企业增长,还是下一个来买你股票的人?”

如果是赚别人的钱,那你就要追求精确的估值了,而且80块大概率不能买,50差不多,30就更好了。

但是,在上面这种目的中,不管是精确估值,还是更便宜的价格(30块甚至更低),没有一个是容易做到/等到的。

如果是赚企业增长的钱,那就没必要精确估值了,我只需要知道,“我的出价不算贵”,就够了。

那么,“不算贵”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下一篇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