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追鱼》,里面有个鲤鱼精,跟人谈恋爱,犯了“天条”,被剥夺了法力,所幸结局不错,鲤鱼精失去了法力,变成了普通的人类,与心爱的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水敢当先生,古人讲的“天条”,真的是规范神仙的律法吗?如果不是,它象征着什么,蕴含着什么道理吗? 答:有句话,在坊间,暗戳戳地很流行,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叫:外人讲法律,自己人讲规矩。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原文是: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规,就是圆规;矩,就是直尺。 看下图片: 规矩,长这样。 右边人物拿着的东西,就是。 孟子的意思是强调仁政的重要性,当然庄子不以为然。 庄子说,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 庄子的意思是,靠曲尺、墨线、圆规、角尺而端正事物形态的,这是损伤事物本性的作法;依靠绳索胶漆而使事物相互紧紧粘固的,这是伤害事物天然禀赋的作法;运用礼乐对人民生硬地加以改变和矫正,运用仁义对人民加以抚爱和教化,从而抚慰天下民心的,这样做也就失去了人的常态。 孟子与庄子对规矩的理解,其实并不矛盾。 庄子站在天道自然的角度,而孟子更关心民众的疾苦。 但是规矩最初的属性是物理功能。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起源于天文观测,起初,规与矩,作为远古天文测量器具,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规矩的工具性。 后来的规矩,指的是礼法;法度。很明显,这是引申义。 社会发展了,人口增多,为了更好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需要设立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就是规矩。 当然一开始,规矩,都很简单。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遇到什么事该如何做,遇到纠纷该如何处理等等。 具体而驳杂。 后来的规矩就向抽象而宏观的方向发展了。 这是很自然的事,人的欲望无尽头,人的行为自然无常形,规矩自然无法穷尽人的一切行为,最后只能概括化。 到最后,国家出现了,法律也应任而生。规矩就慢慢退居背后了。 规矩,在律法的大背景下,演化为“潜规则”。 所谓的“潜规则”的客观性,其实反过来说明了法律的主观性。 ——法律都是人制定的。 或者广义而言,法律算是某种程度上,师心自妄的产物。 但潜规则,则彰显其“自然演化发展”的一面。 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相成。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潜规则”算阴,那么天条则是阳。 天条这个东西,其实不是玄幻小说的专利。 在华夏文化中,很早就有这个说法。 规矩这种东西,人们在面对它的时候,大致体现为三类。 这三种分法,甚至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具体位置。 一种是遵守规则的人。 一种是有能力钻规则空子的人。 第三种,就是制定规则的人。 若是要再细分,那就是这个“规矩”的涵盖范围与层次高低了。 大到国法,小到谁来做饭刷碗,其实都是一个个的规矩,但凡规矩,便会有层次之分。 何谓天条? 天条就是比较宏观的规矩。 当然,天条并不是传说中的天庭中规范大小神仙的规章制度,这是玄幻文的设定。 说白了,天条其实就是自然之理,天道天理,文明之理。 这就是天条之一。 …… 人死不能复生。 这些天道、天理、天条,虽听起来玄幻、高级,复古感十足,但中国人感觉没啥了不起,是因为: 规矩,或者说,天条,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世界壁垒。 如何理解呢? 可以参看现代法律。 法律可以限制人,也可以保护人。 世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世界世界,一世一界! 所谓世,事物矢量之所及,按照人的观测视角来讲,就是人所能触及到的地方,在同一时间轴上,都处于同一个空间之中,便是一世。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天地之间,所有生物,不同种族,不同类别,所共有的,外壳是空间,内核是时间。 所谓一界,简言之,即有所界限。 天地之间的极限尽头,无论是宏大到极致,还是微观到极致,再过去一步,便只剩虚无混沌,此谓“破壁”。 壁,便是界。 广义的规矩,天条,天理,天道,若狭义地去理解,就是壁垒。 宏观的宇宙天体,就不用说了,万有引力啥的,百年来,喋喋不休,已经诠释得一塌糊涂了。 即便是草履虫,单细胞生物,微观若此,其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尚且井井有条,壁垒分明。 壁垒、界限的真正意义与内涵,反应在当下,便是明晰的政治态度。 简单而明确。 丁是丁,卯是卯。 你说你,我是我。 人类固然可以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但各自的界限必须遵守。 民族主义,暗含天道天理天条,是自然正确。 民国期间,有个人叫张岱年曾说,“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家体会下张先生话里的意思,是不是民族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