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详解失眠「膏方」,医生必看!

 悟疗田振有 2020-11-25

讲师介绍

张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1

医案

梁某,男, 38岁,职业:皮肤科医生。

夜寐欠安,食多则腹胀,大便时溏而粘,时有鼻衄,劳则腰酸,神疲乏力,舌淡暗苔薄白略腻,脉细弦。体检血压、血脂、血糖均正常。

2

病机

失眠,中医上称之为“不寐”,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

总的病机:阳不入阴

分为两种情况:

(1)阴虚不能纳阳

(2)阳盛不得入阴

我们来分析一下次医案中患者的病机,该患者以“不寐”为主诉,

①“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这是脾虚的表现。

②“大便黏腻”,说明体内有湿气。

③“不寐”+脾虚,辨证为心脾两虚。因心主神,心气亏虚不能养神,则也会导致失眠。

④“劳则腰酸”+“乏力”,这是肾虚的表现。

⑤“舌淡暗,苔薄白”结合上面症状,偏阳虚。

⑥“时有鼻衄”,虚火上炎的表现。

综上,病机归为心脾两虚,肾虚,体内有湿气。

3

膏方

生晒参50g,西洋参50g,红景天150g,

灵芝150g,黄芪300g,防风100g,仙鹤草300g,

熟地黄150g,山药150g,山茱萸90g,泽泻100g,茯苓神150g,

川断、杜仲各120g,狗脊90g,桑寄生150g,菟丝子150g,补骨脂150g,

仙灵脾150g,仙茅60g,巴戟天150g,知母、黄柏各90g,枸杞子150g,

柏枣仁300g,合欢皮150g,夜交藤300g,石菖蒲90g,远志90g,

天冬、麦冬各90g,莲子90g,芡实90g,白扁豆150g,生、熟米仁各300g,

丹参200g,当归100g,

苍术、白术各90g,青陈皮各60g,

炒谷麦芽150g,山楂、神曲各150g,

龟甲胶150g,鹿角胶150g,黄明胶100g,

冰糖500g,黄酒400ml

4

膏方详解

1.补气药

1.1 生晒参、西洋参补气,考虑到这个人气虚伴有阴虚症状,不能都用生晒参(性温),所以配伍了西洋参(性寒)。

开膏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阴阳的平衡,因为一开下去可能就吃一两个月,很难改动。所以,我们要追求阴阳平衡,如果没有特别的偏阴虚和偏阳虚的表现,一般生晒参和西洋参是一起用的。

1.2 红景天,补气,抗缺氧,耐疲劳。

1.3 灵芝补气安神。

1.4 玉屏风散加减:黄芪、防风、苍术。

对于这种经常的便溏的人,感受风冷就容易拉肚子,我个人觉得,也可以按像感冒一样,合上玉屏风散,再加仙鹤草,这是常用的一个思路。

2.补肾药

2.1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主要是补肾的。

2.2川断、杜仲、狗脊、桑寄生,主要是补肾强腰,因为他有腰酸的表现。

2.3菟丝子、补骨脂,除了补肾以外,还能补脾。

2.4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肾阳,加上知母、黄柏泄相火,平调肾中阴阳。

3.养心安神药

柏枣仁、合欢皮、夜交藤、菖蒲、远志、天冬、麦冬,养心安神。

4.健脾、化湿药

4.1莲子、芡实、白扁豆,补气收摄。因为这个患者有便糖的表现。

4.2生、熟米仁,苍术、白术、青陈皮,健脾、化湿。主要针对便溏、苔腻。

5.养血活血

丹参和当归。

6.健胃消食药

炒谷麦芽、山楂、神曲。

7.胶类药

龟鹿二仙胶加减:

龟甲胶、鹿角胶、黄明胶,因为龟甲胶、鹿角胶比较贵,明胶便宜点,我们用这个其实从经济的角度考虑。

因为这个人他有这种睡不着觉的情况,龟甲可以潜阳。那为什么要用鹿角胶呢?因为他有脾肾阳虚、气虚的表现,阳虚表现较轻。

8.其他

冰糖改善口味,黄酒化胶。

综上,此膏方我们用了以下方药加减而成:

①玉屏风散

②六味地黄丸

③二仙汤

④酸枣仁汤

⑤参苓白术散

⑥归脾汤

这就是膏方的特点:大方复制。

5

随证加减

大家在临床上可能碰到的还不一样:

①当遇到心脾两虚,我们首选的是归脾汤为主的加减方。

②当碰到心阴亏虚的患者,出现心慌、舌红、口腔溃疡的,选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③如果患者以肝气郁结为主的,选用逍遥散加减。

④肝血不足为主的,选用酸枣仁汤加减。

⑤心肾不交为主,选用交泰丸加减。

一般而言,我们在治疗失眠的时候,主要调的是心和肝,但不要忘了,这种治疗思路是针对疾病的。

如果根据体质来选膏方,一般会选用补肾的方子。

如果这个失眠的病人,伴有痰湿阻滞,你可以给他用半夏、黍米,陈皮、竹茹,化痰为主,类似温胆汤的组成。

大家也会发现,龙骨、牡蛎、珍珠母、龙齿这些药也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为什么没用呢?一般这些矿石类药物,比较少汇入膏方里面。

失眠多见于医生、教师等人群,膏方治失眠,有很好地持续地改善睡眠、提高精力的作用,一般药效能够持续大半年。

好,关于失眠的膏方,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我们下一期再见,谢谢。

参考文献:

张伯礼,吴勉华. 中医内科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1

END

1

本文仅供医学交流,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