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定土楼(四)

 新用户2119XzKg 2020-11-25

厦门行之九

永定土楼

2018年4月22日上午   永定土楼

(四)奎聚等五楼

                ——逍遥客

出福裕楼,天公有些不作美,眼见暴雨将至,于是坐车返回景区大门口,我有些不舍,一路上尽量地搜寻自己感觉有些意思的土楼,但见土楼林立,大小参差,形态各异,故事当然不同,于此聊集五座于此,以示这次洪坑土楼参观之纪念。

奎聚楼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坐北朝南,占地6000平方米,依山就势而建, 三堂两落,高约15米,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大厅(祖堂前厅)、祖堂,两侧为横楼,呈左右对称格局。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楼主林奎扬,与设计者——翰林学士巫宜福乃结拜兄弟,也许是粘了学士的光,居此楼者,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就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其建筑特点主要是中厅高,两厢低,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

如升楼建于公元1 9 0 1年,坐东朝西,单环,土木结构,高3层,直径23米。每层16开间,内通廊式。底层为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不开窗,设粮仓,三层为卧室。全楼只设一门,楼门、门厅与后厅(祖堂)同在中轴线上。楼内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圆楼住6户人家,内院直径只有5米。据说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为什么命名为如升楼?是因为如升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的器具“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

振福楼建于1913年,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中厅高二丈、宽二丈二,两边是花岗岩石柱,上刻“振兴有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的对联。据说楼外的右边是昔日的制烟工场、工人住房等;左边已坍塌的建筑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学堂和游艺场所,“文革"期间被毁。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880年。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批是“诗礼传家”。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环极楼创建人苏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四层,高约20米,楼的直径43.20米,周长130米,底层墙厚1.70米,墙顶0.9米;第一层32间(作厨房与餐厅),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34间。楼的内环建有二厅十室(作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楼内走廊宽1.56米,楼外檐廊宽1.82米。楼门高2.96米,宽3.4米,加钉了铁皮。楼的内外各有水井一口。楼外附属建筑还有卧室16间、马房8间、碓磨房6间。设计周到,建筑宏观。

于斯矣,感叹连连,于此小民,为抗匪,和睦族人,光祖宗,千方百计建宏伟土楼,可谓呕心沥血,有的甚至耗费一生积蓄,应该是煞费苦心,吃尽苦头。眼前座座令人眼花潦乱的土楼,风光旖旎,但谁又了解其背后的辛酸!但横亘至今的这些土楼呀,却让我感慨到楼主们的气节与文化,不得不为其喝彩,故而为诗曰:

游洪坑土楼有感   

洪坑楼土深文化,

一字横存国与家。

利里悄藏风骨正,

泥中暗筑品行华。

观来有悟尊无语,

思去难言痛自芽。

不是春风偏眷顾,

家乡梦好乱开花。

绘画:凌云山樵

诗画原创,闲情茶话

感悟人生,交友联谊

谢谢关注

欢迎分享书画闲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