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桃搽耳

 新用户2119XzKg 2020-11-25

访桃搽耳

 作者:凌云山樵

一、序

三月,是鹰飞草长的时节。那草儿,不停地挣脱地皮的束缚,冒出了嫩芽;那花儿,努力地划开树皮,匍匐在花枝,开出了花朵,给这久服于冰寒之威的日子,来了个颠覆性的反转,为大地带来无数生气,更为人们赋予新的希望。

鹰飞了,草长了,花开了,一个和暖的春天——来了!距城区28公里的“川北第一桃镇”——擦耳,正被这时令打扮,已开得花枝招展。満山的桃花,还有李花、杏花、樱花在融融的阳光下,陆续绽放,如烟如霞,宛如年轻貌美、活力四射的少女,羞涩在高坪的北部。

多年来都想去看过究竟,认真与之亲密接触,但皆因东不成西不就,未能如愿。今天,带着这夙愿,与作协一群文朋诗友一起,踏上了观赏擦耳桃花之程。

搽耳的桃花真的又开盛了。是这个春天来的太早?还是桃花的急不可耐?急不可耐的还有看花的人,对于这个春天,对于这个早晨来说,我们都算来得早的吧。可是紫陌红尘中,看花的人已是满山皆是,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更有特会享受的,迎风草坡跳舞,当阳石台瑜伽,拍照录像更是不必说,千般打扮,万种弄姿。车流也是满路堵塞为患,当地部门不得已已请来交警维持秩序。

当然人们都是奔桃花来的,虽然路上满是车队人流,热闹非凡,但此时的主角却是桃花,它们漫山遍野,一派欣欣向荣之气象。且看这桃花,其花五出或粉或红,或全开或半开,或含苞或打点,清艳无比,让人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特别是其花瓣,娇羞柔嫩可人,她们有的随风起舞,有的慵伏如眠,有的抱卷如醉,让人想起人面桃花,香腮泛韵。有的一枝独秀,斜出承日,有的几树俯仰,花团簇锦,有的成林列阵,染云飞霞,让人想起可爱深红爱浅红。等等千般好处,何须多言。

桃树又显得特别亲切,干不甚高,枝桠四展,刚入春,它把花儿奉献在你面前,果子成熟时它又会把可口的果子奉献在你的面前。它们虬枝盘旋交错,低者可抚可依甚至可坐,所以美女们总是变换着各种姿势,变换着各种服饰,变换着各种道具与桃花合影。古人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是有道理的,绝不会说其他树,想到这里我就想起故乡的那颗山楂树,虽然果实累累却又高高在上,对着那酸酸味道的果实也只有仰口水兴叹并敬而远之了,而桃树却不一样,每个小朋友都会轻易地想到办法把桃子弄到嘴里的。

总观擦耳的桃树似乎又与别处的不同。我们首先到的这个地方叫桃花岭,桃树并没有成大片成大片连着,有的是和如雪的棃花李花相映,有的是和黄灿灿的菜花互辉,有的就在麦田里,红绿相守,有的就在荒地的茅草间,新枯互怜。有时是竹外,鲜亮可喜,有时是屋侧,依瓦弄姿。也就是说,它们没有开出一片大的空地来单种桃花,似乎没有多少一般,但不经意放眼一望,这样的一小片一小片却又到处都是,由其自然地夹杂在其它植物之中,仿佛天成。这样的小规模却又四望无边,总量之大可想而之,让人理解并怡然于春深似海之中。这就象一个内涵丰富的隐士,杂处市井之中,毫不显山露水,让人低看了一样。却又不经意间觉得其气度不凡,似乎高人一筹。你想细细地说出他的好来,似乎无词,但是你又觉得被它的风神所震惊。真的是不负“川北第一桃镇”的美名。

三、桃花岭上

上得山来,或许登高能望远,眼前突然一亮,豁然开朗,但见蓝天白云下,这儿的山岭已开成了一片花海。地里,桃树簇簇,规律地分割着土地,那桃枝儿虽还祼着、延着,但在枝儿上,早已堆满了花朵,或深红、或淡红、或粉红、甚或嬾白,专从桃枝之中部,次第开将而来,并漫延至整个桃枝,将纵横、曲虬的桃枝儿,粉饰成一枝枝花束,如画般地横存、曲折在空中,风一来,摇动着花枝,婉约般变幻,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如诗如梦,将土地绘制成一块块绝美的图画,令人眼花潦乱,应接不暇,又如一位多情的少女,花枝招展,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人们。而桃树行间,早已流动着穿红戴绿的人儿,尤其是女人,似乎她们有意与桃花媲美,穿着各式各样的时装,展露着各式各样的脸谱,与这桃红交相辉映,组成了天然的美人春花之图,令人不得不想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诗句来。那桃花映红了粉脸,而那粉脸却扮着桃花,彼此相得益彰,令人越看越痴,越看越醉,越看越有味儿。

一路桃花一路诗,一步春风一步叹。看着这红嬾得有些惊心的花儿、弹之欲水的脸儿,可惜廉颇老矣。不然,我也敢趁着这多情如诗的春儿,与那柔情如花的人儿,一同观赏稚嫩如水的花儿,演绎出千古情怀。“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七首·其四》)”这“容华”依然在,可惜自己已沧桑。于是,我未敢正面桃花间的红男绿女,而是盯着那虽然苍老而依精神的青油般的桃树皮,沧桑间更见气质,又多了一分勇气!也许,那桃树皮正对我说:年轻吧,开花吧,一样快乐!

我刚迈步上坡,突然一阵风来,清香满鼻,如醇似酒,真是“桃李春风一杯酒。(黄庭坚《寄黄几复》)”令人如痴如醉。继续而上,便得山台,则桃树满山,花枝满园,就连那斜面的坡坎上,也规律地站着桃树、开着桃花、飘着桃香。整个山,被这层层叠叠的桃花掩盖着,像给这山、这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桃花毯子,并从眼前漫延至眼光所及之处,这是多么宽广的一个花海呀,这是多么美妙绝伦的画作呀,真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突然,荒坡上,一桃斜出,在众多桃树中直枝高开,显得格外新奇。临近一看,这桃却长在面无一点泥土的石谷子上,曲根粗露,像爪子一样抓住大地,从石谷子里要养分,显示着多么的强劲与坚毅呀!而那枝儿,更直更长,更粗更实;那花儿,更鲜更艳,水灵灵般更精神,也许,它估计了处境恶劣,准备了强悍的精神,先花而为,所以与众不同。真乃“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当然,不是“深井”,而是坚石!而依在此树一侧的独枝桃儿,却一枝摇曳,像是“一簇开无主”,然而正如杜甫所言“可爱深红爱浅红”,人们一样喜欢着它,爱戴着它,在它身边留影的人儿便是最好的见证。

随着人流,一层山坡一台桃,一台桃开一层花,一层花开一层香,观不尽漫山遍野桃花旺,闻不尽东南西北桃花香,其花灼灼,其香薰薰,令人赏之则怡,闻之则醉。真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就这样,我在这桃花的画面中转换,不知不觉便上得了山巅,而此时,放眼一望,真乃“会当临绝顶,一揽众山小”呀!这桃花岭,山虽不高,但在这群山环抱之中,却是众山中之最。因而,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纵情放眼,让我看到的是起伏的群山,那山峦上,披满了桃花盛开的外衣。极目四野,花香天外来,景色四处去,真乃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受桃花情调的感染,我大声地吼了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也许我太激动,那初展的花苞,从桃节上钻出来,歪着脑袋看我,让我想起了汪藻《春日》诗句:“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这道不是“出篱”,是出枝,因而我抱之以笑。

“今天行程还多,我们先行撤退,与这儿的桃花仙子们暂时告别吧。”蓝镇长说。大家虽有不舍,但这桃的春光、花的风光,应该属于这春天,属于来来往往的尘客们,我们不能独拥,因而随着人流,迈着有些不舍的步子,下了山。

这里是值得和家人们一起,或邀约几个好友,在春风和暖,阳光灿烂的日子,甚或在细雨沙沙飞燕啾啾之时,来静心一游,在他面前你会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卸下一切包袱和伪装的自己。一切的刻意的大规模在它面前也只有低声下气,一切的小技巧在他面前只显得形单力薄,一种高山无语的深厚,一种由心随性的潇洒,一种舍形取意的气度。真实自然在这里生机勃勃,一种道法自然的境界悄悄而深深地被呈现。

看过一段桃花岭,尚未尽兴,说又要驱车到四面山,如想靠腿走完每一个景点,时间是不允许的。于是再次上车,车在山间穿行,大家有说有笑,所论所指,无非桃花。赞叹青岭白云桃霞,羡慕小桥流水人家。

四面山山下下车,只见迎面矗立着一个大牌子,上书: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四面山并不高,南充周边的山大多如此,介于丘山之间,李青莲的蜀道难是不包括南充的,这里只有青幽秀雅。山前有一较陡石梯直上山顶,名曰爱情天梯,两边有铁链护着。说是338级。大家都努力向上攀登,有的来回走之字,有的拽着铁索爬行,一会儿大家都面红耳赤,气喘吁吁了,帽子也揭了,衣服也海开了,听有人认真地说如要经得起爱情的考验,就要一直爬上顶,于是谁也不愿停下来。但是对于年青人来说,这也并不高,再加上爱情的力量,应该是很容易的事。铁链上也有同心锁,这并不高的山,钥匙是扔不远的,大概只有砸掉吧。终于上顶了,这就是搽耳境内最高峰,海拔400多米,此时就想起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同样,登高而望,四面春光入目,环顶而听,四方春音入耳。阳光很好,风虽还带着春寒,但攀爬得正热,此时却正是极其怡人,加之登顶的喜悦,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不努力攀登过的人如何体验得到如此感受。是不是爬的山越高,这样的感受越强烈呢?

山顶有一亭,正有恋人,也是这爱情主题风景和传说的点缀。是的还有传说,一路上副镇长蓝琳都在讲解风土人情和讲述当地的传说,我一路赏景,听的是断断续续。桃花岭上是员外的娇娇女不接受县令家潇洒的贵公子而偏偏爱上穷书生,几经曲折和斗争,有情人终成眷属,种下满山桃树的故事。这四面山是三少女斗恶龙的故事,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斩掉恶龙,这四面山便是那恶龙之首级,眼睛化作了泉水。于是当地人们凿井修庙,成一方胜地。泉水至今流淌,造福山民。

四、四面山前

小车过了弯弯曲曲的产业道,近四面山前,但见一山巍巍,独立自恃,上山的石级如挂蓝天,两旁插满五颜六色的旌旗,在微风下翩翩起舞,与四周的桃红李白,形成自然反差,又和谐统一在这春色之下。那石梯上,已爬满行人,或走或停,或前行或扶着铁索喘着气,从敞衣散发开来看,还是比较费力的。得于蓝镇长的鼓励,我第一个踏上了攀登之路,随后部分朋友也相继跟进,便拉成一条登山之线,挂在石梯之间,前呼后应,开心而上。待到山顶,一亭独立,四角翼然,此乃应该是最高点,四下一望,皆平畴村落,一幅绝美的“春到我村”的风景画展现在眼前,一激动,出口咏道:“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春风绕卧绿红中,却让村烟图画里。”我干脆借顾德辉的《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中的句子,改成了四句诗,可以说这正是此时擦耳四面山的最好写照。

蓝镇长说,这四面山又称“九节龙”,是以四面山为龙头的一条巨龙。于是,他手自西向东移动,指点着远处的九峰,山梁绵延似龙身,山峰突兀似龙节,一条横卧的“巨龙”便呈现雄姿,惟妙惟肖,映入眼帘。据传,几千年前,在这山葱水绿间,住着紫桃、白梨、香李3位姑娘,她们能歌善舞,精通诗画剑术。而这四面山上又有座青龙寺,传说那里盘踞着西海龙王的侄子九曲。有一年,九曲要人们献上美丽的紫桃、白梨和香李,否则他将用大水淹没整个擦耳镇。于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姑娘们离开熟睡的人们,勇敢地登上四面山,与九曲展开了奋力厮杀。九曲横扫龙尾,击中了姑娘们,但她们也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剑狠狠地插入九曲的胸膛。九曲死后,眼睛变成了泉眼,被村民称为“九眼泉”,它的龙尾变成了9座连绵起伏的山包,就是现在的“九节龙”。

听着如此神秘的传说,我迫不急待下至山侧,一睹青龙寺的真容,但寺庙有些破落,寺门紧闭。蓝镇长讲,此寺“文革”被毁,目前由村民恢复、管护。这肯定是风光不在的原因,也或许有九曲离开了的缘故吧。然而,看着大雄宝殿门上的对联:“四面山千里闻名玉清圣境今何在?六门峰万众羡慕释迦殿宇焕然新”,凄然之后又多了信心。无论怎样,寺前还有几棵黄桷树,特别葱茏,枝桠曲虬,遮云蔽日,是个乘凉的好去处。坐于斯,则清风徐徐,耳可听四野,眼可观八方,完全可以恣意享受这山间桃红李白送来的阵阵花香,还可一品九眼泉的甘美!

转过九眼泉,见一枝桃花折于梨树侧,心而戚戚然:是谁这么大伤风雅?问之,非人所为,难道是?哦,“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隔壁突然传来犬吠,把我从失意中惊醒,近前一看,那犬正朝着清溪中摇动的鸟儿影子狂吠,此情此景,真是“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大家见此,相视一笑,下山而去。

见大家驻足一山牌前,赏花之余,我也凑上前去看究竟。原来四面山上曾有寨子,人叫青龙寨,上面还住着一个乡的村民,当时叫中立乡,约有2万多人。八代王剿川时,这山还留下了“打不下、攻不破”的神话。传说张献忠手下一名吴姓统领,率部围剿擦耳一带。村民们便提前在这山上修建了8道寨门,安置了40多门大炮,准备了大量石头和用石灰、大粪混合装成的砂灌,等待吴统领前来攻寨。结果,吴统领久攻不下,只好怏怏而去。然而,这8道寨门“文革”被毁,大炮也被拆走,只留下一个传说。除了可惜之外,现实也无法改变,于是我迈开步子,继续下山。

下山途中,在近山顶处果见一古庙,有些破败,虽春节已远,清明未到,仍有香火未断的痕迹。可是那眼井在哪里呢,此处已近山顶,此山又是此地最高,如何有水,大自然真有无穷的神奇。可是由于贪恋景物落了单,也没人问一个,真想去探看个究竟而不辨方向,遗憾遗憾。

传说的故事一定是有来历或有所指的,要么是真事,要么是真事的提升,要么是真事的神化以影射。要么是写愿望和期盼,象陶渊明的桃花源。它们都是极有深意的,历史如此久远,这样的故事也是遍地都是。它们经过时间的洗礼还在流传,说明它的生命力强,还有现实意义。现在有的地方为了吸引眼球而瞎编乱造出来的所谓传说,有的没有意义,有的低级庸俗,这样不但不会流传久远,只会增加笑料而已。

虽然这里是以大自然为基,一路走来,难道说这里就没有人为的经营吗,肯定不是。在你下完一段山,或是峰回路转时,刚好就有一小亭翼然于你的面前,当你坐在亭中,喝上一口茶,伸伸懒腰,觉得应该仰首抒发一下时,刚好把你的眼光引向一幅万山起伏映迭的图画里,那里云烟轻绕,鸽舞鹤翔。当你在小径中走着,觉得丛生的杂树杂草太繁复时,突然一飞檐刺出树丛,虽只豹窥一斑,已觉气度不凡,继而可见雕梁画栋,以不显山露水的高雅给人以惊喜。各种鸟叫是春天的奏鸣曲,明明它的叫声就在耳边,可是百寻不见,不知它在哪一丛花后,或是哪一片叶下。当你在寻它们的叫声时,透过树丛你又会看到山间一座座庄园似的房子……。

正这样走着,路边忽有一栏,板上有记,全文如下:四面山古城墙遗址简介:四面山上曾经有一个寨子,叫青龙寨,上面住着一个乡的村民,当时叫中立乡,大约有2万多人,传说张献忠围剿青龙寨,青龙寨在四面山上,海拔485.1米,四周山势陡峭。四面山留下了“打不下、攻不破”的神话。相传张献忠手下一个姓吴的统领,率部围剿四面山,所有村民提前集聚四面山,修建了东西南北4道寨门,2000多米城墙,安置了40多门大炮,准备了大量的石头和用石灰、大粪混合装成的砂灌。吴统领不论用什么办法,始终打不开寨门,攻不下寨子,只好撤走,经过历史洗礼,古城墙遗址得到损毁,现已剩下200多米,寨门、大炮均已被拆除或损毁。

看着记文,听着大家讲述的传说,看来在高坪,哪里都有张献忠的旧迹,哪里都有抗蒙的旧迹,哪里都有战争的旧迹。在这和平的年代,这样的旧迹也是应该留在记忆里的。

五、“桃花闲庭”

移步便是“桃花闲庭”,顾名思义,桃花之庭,这儿桃花当然多了。据了解,擦耳镇结合当地群众的种植习惯,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比较,科学选取,种植了既耐旱、又见效快的名优伏季水果——油桃,实现“多村一品”连片开发,已形成大山岭、马桑梁、九节龙三大生态桃园,达万余亩,规模之大却属罕见。故而,这花开之多、之广,委实令人难以想象,只有你亲临,才能感知其花海般浩瀚之震憾。近年,擦耳镇又在四面山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桃花闲庭”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桃花节,真是盛况空前。而今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该镇又致力于城郊乡村旅游,“桃花闲庭”自然成了赏花的核心之核心,可以想见,面积达数千亩的油桃园,被串连在产业的环线上,是何其之规模,其效应又是何其之明显,可以说,勿论桃儿初开,还是从到摘果,甚或落尽桃叶的冬天,游人也络绎不绝。

这“桃花闲庭”业主老郭,是一位人大代表,他对家乡情深意切,发了财后回乡带动乡亲致富,多年前便把桃树作为理想的符号,在实业中植入文化,打造具有爱情色彩故事的桃花谷,通过桃树从开花、结果之进程,传达爱情从初恋到至爱的过程,以展示红尘的无尚浪漫与红尘情感。当然,我没有见到这桃花谷的爱情,但我看到了桃花十里、百里的纯情与夭艳,也见到了“桃花闲庭”主的超然与执着,还有他那与桃花相依、与民共进的情怀。

中午,在这个村落中可称得上最豪华的“郭宅”用餐,更了解到了郭家主人的苦心。他把村社土地承包了出来,包括那些早已被遗弃的荒山,将一丈余高的芭茅、一人多深的茅草,活活消灭,然后调形、整理、熟土、植苗、施肥、管理,让秀气的桃苗长大、长高、长成气候,最后开上了花,把这儿的山、湾、梁,都变了颜色,让它们更美丽了起来,令昔日有些荒凉的农村,从此活跃了起来,让过去有些贫穷的家庭,也富了起来。这不?郭代表承包的六百余亩水田,完成了它植荷赏花、引人入村的任务,现已进行农村发展致富的2.0版了------养殖土鳖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土鳖产业又将会带动许多农家致富。我没能细想,也没细算,我只是深情地望着这山前桃花,愿它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下,绽放出更灿烂的光彩,如同这三月里遍开的桃花一样,将擦耳彻底富饶娇艳起来,实现全域布局、全域发展。

下到山底,忽见一园,立牌曰:勤园。乍一见,这园名真是太普通了,怎么能跟卧云弄月品茶玩酒等等之名相比。但又一想,取此园名放在这情人山的背面,却不一般,他定是要告诉人们,勤劳才是浪漫的基础,浪漫是要勤劳作根本的。在勤劳的果实里,在丰收的喜悦中,浪漫才是真的浪漫,才是最动人的浪漫。前后两名真是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知取名者之用心了。

于是勤园下面又是一番景象,荷塘,鱼塘,菜花田,麦地,规划有方,细想他们这样的模式也有优点,如果桃子因市场原因销量和价格下降,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产业。看着这一派田园春景,虽然走哪里都要拍照发朋友圈已成一俗,还是忍不住一路走一路拍,预备以后也炫耀一番。

其实,搽耳这地方我已来过数次,但每次跟的人不一样,办的事不一样,地点也不一样,搽耳这么大,我也不记得来过的是哪里,离现在有好远。

有两次确也是奔搽耳桃树来的。一次跟一摄影爱好小组,也是桃花开得最好之时,据说他们是结合花时和天气预报早就计划好了的,地点也是根据摄影效果的需要早就侦察选好了的,他们带了“长枪短炮”,道具还有刀剑琴箫,功夫茶具,各色汉服等,我主要是在桃花树下美美地品了一天光香茶,但也老夫聊发少年狂,穿越了一把古剑客和琴师角色。其实也不是作秀留影,与春风共舞,养浩然之气,仰观俯察,快然放浪,真人生一大乐事也。琴声自然也不会余音绕梁,清音一出倏忽即逝于野,让人顿时与自然契合,与万古共情,与天地同心。那“长枪短炮”的效果确实好极,我那手机拍的岂能相比。

一次是跟一骑游队,那时正是搽耳油桃成熟之时,去的是一家油桃园,给极少的钱可以随便吃,于是个个都象是孙大圣进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都说自己摘到了比别人好吃的桃子,各种吃像的呈现,笑声满山,那桃子确实香鲜脆爽,超出以往,现在想起,也是暗暗咽下口水。其味如何言比?真是不能,要知其味,须是各位亲身去体会。桃子也可带走,按斤计算,价格也是极便宜的。

在这样的地方穿行怎么会不想起桃花源?桃花源只是在极其动荡的社会人们在心中对和平安宁的一种向往,总有人比着描写的地貌去寻找,哪里会找得到呢?陶渊明只不过是把几个地方的地貌加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期盼,构建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当这样的理想实现的时候,天下何处不桃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有良田美景桑林之属”这样的景象在眼下已是太平常不过。

接待我们的老郭真的是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无比,酒是自釀的桂花酒,母酒是五粮液,鸡当然是自家养的土鸡,鱼也是自家门前水塘里的。关键是环境布置让人赏心悦目,主人真是打造的诗情画意,古色古香,房屋前后两进,地势后高前低,后楼背山,前院面水,日出东南隅,正好是一院阳光,厅堂是古玩字画摆件,院前院后是各色花木,海棠山茶如火,迎春檵木牵衣。前院喝茶,是满眼波光。后院主人刻意植一老梅,茶桌就在梅下,是品功夫茶的极佳位置,老梅尚未谢尽,也是一地诗情。看着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也生出待到数九日,还来就梅花之愿。

一个村庄的人们个个都在追求生活品味的时候,这个村庄是幸福的,一个民族的人们个个都在追求精致的高雅的时候,这个民族是幸福的。

 六、尾声

参观是短暂的,没能全地体会这擦耳桃花的深层次含义,于我而言最多是聊“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罢了,但无论怎么样,我算是感受到了花镇擦耳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在这芳菲三月的花海留给我的震憾,真有“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之叹。

出得郭宅,望城而归,见桃花远送,心底幡然而戚戚,“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是呀,这一别,不知何时又再来。但愿,但愿这花镇的擦耳,花常开,民常富,人常乐。

说了这么久搽耳,难道你没有发觉这地名也很特别吗。龙门,二龙,双龙,小龙,赵家钱家孙家李家,周庄吴庄郑庄王庄,冯渡陈渡褚渡魏渡,……不知道全国有多少重名。记得有一回下乡,导航搜陈家沟,结果出来密密麻麻一片,弄得人哭笑不得。擦耳,虽不一定是绝无仅有,也应该是极少极少的吧,好奇心起,今晚回去高德一下,呵呵。

原来这搽耳的得名也是有故事的,说有个御史还乡,途经一个叫佛儿崖的地方,那地方的山路狭窄不好走,当硬挤过去时,一只马耳朵被旁边的岩石擦掉了,御史叫人把马耳朵捡起来安上,并用地上的稀泥糊住,最后马耳朵居然又长好了。挨着此地旁边有个御史乡,说就是那个御史养老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御史坟的位置。原来是这样一个故事 ,难怪我见着有的地方也写作擦耳呢。为什么又会写作搽耳呢,估计这两字还是指的同一件事,擦字是指擦掉了马耳朵,而搽字是指搽上泥巴马耳朵又长好这事。想想两字都有人用也不奇怪了。既如此插耳也行吧,呵呵。

真还想去看看那个能擦掉马耳朵的地方,去看看那些有传说的无数地方。望望这漫漫的花海,这灿灿的春海,这悠悠的山海,它们究竟在哪个地方呢,只怪这眼不够看,腿不够走。

涂鸦:凌云山樵

诗画原创,闲情茶话

感悟人生,交友联谊

谢谢关注

欢迎分享书画闲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