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进京——戊戌清明祭襄渝铁路陕西段英灵文集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戊戌清明祭文》

岁在戊戌,节届清明。我陕铁道兵文化联谊会以笃恭笃敬之心、肃立向南,祭告襄渝铁路沿线铁道兵、民兵、学兵众英灵 曰: 

庚戊当年,陕南安康,交通闭塞,亟待通畅。伟人号令,备战备荒,三线建设,铁路为纲。人民铁兵,勇敢承当,多支部队,奔赴战场。白河沿线,十三师往,铁兵十师,进驻旬阳,十一师部,驻在安康,铁兵二师,承担紫阳,更有镇巴,甚是荒凉,六师七师,扎下营房,沿线铺开,浩浩荡荡。任务艰巨,再做布防,零二四七,支援旬阳,二十三团,奉命前往,不怕困难,七十团强。陕南民兵,同上前方;三线学兵,少年模样,两万五千,稚嫩肩膀,配属各师,勇于担当。浴血苦战,百里战场,七百日夜,桥隧成样,七六五九,铺轨架梁,天堑通途,永世昭彰。铁路沿线,重山叠嶂,筑路战场,有死有伤,座座坟茔,英灵舞荡。斗转星移,天地玄黄,襄渝铁路,车轮锵锵,戊戌清明,吾等难忘,缅怀英烈,祭酒焚香,告慰英灵,永世昭彰。 秦巴巍巍,汉水茫茫,众位英灵,勋耀洪荒。冀佑中华,福泽安康。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陕西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戊戌清明                                                        

《陕西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简介》
 陕西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成立于2017年7月30日。联谊会理事会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由33名理事组成。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并推举了名誉会长和顾问各一人。
 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联谊会《章程》。
王红旗任会长,凌永明、袁武学任副会长,王抗林任秘书长,查新年任副秘书长。并由五人组成常务理事会,负责联谊会的日常工作。
周玉成任名誉会长,张国民任顾问。
联谊会的宗旨是:“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凝聚战友心,增进战友情。全心全意为全省铁道兵、学兵、军嫂及铁学后代服务。”
联谊会接受中铁建文化基金会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并与兄弟省市文化联谊会、战友联谊会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热情接待各地来陕的铁道兵战友。

陕西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地址:西安市西影路178号,联系人王抗林,电话:1399183675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戊戌清明到来之际,全体三线学兵遥祭1970年8月~1973年7月在襄渝铁路建设期间牺牲的119名三线学兵。

从1970年8月第一个学兵在到达驻地的当天溺水身亡,到1973年7月最后两个战友因公淹亡和病故,119名遇难学兵分别安葬在襄渝铁路沿线和西安。每次想起他们就流泪心伤,愿他们的英灵安息。

祭文

维公元二O一八年四月五日,岁在戊戌,节届清明。至此万物复苏之际,我等当年三线学兵,身在各处,心聚秦巴山麓,汉水之滨,遥祭在襄渝铁路建设工地牺牲,长眠在秦巴山中的三线学兵英魂,曰:

秦巴苍苍,汉水泱泱,襄渝工地 ,我等同往。青春少年,血气方刚,开洞架桥,备战备荒,风枪怒吼,锨耙叮当。人与地斗,岂能无伤,三载未满,君先身亡,或为隧道,或为桥梁,或为山险,或为水殇,或为意外,或为病亡,青春年华,不能再享。四十五载,未敢遗忘,情同手足,情谊深长,每当想起,泪流心伤,微信网站,君名在上,年年有祭,诗词文章,尔等英名,青史流芳。

斗转星移,国运恒昌,襄渝铁路,车轮锵锵,国之动脉,造福一方,我等筑路,无愧炎黄,三线学兵,声名远扬。尔等战友,冥界也强,望君安息 ,仙福永享,灵其有知,哀哉尚飨。

参加襄渝铁路建设25800名三线学兵           

公元2018年清明

  在安康烈士陵园里安葬着27名牺牲的三线学兵 ,另有陈西北、司国勤一直未立碑。
在襄渝烈士墓群安葬的战友姓名如下:

石建国  董永善  李苏生  赵本华(安康水电站水位线下迁葬)。

郑印海、袁建民、郭庆生、闫新民、谢珩(后期迁入)。
王淑清(女)、曹和平、付长富、张世荣、陈凤阁、刘杭生、翟广武、周银达、陈长生、辛毅佳、张秦川、王涛、宗子林、信景尧、郑毓明、张新民、马云峰、鞠广安(1970年9月~1973年7月安葬在陵园学生墓区的战友18人)

(2014年4月2日旬阳烈士陵园建成并举行隆重开园仪式,5850部队学兵40连战友及亲属20余人参加,与工作人员合影)

在新建的旬阳烈士陵园内安葬着配属铁道兵10师施工牺牲的39名学兵:

段金帮  赵树茂  郭建升  宋宪宽  郑熙  张冠军  李宝同  常宝珠(女) 牛连庆 曹建国 李全生  蒋宝强  王洪彦  刘松岐  郑宪法  史文华  马有义 丁萍(女)  马鸿燕(女)  肖梅英(女) 高山源  刘德成  王庆恩  苏宝良  陈永茂 韩立志  付西川  李效斌  黄殿福  龚爱英(女)  黄秀荣(女)刘方  刘汉池  丰治安  谢民主  钱龙 张察理  姜宝记 马景朝。

(2014年9月30日石泉县烈士陵园正式开园)

2014年以前,在石泉牺牲的革命烈士、铁道兵烈士都安葬在石泉县城附近的苹果园墓地,条件简陋,道路难行。

在石泉县政府、民政局的努力下,2014年9月在北辰森林公园建成了规模宏伟、庄严肃穆的石泉县革命烈士陵园。石泉烈士陵园安葬着5752部队在石泉牺牲的铁道兵烈士和5752部队学兵18连牺牲的两位战友:张三元、马振华。

(5806部队的学兵战友们在紫阳高滩大坝陵园为牺牲战友王天运整理墓碑文字)

紫阳自国家民政部实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迁建工作以来,先后投资120余万元,将清匪肃特、襄渝铁路建设分散安葬在7个镇的13处288座散建烈士墓,全部集中迁葬至城关东山烈士陵园、向阳烈士陵园、高滩大坝烈士陵园,并对烈士陵园和纪念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和整体绿化。

在大坝陵园安葬着从洞河烈士陵园迁葬的五名牺牲学兵:武会鹿、刘运良、王天运、翁西民、张重学。

(吴南烈士的母亲和战友在吴南墓前留影)

吴南烈士和王惠茹安葬在流水镇大竹园。

目前依然散葬在紫阳的学兵有:杜立新、姜为民、李新、贾西京等。

散葬在汉滨区流水镇的学兵:赵小毛、王业志、李百文、彭大馸、赵晓甫、成志强、郭铁军(7人)。

(5852部队学生十三连的战友在清凉关祭奠牺牲战友吴开健)

散葬在汉滨区南溪沟/清凉关的学兵:

张保挥/付如义、代东平、张志根、温作平、黄永昌、吴开健、杜新民、梅小明、陈宝玉、王治均、任振营、吴利新、武冬雨、柴永安、鲁西安、王利生、任西广(18人)。

还有遇难以后就地安葬,无法查找墓地的战友:周建民、陈建民等。

《给安康市委刘建明书记的请求信》

尊敬的安康市委刘建明书记:

我们是1970年8月至1973年7月底期间,在旬阳、安康、紫阳参加襄渝铁路陕西段施工的三线学兵。这些年来,每年都有许多当年的三线学兵回到这里故地重游、植树造林、捐资助学、开办实业。与此同时,我们也十分挂念当年在修路过程中牺牲,安葬在巴山汉水襄渝铁路沿线的战友坟茔,来一次看一次、祭奠一次。 4月11日,我们六十余名战友再次故地重游,第一件事就是祭奠安葬在安康烈士陵园里的22位学兵。看到从瀛湖库区迁葬在“襄渝烈士墓群”中的牺牲战友墓碑时,我们深深地感谢安康市政府和人民对牺牲学兵的关心和爱护;当我们找到18位当年安葬学兵的墓区,看到的是风化的墓碑、坍塌的坟茔。我们逐个查看,仅仅能够辨认出五位牺牲战友的名字,我们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受战友和牺牲战友亲属的委托,在清凉关土庙梁墓区、在南溪沟王忠定及民兵墓区,看到的是风化的墓碑,已经无法辨认,非常遗憾。

我们知道安康的经济还不发达,我们完全能够体谅到政府的难处。经过商议,真切地希望刘书记帮助我们促成以下两件事情: 一、请安康市民政局及各县乡镇民政部门,帮助我们查清散葬在襄渝铁路沿线各处的学兵墓主的姓名和位置。 二、请求在安康烈士陵园建一个能够写上所有牺牲学兵姓名的石碑,纪念牺牲在襄渝铁路工地的123名学兵,以寄托我们的怀念哀思之情。

  敬请市委刘建明书记在百忙之中关心一下此事。如果此事完成,我们全体三线学兵和牺牲战友的亲属将永远铭记安康市委、市政府的深情厚谊,终生感谢安康人民的大恩大德。

全体三线学兵及所有牺牲学兵亲属共同敬上

2008年4月15日

  以上两张照片是2008年7月31日安康市民政局给我们的书面答复。

随后,在我们的努力和安康市汉滨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陆续姜部分牺牲战友迁入安康烈士陵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有许多牺牲战友依然散葬在襄渝铁路沿线上。

   全市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现场会于4月1日召开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一是依托陵园集中迁建。紫阳县依托东山烈士陵园,将187座散葬烈士墓迁入东山烈士陵园。汉滨区以安康烈士陵园为集中迁建地,在位于陵园纪念广场前规划留地260平方米,迁葬墓穴按130余座设计,迁建点已开始施工。汉阴县、白河县分别将全县9座、12座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到县烈士陵园。二是新建烈士陵园。石泉县在元北辰森林公园原红军纪念碑北侧征地20亩,新建烈士陵园,将散葬在全县境内的219位革命烈士集中迁葬统一管理,将原红军纪念碑、亭等纪念设施与陵园融为一体,打造石泉红色教育基地。岚皋县结合殡仪馆建设项目,实施建设岚皋县唐家梁烈士陵园,陵园征地22.4亩,计划迁入烈士墓81座,新建革命纪念塔1座,施工单位已进驻工地。旬阳县拟在该县城关镇鸭沟村丹凤岭公墓东侧选址新建烈士陵园,将原下菜湾、段家河、棕溪等7处烈士陵园统一迁移安葬到烈士陵园。三是在战役发生地集中迁建。白河县将一部分零散烈士墓集中迁入县烈士陵园,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梁家寨战斗发生地选择烈士墓集中迁建,拟迁入零散烈士墓32座。四是依托公墓集中迁建。镇坪县先对全县2座烈士墓和1个纪念设施进行就地维修保护,待县级公墓建成后统一迁建公墓进行集中安葬。五是就地维修保护。紫阳县将一部分散葬烈士墓迁入东山烈士陵园。

  据统计,全市共有零散烈士墓1512座,待修葺或需新建的纪念设施(碑、亭、塔、馆)63个。(摘要)

《戊戌清明祭战友》

三秦大地养育你,似錦年华赴襄渝。

豪情掘隧筑桥梁,艰难困苦无所惧。

突然恶运劈头降,长眠荒山葬野地。

四十五载岁月过,阴阳相隔永别离。

身居巴山汉水畔,耳听列车常鸣笛。

永留山川宿大地,永存青史和典籍。

我们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安息吧,我的姐妹兄弟!

2018年4月5日

5852部队学生十三连岳小文 拜祭。

《清酒一杯祭英魂》

青山隧道天地昏,我友新民遭厄运。

次日全连哀痛时,根牛未想又丧身。

欲哭无泪送战友,一方土地两新坟。

星移斗转人已老,四十六载阴阳分。

襄渝铁路英灵驻,名留青史万年春。

如今回首当年事,清酒一杯祭英魂。

—— 5855部队学生三连王玉林

2018年清明

(白河烈士陵园)

197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3师、湖北孝感铁路建设民兵师、郧西铁路建设民兵团4万多人投入到襄渝铁路建设中,担负着县境内36.56公里路面、28处隧道、3处火车站的建设重任,日夜奋战在汉江南岸。在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部队长王富荣等66名指战员以身殉职。

1972年在铁道兵十三师的支持下,将两次解放白河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墓移于烈士亭东北侧,又把在三线建设中牺牲的66名烈士移葬于此。立15米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于墓群中央,建陵园大门。移县城明代文庙石狮子四尊分别安放于烈士亭前和陵园大门口。1985年再次扩建,置望江亭、碑亭、清风亭、陈列室。2002年兴建墙式文化长廊四道。

(2018年4月4日,白河县政府组织党员干部20余人,赴县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主体教育活动)

铁道兵13师在白河牺牲的烈士英名录:

0245部队烈士:杨汉林 李文全 陆荣华 张恒超 王志国(5人)

0248部队烈士:李成宝 莫加峰 凤老守 温连生 陈永权(5人)

0249部队烈士:王石义 李自成 张光祖 顾文楼 李肖 卢兴荣(6人)

5862部队烈士:张爱勤 秦世权 成朕开 闵家明 徐武侯 刘学宽 肖国田 李现松 王同保 黄友福 史满仓 戴宗芳(12人)

5863部队烈士:普桂林 吴合义。

5864部队:王富荣  刘国凯 杨万安 张书学 龙南纲 李凤鸣 王成林 孙法义 李忠文 唐香华 戴顺学 赵增年 谢文光 李文明 熊国辉 杨国顺 庞金木 邓绍兴 卢传国 张应军 鄂传军 王昌银 林进华 温立德  黄镇成  盛流庭(26人)

5865部队:方文德 潘昭明 吴基潭 宋庆宽 陈云海 万大志 何禄江 谢启刚 罗昌福 (10人)

  旬阳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小河北丹凤岭公墓,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2013年9月开工建设.2014年4月2日正式开园。烈士墓区安葬了不同时期在旬阳牺牲的404位革命烈士和同志,他们当中既有在三线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同志,又有在革命战争、剿匪平叛、抗洪抢险、见义勇为中牺牲的英雄。

原来分别被安葬在兰滩、蜀河、沙沟、长沙、段家河、下菜湾、小河北七处铁道兵烈士陵园和其它零散烈士墓内的铁道兵、学兵、民兵,我县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对烈士遗骸进行搬迁,2014年4月2日开园。按照原七处烈士陵园的安葬顺序依次在新建的烈士陵园。

1970年10月17日,铁10师进驻陕西安康,参加襄渝铁路会战,承担松潭沟至高鼻梁段70.234公里的施工任务。投入兵力八个团(含一师二团、五师二十三团、十四师七十团,一个大桥工程处计44000人)民兵45400人,组成一个民兵师;学兵8898人(46个连)。共投入劳力98000余人,平均每公里1400人。投入各类机械2852台,施工机具5874台,各类车辆1335台,船舶124艘。是铁10师施工历史上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一次。

  1971年全面开工,1973年9月19日提前11天达到铺轨程度,施工中铁道兵牺牲183人、牺牲民兵314人、牺牲学兵39人。

5846部队:王国统  魏文斌  王琳 谌华俊  黄亚田  朱绍文  刘万芳  刘宝洪  陈绍九  刘近贤  万朝根  余强  武正明  陈茂生  颜树生  蔡祥武  欧丁友  邱亚忠  胡延龙  黄发桂  黄俊  李进宝  范显兴  邓国岐  廖仕荣 (25人)

5847部队:张洪根  郭孝芳  孙德成  张效艮  王明宇  潘金明  曾运送  易登武  陈社威  张大录  梁洪汉  余大顺  何本春  李火木  田华荣  雷正德  陈龙生  赵克其  庞俊  叶網文  马长发  周胜平  孙元清  卓必友  董彩玉  崔延贵  吕文水( 27人) 何光寿(四川)

5848部队:王锡钦  胡居民  向元道  刘呈清  王明华  吕世禄  唐元汉  王开勤  许友余  宋元福  阿会清  杨丕荣  甘立纯  许仁  刘树金  文坦平  张福初  陈思立  张寿云  张前进(20人)

5849部队:李兴贵  陈启贵  苏金贵  李再喜  王本荣  康远财  杨泽知  罗银才  杨宗山  董碗兴  邓廷荣  孙松庆  姚修山  陈健英  雷光才  何继安  廖荣仟  吉安余  张秀清(19人)

5850部队:单正敏  李信  张茂清  陈廷芳  徐廷飞  周远福  曾范香  晋方连  刘风  邓绍财  刘忠友  王玉文  王大成  李世兵  余克树  王水清  许明科  陈从席  彭德松  刘启尚  李成友  刘光荣  陈天荣  陈绍国  彭明贵  周洪宣  李佑元  陆保军(20人)

5760部队:王伯华  曾明清  黄秋胜  陈宗纪  郭正轩  聂祥养  邹长明  刘锦厚  李仕如  郭德君  朱自爱  张金海  梁兆柱(13人)

5870部队:池福彬  杨仁杰  何君权  展长江  郭根亮  刘建安  袁全增  戴述坤  陈业祥(9人)

5823部队: 晏祥刚  闵凡生  李兴华  刘贱山  李远飞  詹建常  周生志  罗子文  王家瑞  梁亚全  刘大荣(11人)

89309部队:段如金  卢孝忠  杜安金  陈祖鋻  高玉照  李德海  徐能国  陈桂荣  马国祥 (9人)

(5850部队学生四连战友,与马景朝的亲人祭奠离别43年的马景朝)

安葬在旬阳烈士陵园内的三线学兵:段金帮  赵树茂 郭建升  宋宪宽  郑熙  张冠军  李宝同 常宝珠(女) 牛连庆  曹建国  李全生 蒋宝强 王洪彦 刘松岐 郑宪法  史文华  马有义  丁萍(女) 马鸿燕(女)  肖梅英(女)  高山源 刘德成 王庆恩  苏宝良 陈永茂 韩立志  付西川 李晓斌 黄殿福  龚爱英(女) 黄秀荣(女)  刘方  刘汉池  丰治安 谢民主  钱龙  张察理 姜宝记 马景朝(39人)。

说明:以上名单根据陵园资料录入。

平利铁路民兵团牺牲名录:刘霭堂 胡贤志 游学文  胡际发 赵永兴  段书钧  孙相国  姚得和  张万成  肖立志 郑文平  张志金 李玉富  袁兴宏  陈厚儒  吴运富  刘启伦  邹艮洲  王业成、罗方绍  彭楚兵 凌均平  邹西珍(女)  许尤孝  陈光明  谭德祥  罗彦福  戴章根  曹忠山  李军善  赵俊仁  刘清泉  王生林  梁永堂  李本栋  高显华、张志金、张万成、邹艮州  肖立志 姚得和  王业成 袁兴宏  郑文平  李玉富  凌均平 刘啓伦  陈厚儒  彭楚兵 孙相国  罗方绍。

据平利县档案史志局记载:在三线建设中,107名平利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864人成为伤残;其中襄渝线牺牲88人,阳安线牺牲19人。

(2018年4月清明节,5850部队学生四连战友再祭牺牲战友)

白河民兵团:陈世秒  林昌顺  李春生  李功炎、焦光明  余传新  乐庸林  雷和富  钱兴旺、黄元清  胡义文  卢洪才  李玉奎  明廷友  代兴德  程金禅  雷训义  支宗祥。

咸阳民兵团:王新民  洪登富  袁忠林  刘志龙、段志民  严希儒 王俊孝  杨维新、陈忠兴  郭光田  弥向玲(女)  甄月玲(女)  曹全博 穆生辉  罗可元  王景运  师积昌  王都良。

商洛民兵团:肖玉群  郑中林  吴先明  李长学、赵发娃  徐能国  项力健  齐荣纯  张永录 余万春 熊林  陈英启  马平喜  汪德福  赵丁全  李俊  吴方荣  聂道田  李志民  齐显焕  石更水  李文山  田玉祥。

说明:以上名单根据陵园资料录入。

  安康烈士陵园,位于陕西安康市汉滨区黄土梁西段,始建于五十年代初,占地75亩,陵园北依青山,面向城区,园内建成烈士墓200座。其中:有解放安康战斗中牺牲的烈士95名,三线建设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指战员174名、铁道兵学生连战士18名,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老山前线牺牲的烈士11名,1983年兰州军区部队为安康抗洪抢险而牺牲的战士10名,地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牺牲的烈士及革命先辈16名。

5851部队烈士:陶明聪  汤长元。

5852部队烈士:陈凤同 杨华胜 刘祚光  杨英林  崔观福  赵长立  杨和小 唐宗贵 陈有田  徐万长 陈建民  靳通喜  周张其 陈土保  武殿春  罗万松 梅国安  聂明清   葛平  阳立东 丁忠昌 李方正  魏文端 陈土保 岳乃平  张钦生 (26人)

5853部队烈士:吴兰奎 陆长河 李星文 魏光明 韦天凯 赵秀忠 周友炳 黄宝聚 李国强 曾德兴 陈灶龙 党光明 吴志兵 李常贵 王明刚 唐召利 杨盛明 占有柱 孙尚伍 刘务生 李汉贵 徐瑞根 饶福应 石汝富(24人)

5855部队烈士:赵文星  王连芳 王碧斋  陈贤文 候希俊 郭忠原 黄在贵 叶加才 陈官奎 黄永江 潘德才(11人)

5761部队烈士:吴国余 车云福 刘庆荣 朱茂生 林候水 赖有桂 余子金 刘大成  (8人)

5760部队:王铁锡 潘清业 徐从伙 张瑞安(4人)。

(一等功臣5848部队1连徐从伙烈士碑)

8785部队:赵法林 李建明 王兴友 彭芳伦(4人)

5757部队:唐焕文。

5832部队:钟其顺 罗堂贵 姚财兴  潘传喜 姜绵华(5人)。

5834部队:江来苟 徐金根  吕竹清 唐守贵 陈洪兵(5人)。

89201部队:付国正

59210部队:文邦全 陈右祥 奉正伍。

8735部队:陈洪斌  赵秀忠 赵新民 程书山 黄忠明 郑长贵 蒋道华 王淑清 周尚连 邓尚明(10人)

59517部队:唐田海 申水泉。

8725部队:崔文喜

89191部队:崔绍选

部队不详:赵锡明  龙安学  张先明。

(安葬在安康烈士陵园的5855部队8连副排长赵文星烈士墓碑)

7659部队:钱启文  贺满红  陈义华  聂连进  甫祖和  陈鋳银(6人。)

89202部队:成爱生  杨忠建  毛恒章  李贤桂  潘智谦  尹长福(6人)。

89307部队:万华庭  李彦斌  石成光  王家敏  唐永清(5人)。

89308部队:李军  苏娥  杨皖滇  马光科  曲随旺  胡应忠  占顺南  王光峰  杨清元  毛志仁  李玉会  张正明  龙清发(13人)。

5809部队:张玉良。

5850部队:谭秋仔。

说明:安康烈士陵园烈士名录,根据陵园烈士碑文上姓名、部队番号及《中华英烈网》资料印证、整理。因有些墓碑无详细资料,此名单并不保证名单的绝对准确性。

汉滨区民兵牺牲人员未有确切姓名,故无法录入。

(安康烈士陵园襄渝烈士墓群照片)

截止目前,安康烈士陵园安葬着27名牺牲的三线学兵 ,另有陈西北、司国勤一直未立碑。

在襄渝烈士墓群安葬的战牺牲友姓名如下:石建国、董永善、李苏生、赵本华(安康水电站水位线下迁葬)。

郑印海、袁建民、郭庆生、闫新民、谢珩。他们原来散葬在岚皋大道河、紫阳大中林、汉滨流水镇等地,经本连战友及亲属不懈努力,于2007年至2014年期间陆续迁入。

(2007年5月3日早上,我和牺牲战友鲁西安的妹妹再次来的安康烈士陵园,巧遇原管理所徐所长,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年安葬学兵的墓地)

1970年9月~1973年7月,安葬在陵园内学生墓区的战友18名:

王淑清(女)  曹和平  付长富  张世荣 陈凤阁  刘杭生 翟广武  周银达  陈长生  辛毅佳  张秦川  王涛  宗子林  信景尧  郑毓明  张新民  马云峰  鞠广安。

2011年清明节前,以上学兵的坟茔修葺完成,墓碑文字重新篆刻,得以告慰学兵英灵。

2013年6月新迁入安康烈士陵园的烈士

5851部队:梁文会 杨润敬 张捷双 罗振登  罗玉明  秦世祥 张明星 韦炳煌 熊杰初。

5809部队:肖春峰  

郑州铁路局房支工程队:田润月

8715部队:周启秋

89328部队:严明

陕西省第一民兵师第四团副排长:王忠定。

以上资料为2016年4月下旬,陪同《代号2107》摄制组在安康烈士陵园内拍照后,整理成文,遗憾的是没有学兵。2016年8月,我前往安康汉滨区民政局咨询散葬学兵墓迁葬事宜,得到的答复是:根据民政部文件,只要是烈士都可迁入陵园。但是,在襄渝铁路建设中遇难的学兵只有一人被批准为烈士,悲哉、冤哉、痛哉!

(紫阳东山烈士陵园)

紫阳东山烈士陵园2002年9月破土动工,2003年清明节前竣工。坐落于紫阳县城郊的东山,门含汉江、任河二水,背靠大巴山系,朝迎红日,暮送晚霞。陵园共占地10亩,分前门绿化区、主纪念碑区和烈士墓区三部分,共搬迁神峰山、三台山、权河口、龙凤池等8处陵园烈士陵墓226座。

5806部队烈士:余安富 张祖富 尹善庆 刘元生 陈祖荣 许发源 刘喜云 张邦登 薛过关 李仁福 吴会信 马树敏 程晋供 张流省 任治安 杨通成 高晋杰 黄振富 王桂初 黄保连 骞和友 苏江彦 葛永良 邹锡海 余彩芹 李敬民 王志新 何时华 马金双 卢占林 谭正秀  王修正(32人)

5809部队烈士:潘延保 肖成德 丁溅发 王国友 罗树荣 朱胜烈 莫先胜 周之清 黄传望 冉宏溪 王上诲 刘茂松 王务兵 崔庆良 卓顺平 蔡光华 袁宏江 李熏芳 刘传香 张玉良 陈习久 占祖祥(22人)。

5810部队烈士:李正荣 王继成 刘建宏 赵绍祝 詹如言 路从前 陈志富 韩修洲 李善东 徐玉洪 邱贤顺 杨林 汤罗哩 姚怀成(14人)王石宝(佛坪龙草坪林场)

5752部队 易邦金 周裕胜 徐常远 姚金明 吴伟 (女) 陈永明 卓映泉 罗永新(8人)

89328部队烈士:

符俊峰 杨思想  历启学  胡德和  陈先哲  罗绍银  宋石头 张在泽  杨选儿  马俊贤   杜炳南  郑继广  祝桂荣  刘树林  张家启  包仲才   张勤宝  吕幼文 安荣明  艾玉庆   李绍江 李英禄  兰维家  李从武  杨世明  肖爱富  赵志忠  文兴学  张吉跃   刘荣忠  杨周明  马俊贤  龚尚江 (33人)

89329部队:兰新发  何正池  林品山 尤来新  王良贵  叶开芳  余木纲  黄细嫩  郑孝排  沈来荣  周庆发  蒋元模 李世柱  赵文彪 马德全  刁碧文  张仰义  (17人)

89330部队:李宝成  肖建民 邱真玉 李金锐  徐光合  肖业培  蒲德娃  陈志明  胡长明  陈贻平  夏延章  孙士福  郑培森  黄林才  刘立金  刘继长 蒋祥洪  汪有治  王应正  武东旺  刘清元  汪有志  武东旺  刘清元  叶胜华 (25人)

5860部队:舒均吉 王世荣  田自清  刘正学  王学昌  赵九会  陈兆平  李洪正 李士余 何浩盛  湖友祥  寇玉林  黄亚亮  金小平  吴道汪  黄学安  张小二 侍学堂  唐吉登  余士贤  黄学文 陈垣界 赵立运  潘金弟 (24人)

8711部队:谢国招

8713部队:刘鹏特

8714部队:龚尚江

未进烈士陵园:刘兴荣  朱以书  陈天明

说明:另有紫阳县民兵牺牲216人,四川南充民兵师牺牲56人,因《中华英烈网》有详细记录,且在新建的大坝陵园,未考察,故未加入。

(紫阳向阳镇烈士陵园)

《紫阳修建襄渝铁路大略》

襄渝铁路起于襄樊,止于重庆,全长八百五十一公里。东由阳坡隧道出汉滨区入紫阳境,西出赵里溪中林入镇巴境,经本县洞河、城关、向阳、芭蕉、高桥、高滩、毛坝、瓦庙、麻柳九个乡镇,桥跨汉江、任河二水,洞穿凤凰、巴山、米仓三山,设车站七个,有隧道五十一座,桥梁七十三座,长六十六点七公里。

襄渝铁路境内动工于一九七○年,参加修建的有铁道兵五七五二部队(现中铁十二局)、八七一一部队(现中铁十五局)所属若干团,有本省学生连队二十二个;有四川之营山、阆中、武胜、岳池、蓬安、苍溪等民兵团;有本省之汉阴、镇巴、岚皋民兵团。本县倾全县之力,支援铁路建设,组建民兵师一个,下属五团十七个营。军、民、学总人数将近十万,沿线营房相望,浩浩荡荡,时称人民战争。铁路于一九七三年初通,一九七八年正式投入营运,军民亦渐次撤离。自此紫阳山门大开,迅速融入全国发展洪流,并为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襄渝铁路紫阳段,地质复杂、地势险要,施工难度很大;广大军、民、学舍身忘死奋勇筑路,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期间有二百○九名军人、十一名学生、二百○九名紫阳民兵壮烈献身,忠骨多埋于铁路沿线,起精神增秦巴之辉,与紫阳山河共存!

  襄渝铁路的修通,从根本上改变了紫阳的交通状况,它浓缩着那个时代的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是紫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为纪念过去,启示后来,特刊碑以记。

——紫阳县人民政府   二○○一年清明

(紫阳向阳镇烈士陵园)

5807部队烈士:刘祖荣 曾寒生 谢燕迎 张万群 王长清 李长贵 陈世新 李兴文 刘光华 李振贵 徐文良 周彩云 李振仁 严圣杰 刘福珍 罗杨银 郭善德 张明学 程家铭 赵耀接 李绍新 黄永祥 胡长命 李振国 陈柏南  李继承(26人)

说明:此名单为2013年底以前实地考察记录,其后紫阳民政局又将部分烈士迁入,尚未实地考察。

(岚皋县革命烈士陵园)
  1970年3月襄渝铁路动工,参与施工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岚皋民兵团和民工和西安学兵连。期间有21名军人光荣牺牲,105名民兵牺牲。岚皋县委、县政府为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决定将东坡烈士陵园迁建于城关乡罗金坪。罗金坪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三十余亩,坐西朝东,百步石梯直达陵园入口,松柏掩映,庄严肃穆,规划整齐,布局合理。这里安葬着为解放岚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9名;在解放初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牺牲的烈士1名,革命先辈1名。在修建襄渝铁路中牺牲的铁道兵5808部队烈士21名。

(在襄渝铁路白岩寨牺牲的一等功臣丰如洲烈士墓碑)

岚皋烈士陵园5808部队烈士名录:

姬长寿  杨文学  丰如洲  陶伍佬  杨文华  王德才  邓廷安  黄延华  李洪兴  高光荣  顾兴武  甄文虎  杨海明  王泽淼  张望雄  薛心焕  胡国福  林帮华  王道新  侯克彬  禹言志(21人)

  甄文虎烈士是我们5808部队学生十二连三排的军代表,在我们一起生活战斗的日子里,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仅我是战友,又是我的好弟兄。

1971年10月26日临牺牲前我们俩在白岩寨平洞七坑道调度站台相遇。甄文虎手里拿着皮尺和一位战士风风火火快步走来,我赶忙上前:“文虎你急啥呢?”并指着站台上的长凳:“来来来,文虎谝一谝”。文虎说:“我去量施工进度”。我拦住说:“不行,坐一会”。文虎说:“让我去吧 ,下边还等着施工呢,你等着,就五分钟好吧”。我没办法只好放文虎进去,在站台上等他。突然间,看见四个战士抬着甄文虎跑着出来,满头鲜血不醒人事已没生命迹象那个惨哟。不由得悲痛万分,恨不得把自己痛打一顿。就问:“文虎带着安全帽是怎样受伤的?”一位战士哭着对我说:“统计员量完了施工进度后,发现马槽上有一篮球大小的危石。让战士用钢钎撬,,没橇掉,统计员就走到危石下方,在仰头查看危石的同,危石忽然落下砸在统计员太阳穴上”。我听后非常恨自己没能拦住他,那怕就是挨批评受处分也要拉住他不让他进去,咳!真是后悔矣憾今生。

谁知就这短短的五分钟,从此文虎与我阴阳相隔。文虎,我的战友、我的好兄弟,音容永在心里。上苍洒泪雨中祭,洗净了你的脸膛,印上了我的身影,苍天让你我互拥阴阳相隔心相会。安息吧!我的战友!我的兄弟!

秦巴低垂天落泪 ,我的战友已长睡。

英雄豪情今何在 ,铁学战友难忘怀 。

献烟敬酒行军礼 ,天泪炮响慰安息 。

山高水低寻烈走 ,祭奠英烈雨打衣 。

——刘志强于2018年4月5日清明

(位于石泉县城北辰森林公园的石泉革命烈士陵园)        石泉于2014年9月30日在石泉县城北辰森林公园新建成的“石泉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陵园内安葬着220位革命先烈。2016年建成石泉革命烈士纪念馆与近来年相继建成的红军纪念碑、红军纪念、石泉革命烈士陵园广场一道,形成了石泉红色革命纪念园区。

(石泉革命烈士陵园)

石泉烈士陵园铁道兵烈士名录

5752部队烈士:陈习久 彭德林 饶新民 廖华均 陈球 沈玉奇 徐玉清 文昭然 柳文风 刘胜余 占祖祥(11人)

89365部队石泉籍烈士:李玉成 王从义

5851部队烈士:饶国胜。

张三元  河南省许昌县人 生于一九五二年十月 一九七二年七月因公牺牲 生前系五七五二部队仓库十八连学生。

马正华  河北省河间县人 生于一九五三年一月 一九七二年五月因公牺牲 生前系五七五二部队仓库十八连学生。

在襄渝铁路建设施工中牺牲,

並安葬于此的铁道兵、民兵、学兵战友们:

今天我们来看你们来了。

这雷呜般的鞭炮声你们可曾听到、

这是我们为将你们 从四十年的长眠中唤醒。

这祭台上的烛光你们可曾看到、

这是我们为引导你们 走出黑暗而点燃的明灯。

这焚化纸钱的烈焰 你们可曾感受到温暖、

这是我们在为你们驱赶黄泉路上的阴冷。

这洒向泉台的烈酒你们可曾喝到、

这是我们在向你们发出的热烈邀请。

走出来吧、我的战友。

走出来吧、我的弟兄。

当年我们都曾经那么年青、 为了国家和民族

我们都把青春葬在了这秦巴山中。

今天我们已儿孙滿堂,事业有成、

而你们却再也不能延续自已的生命。

永远的十八岁呀、 你们留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想。

永远的十八岁呀、 你们留给了亲人们那么多的痛。

真的好想你们哎、 你们若是有灵、

就请显形于这松柏丛中、

让我们好好看看你们

看看这分别了四十年后你们的尊容、

也请你们睁开眼晴看看我们吧、

这天依然这么高、这地依然这么的厚,

这我们对你们的情哎、

依然如同这山间松柏 万古长青。

再见吧、我的战友。

再见吧、我的弟兄。

我们还会再来看你们、

在那年年寒食、岁岁清明。

——5809部队学生15连张有安

(镇巴境内的黑水河钢梁桥高一百零三米,长七十七米,架设在悬崖峭壁上,是襄渝线上最高的钢梁桥。)

上世纪七十年代,修筑襄渝铁路的铁道兵、民兵,为了国家战备的需要、为了造福鄂西北、陕南及大西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陕西镇巴县境内,襄渝铁路经过巴山乡的鹿池、宝山、白蜡园、红岩庙、独田湾、淇水、活水7个村境内全长24公里,设有巴山和松树坡两个车站。

参加施工的有铁道兵六师、八师以及前来支援的四川民兵,数万军民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保证了全线通车,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2014年11月12日,我们和刘殿平、张宝林、闫玉海四个当年的学兵连战友驾车从西安出发,前往镇巴鹿池坝陵园实地踏勘。我们拨开荆棘、擦去墓碑上的青苔和灰尘,逐一拍照、记录。同时在镇巴县公安局任怀义的大力协助下获得了镇巴境内修建襄渝铁路各部队烈士陵园的详细资料。

随后,经过仔细整理核对、考证,完成了现在这个镇巴境内修建襄渝铁路牺牲146人的名单。

(鹿池坝烈士公墓)

鹿池坝烈士公墓,就坐落在包茂高速公路巴山出口收费站对面。

我们驱车从高速公路高架桥下的乡村公路来到了鹿池坝烈士陵园的下方。远远的望去,苍松翠柏之间有一个白色的纪念碑。

纪念碑通体雪白,碑体正面正中,自上而下白底红字篆刻着隶书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面右侧竖写“鹿池坝烈士公墓”,左侧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三二六部队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立”

  公墓的下层是一面石砌堡坎,靠近上公墓的石阶处,石壁内镶嵌着约一平方米的黑色牌匾上面篆刻着:

镇巴县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鹿池坝烈士公墓

镇巴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零年五月

  鹿池坝烈士公墓,共安葬铁道兵烈士、民兵61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8712部队战士34名,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工作人员邓志邦,四川省南充民兵师民兵25名,有一座墓碑风化严重已经没有任何名字和铭文。

牺牲的34名铁道兵烈士姓名如下:

张召清  黄伟初  邹先庆  郭长林  孙万年  曹培富  孙国元  李建华  王学礼  石胜福  白庆书  徐尚柏  陈正富  宋国栋  章礼荣  郑少阳  董申棋  王新民  曾松喜  张敬合 唐俊华  冉龙刚  陈登英  何天厚  董猁猖  朱哈毛  刘汉民  闫满全  侯清林  董俊成  杨宗安  王新民  田兴发  李伦贤  (说明:以上烈士详细资料可在民政部《中华英烈网》上查阅)

当年,岳池民兵团参建襄渝铁路的战备施工任务是配合解放军8712部队实施柴家庙至赵里溪段7公里多的铁路桥隧施工,施工全段均位于镇巴原松树公社(现巴山镇)境内。牺牲24人,伤残273人,为襄渝铁路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南充民兵师岳池民兵团牺牲人员名单:蒋尔寿  王洪兴  唐守跃  尹合文  柏富喜  周武堂  蒲兴发  曾奉云  谢光才  廖胜友  唐兴荣  李庆保  史文成  蒲兴隆  邹光才  张忠生  文中华  杨金元  付友勇  黄素兰  杨显才  张广吉  贺绍君  杨祥全(24人)南充民兵师苍溪民兵团:刘之模。

活水公墓,在渔紫公路32公里处的活水村,陵园紧邻巴山镇政府,与巴山火车站隔河相望。陵园入口的左右门柱上赫然镌刻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诗词,门的后方正中央魏然耸立着一个纪念碑,上书“永垂不朽!”。

  活水烈士公墓,安葬着在修建襄渝铁路中牺牲的26位四川达县民兵团、4位通江县民兵团牺牲的战友和两位陕西洋县民兵团的民兵。为抢修襄渝铁路光荣献身的同志名单:

达县民兵团:奉成全 曾祥春 王洪义 李成发 杜思金 唐天久 刘兴元 李仕弟 杨从敏 龙仁贵 郑家清 黎昌运 胡金言 张成文 朱永德 侯廷官 周厚德 谢朝轩 吴三珍 李光全 王昭渊 李开全 郑家清 孔凡琼 任怀栋 杜永福 (26人) 

通江民兵团:唐朝荣 杜永福 何永忠 范泽贵 洋县民兵团:李元娃 赵忠庆。

(巴山镇白腊园公墓)

平昌铁路民兵团,驻地岔河河谷的红岩湾,襄渝铁路在这里走了一个u字型,山高路险,这里就是出名的松树坡展线。

这里安葬着11名平昌县民兵团战士,他们是:魏阳德  卞寿云  钟远林  李国龙  吴朝华  冯仕志  涂成远  李清林  何永泽  赵永林  张国福(11人)

除了35岁的3营14连班长何永泽外,其余大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其中有几个年仅18岁。

  宝山烈士陵园,在狮子垭隧道口侧面约50米处,这里山势陡峭,没有一块平地。

巴中县民兵团烈士陵园是当年隧道施工的弃渣堆积而成的大坝,坝体前沿经打桩铆固。整体形成一个约300平方米的人造平地,一片凄凉;一丝酸楚油然而生,眼泪在脸颊上静静的滑落,凄凄的荒草蔽日遮天,嚣张跋扈的荆棘纵横交错,整个墓地被疯长的植被严严实实的包裹着,几乎看不见一座墓穴的本来模样,只有那座高耸的纪念碑依旧孤独而威严的指向苍穹!

  根据照片,我把碑上的部分文字落了下来,大致如下:巴中民兵团的官兵们在战斗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往直前、舍生忘死,为三线建设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事迹值得永远怀念。巴山俯首起敬,岔河扬波挥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曾兴银等(?)位同志安息吧。为悼念特立碑。

襄渝铁路西段会战达州民兵师巴中民兵团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

根据实地考察有以下牺牲民兵姓名可见:

曾兴银  杨学仁  杨学林  陈定华  谢仕德   陈仕南  王学清,其余无法查看。

移交烈士墓协议书

八九二O六部队十七中队(原八七一一部队十七中队)在修建襄渝线中,七位同志光荣牺牲(另有一名四川民兵安葬在镇巴县渔渡区熊家碥生产队)。根据部队任务情况,八九二O六部队十七中队于一九七六年二月十八日与镇巴县渔渡区革命委员会进行交接协议,自一九七六年二月起,八个烈士墓移交镇巴县渔渡区革命委员会管理并予保护维修,每年进行祭扫。

烈士名单如下:李云明  兰远奎  林炳辉  卿山顶  魏先福  孔令富  李文发。  周家义(四川营山县退伍军人)

  苍溪民兵团葬于梁桥大兴大队潘家沟七人。

苍溪民兵团牺牲人员名单:

孙庆泽  邹庭武  刘奇帮  罗德刚  冯绍华   蒲长录  文永昭(7人)。

  根据万源铁道兵烈士陵园的碑文,通过在民政部《中华英烈网》的逐一核对,在镇巴境内牺牲的铁道兵八师烈士有姓名如下:

刘顺成  张大仕  禹玉才  庄振家  陈昌友  娄宝明  马文月  熊世元  罗宗彬  唐家学  杨朝明  陈文荣  郑安明  谢华跃  刘福民  曾亚松  郭安新  李仲良  李存水  刘灿林  王明尧  王德贵  丁国全  聂帮成  宋广存  黄龙国  李文清(27人)。

(陈列在咸阳中铁二局十一第三工程处荣誉室徐从伙烈士的一等功证书)

徐从伙(1949——1970)楚雄市富民乡耳东屯人。1966年小学毕业后,回家参加农业生产,组织护林队,保护集体财产。1969年4月应征入伍,成为5848部队一连战士,入伍不久,部队领导打算把徐从伙从工地调到炊事班,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只要为人民服务,干什么都行”。到炊事班后,他努力学习炊事技术,专挑重活脏活干,受到战友们一致赞扬。雨季中连队施工紧张,徐从伙就利用休息时间,把战友们的脏衣服收集起来洗净烘干补好。

  他在炊事班工作期间,为战友补了300多件衣服。1969年夏,徐从伙调到转运站工作。他经常利用早晚时间为驻地附近的军烈属、“五保户”挑水、劈柴、砸煤块。一次,当一位初学游泳的战友不慎滑入江中,他毫不犹豫跳入激流,救出战友。又一次,一辆载人重力车从陡坡上翻下,他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翻下来的人力车,下面的人得救了,而他却砸成重伤。徐从伙入伍半年时间,就受到连队三次嘉奖,评为五好战士。1969年7月加入共青团,197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10月12日下午,徐从伙正在江边洗菜,突然传来呼救声,下游不远处,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被水冲走。他顾不得脱衣服,一个箭步跳入江中、迅速向小孩游去。

  当他搂住小孩游向江边时,一个大浪迎头扑来,他俩被卷入漩涡,他依然紧紧的搂住孩子不放。大浪过后,他奋力将孩子托在肩上,举出水面。“快,快救小孩!”徐从伙话音刚落,又被身后的巨浪卷入水底。战士和群众闻讯赶来,他拼命挣出水面,用双手把孩子举起,交给最早游来的战友,他吃力而坚定地说:“不要管我,快救小孩!”说完,就被巨浪吞没。

  徐从伙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传开以后,楚雄县革命委员会、人民武装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县人民向徐从伙同志学习。5848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1971年3月4日,《陕西日报》以《把方向定在共产主义大目标上》为题,报道其英雄事迹,并发表短评。次日,又以《徐从伙的故事》为题,刊登了三则故事:《贫下中农的好后代》、《勇往直前的革命战士》、《一个高尚的人》,以及《徐从伙同志的话》,对其生平事迹作了补充报道。

  《祭滚滩二号隧道六烈士》

四十七年今日今时,滚滩沟山石大裂崩,陨我铁兵八连六英雄、山河垂泪、军民悲痛。

四十七载离别、四十七年挂念、四十七年阴阳相隔,让人只能梦中相会。

亲爱的战友,咱们的部队现在已经转成中铁十六局第五工程处了,老团长赵学志也还很健康,前些天还为赵文星的墓碑,刻上了姓名感到高兴:马副连长现在山西,他一直忘不了你们六位优秀的下属。咱们的薛其福老战友也从中铁十六局第五工程处党委书记退下来了。四十七年前那顿猪肉罐头臊子、手擀面,没让你们吃上,让他整整遗憾了四十七年。还有何明均,他也退休了,可是他保存的那张1968年冬~1969年春在西昌林学院马副连长、关班长、何明均与陈贤文一起的合影,成了我们唯一能睹物思人的照片了。

亲爱的战友:你们还好吗?安康烈士陵园虽然不如其它陵园那么正规、那么宏伟,但是每年的清明节和十月一都有少先队员和各界人士给你们扫墓、献花,对我们铁道兵战士来说,是死得其所了!你们每天可以看到安康市区车来人往、当年只有的一座大桥已经修到了五座。安康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咱们四十七年前一起憧憬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们当年的共同誓词。

亲爱的的战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各省市已经布满了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可达350km,等到春暖花开时节,我们一定带着你们的遗像一起乘火车、重走襄渝线,再去滚滩二号隧道进口,去看看咱们修好的隧道,到那块毛主席语录纪念碑前,大声朗诵: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5855部队学生二连李进京

作于2018年1月22日23:30时

  1971年1月22日晚11:30时,山体大塌方发生时,李继生副连长是带班连领导。马副连长和郭忠原下午刚从师部开完“三代会”回到连队,原准备在党支部委员会上汇报会议精神,因支委在家人数不够没有开成,晚饭后,他去了工地。

  晚上11点多,掌子面只剩一个顶炮未打,看着到风枪手陈贤文个子矮比较吃力,马副连长接过风枪把炮眼开好后,赵文星就接过风枪继续打。李副连长让马副连长到洞外去休息,刚走出洞口没多远,递上的一支烟还没有点燃,大塌方就发生了,正在掌子面指挥施工的赵文星副排长壮烈牺牲。

 赵文星1965年从四川邛崃入伍,时任副排长,六位烈士中有四位已经确定退伍。由于当班排长有事,赵文星带领全排上最后一个班、站好最后一班岗。  

晚上11点多,掌子面只剩一个顶炮未打,看着风枪手陈贤文个子矮比较吃力,马副连长接过风枪把炮眼开好后,陈贤文就接过风枪继续打眼,这时大塌方发生了,和其他五位战友同时牺牲。陈贤文,四川乐山人,1968年3月入伍,牺牲年龄21岁  铁五十五团八连战士 在襄渝铁路滚滩二号隧道施工中,因隧道塌方光荣牺牲。

  郭忠原是连队的五好战士先进代表,他1969年底入伍前文化程度较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毛笔字。他和马副连长一起开完“三代会”,下午回到连队后,还代表部队给驻地生产队写了感谢信。连队已经决定他到连部当文书,背包已经放到了连部,他坚持要上最后一个小夜班,随班进了洞,没想到,快下班时发生山体塌方牺牲了。。

据和他一起入伍的老乡回忆,在郭忠原到部队才完婚三天,新娘子还代表全体军属发言。

  侯希俊,山东淄博人,1969年入伍,在成昆线施工中左手受伤,失去了小指和无名指,定为三等乙级残废,被安排为统计员11点多钟他进洞验收掘进进度,牺牲时,皮卷尺还缠在他的脖子上,牺牲年龄22岁。

  与此同时,风枪手王莲芳正和爆破工李国才在掌子面用风管吹炮眼。王莲芳,四川眉山人,1968年3月入伍。炮眼吹得差不多了,李国才出洞取炸药和导火索,离开掌子面几米远大塌方就发生了,被砸成了重伤,成了隧道内唯一的幸存者。王莲芳壮烈牺牲,23岁。

  安全员王碧斋,四川眉山人,1968年3月入伍,为了全排战友的安全,大塌方发生时,他在最危险的地方进行观察。此前,根据岩母片石层层分裂的特性,事先在施工地点上方的石壁上打了一排炮眼、插上钢钎,如有山体下滑,钢钎就会压弯,出现明显变化,从而发出报警信号。

王碧斋睁大眼睛、高度警惕地在观察,钢钎没变形,但整个山体滑下来了。等王碧斋发现山体移动时,已经来不及撤离了,他和整个山体滑到100多米的山坡下。粉身碎骨、惨不忍睹,时年23岁。

  晚上11点半刚过,薛其福和四个炊事员做的手工面已经擀好、猪肉罐头臊子已经准备就绪。这时响起了紧急集合号,有人大声喊叫:“工地发生大塌方了”,炊事班离工地较近,薛其福较早地到达现场,只见隧道口半个山都塌了,把正在施工的战友压在了里面!

带班的李副连长没见过这么惨烈的场面,晕倒在地、被担架抬到卫生所抢救。马副连长比较镇定,打开工作灯照明,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和救护伤员。。

山体大塌方发生以后,铁道兵55团团长赵学志、二营营长孙宝信立刻赶到现场。整个现场抢救由八连长吴文锦组织指挥。头顶的巨石已经松动,随时有塌下来的危险,必须有人对上面靠近观察。吴连长下达命令:共产党员执行观察任务,如遇险情及时发出信号、最后一个撤出。

  共产党员、老班长们轮番上阵,他们用粉笔在石壁上划上粗直线,山体稍有移动,肉眼就能看出来;下面的战友争分夺秒清理巨石,冒着随时被掩埋的风险,硬是抢出了六位战友群遗体。赵文星的遗体在最里面,牺牲时还戴着防尘口罩。

  最后,经过铁道兵兵部和师部现场鉴定,山体大塌方的原因是该路段穿越的路段为云母片岩,45~75度倾斜,自然形成了顺层地质,且岩石严重风化,开挖后遇到下雨天。裂隙充满积水,顺层一侧没有阻力抵抗,必然会产生地层运动,发生塌方,当时整个山体顺着斜坡断层滑下来了。此次山体大塌方属于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不列为工程事故。

(紫腊梅在陕西三战友合唱团)

紫腊梅是革命烈士的后代,是我们的同龄人。她1969年参军,在军营17年的锻炼使她慧眼识金,思维敏捷。她从2005年12月27日注册学兵连网站以后,立刻融入这个群体。也许是学兵们的“军人情结”?也许是同龄人?也许是她的襟怀坦白或着是她善于“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紫腊梅和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万家灯火》栏目的版主。

  2006年3月19日,网站应邀参加5852部队学生6连参加三线建设35周年纪念大会,随后,紫腊梅的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看得见的历史想不到的震撼》写成了,在三线学兵中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了许多战友好评,现将全文奉献给大家,一同欣赏。

《看得见的历史想不到的震撼》

  ——纪念铁道兵5852部队学兵6连参加襄渝战备铁路建设35周年纪念大会随想

  2006年3月19日,我们迎来了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风和日丽的一天。这天,西安的天气虽然还有点凉意,但是对三线学兵来说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35年前的这一天,是铁道兵5852部队学兵6连从西安奔赴安康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日子,为了纪念难忘的1971年3月19日他们连队组织召开了此次纪念大会。我作为一名三线学兵网的网友特邀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得非常成功,我曾经开过很多次同学、战友以及各种纪念大会,像如此使人感动的大会我还是第一次,大会给我的震撼溢于言表,从会议的开始到结束我一直在感动和激动之中,直到回到家还念念不忘。回想起来有好多情节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所以就起名为“想不到的震撼”

  第一个想不到的是:一个一百多人的连队竟然搞起如此场面的大会,而且组织得非常周密,井井有条,令人佩服。 3月19日下午三点钟学兵们从西安的四面八方向唐乐宫聚集,顿时,摆满彩球的唐乐宫大门热闹起来,当年的老学兵们一拨拨穿着盛装,神采奕奕,男的像绅士,女的像贵妇人,大家像过节一样款款而来。来的嘉宾很多,据说来了400多人,除了6连的一百多人以外,大部分是其它连队的学兵、还有参与组织和拍摄、录音的常杨、张家声老师、西安团市委副书记、烈士吴南的家人,好友,以及同学和三线网的网友等等。所有来人拿着请柬到签到处签到,并领取一个纸袋,里面装着《浴火襄渝路》的纪念册和《火浴十六岁》的光盘,工作人员给每个人胸前还戴上一朵火红的鲜花。几百人就这样有条不紊,人多而有序的,按照请柬上的区域自由结合相续就坐。每个座位都有热茶,并有专人服务,享受了一把外宾的待遇。唐乐宫是陕西省旅游局专门接待外宾看宫廷舞蹈的地方,室内之豪华,接待之热情,服务之周到就可想而知了。

  来宾有认识的相互寒暄,不认识的互报连队名,有的遇见中学的同学,激动的场面随处可见。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是那样的热情,不是一家胜似一家,让我这个不是学兵的人也感到异常亲切。其实这种会议接待方式我们并不陌生,做好这些并不是件难事,但是接下来的安排却着实让人咂舌。

第二个想不到的是:从筹备组织35周年纪念大会到拍摄《火浴十六岁》,到编辑《浴火襄渝路》纪念册,每一件事都是费时、费力、费脑的,把这些事做好,做的完美,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韧性,是根本做不出来的,所以令人感慨。  

  首先大会的会场布置与众不同。大会在唐乐宫召开,走进唐乐宫大厅,迎面就看到一幅巨大像框,像框占据着门厅最主要的地方,鲜红的版面上写着:“ 三线学兵连,十年文革里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三线建设中一曲空前绝后的壮歌,秦巴汉水间一段惊心动魄的青春,中国历史上一部不再重演的故事。”

  进门就看到这段话,使前来的学兵们倍感情切,很多学兵在此留影以作纪念。进了演播大厅,舞台两侧从上到下是一幅巨大的对联,上联写着:回首往事,千辛万苦化作精神财富。下联是:反思历史,千锤百炼攀升人生高峰。对联承托出舞台上巨大的襄渝铁路背景图和纪念大会的主题词,夺人眼目,气壮山河。大厅两侧红底的巨大横幅,右面写着:步入天命之年,愈挫愈坚不散学兵魂。左面: 历经三十五载, 斗转星移 不忘襄渝线。以及二楼底下悬挂着的,放大成画卷的一张张学兵们的旧照,让人感到好像置身在那火热的35年前。在这种场地,这种氛中,怎么能不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其次是纪实片《火浴十六岁》的拍摄过程。篇中很多情节再现了当时的学兵生活和劳动场面,以及那场大火的洗礼。从解说词到每个画面,无处不能看出编导们的苦心、精心、费心和良苦用心。通过这些画面,使我们看到这些学兵作者的心声,他们是用心血和泪水拍下了这段历史。在拍摄的过程中,历经几个月,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他们挺过来了,终于用影视的画面讲述了六连以及广大学兵的故事。

  最后是这本彩色精装《浴火襄渝路》的纪念册。拿着沉甸甸的纪念册,好像拿着一段难忘的历史,里面每一段话,每一个细节都记载着学兵们的生存磨砺,人生感悟和流泪的回忆。纪念册里记录着6连的历史故事,都是每个人的亲身经历。有离家、劳动、生活、饥饿、锤炼、偷鸡、抉择、会战、大火、转场、交易、借粮、战绩、回家等等,每个故事都是学兵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真实可信,从他们的故事里反映出学兵的艰苦生活、精神面貌、奋斗场面和坚强意志,不愧是一部三线学兵的真实历史资料。

虽然这只是6连的回忆,但是除了那场大火,是6连独有的以外,每个场景,每个细节我想所有的学兵都共同经历过,有共同的感觉。

  同时纪念册里收集了很多当年的老照片,还做了6连大部分学兵的新老照片的对比照。在纪念篇里,还收录了6连近年来搞的一切活动照片,以及35周年纪念大会的部分发言。纵观整个纪念册共108页,凝聚了编辑组几个月的辛勤劳动,特别是这些学兵都是业余水平,却做出了如此专业和精美的画册。不难看出正是三线精神,战友情谊激励着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完成了为三线学兵留下历史资料的最后夙愿。

 第三个想不到的是大会内容。大会是精心策划,一环套一环的,虽然历时5个小时,但是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内容之丰富,感情之热烈令人震撼。

  大会是在音乐的衬托下,由预示着35年经历的35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少女,手捧着的蜡烛,就像一颗颗燃烧着的年青的心脏,象征着纯洁、高雅、神圣、无邪,从观众席缓缓走上舞台拉开了序幕。同时大会主持,“六连系列活动”的总设计师——张小可先生迈着军人的步伐,精神抖擞,大步走到舞台中央,宣布“纪念铁道兵5855部队学兵6连参加襄渝战备铁路建设35周年纪念大会现在开始。”

  首先随着张小可先生一声“起立,向来参加纪念会的全体佳宾敬礼”的口号,坐在前排的六连全体老学兵在老连长的带领下,向到会所有来宾行举手军礼。然后大会正式开始。纪念活动共分三个部进行。

第一部分:播放纪实片《火浴十六岁》。随着大厅的灯光慢慢暗淡下去,大荧幕上出现《火浴十六岁》的片名,同时著名播音员张家声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带到35年前。张老师那低沉,缓慢,富有磁性,满怀深情的解说,一句句一声声唤起老学兵们的记忆,很多学兵的眼角都流出了泪花。我也被学兵们的艰苦工作场面和坚忍不拔精神所感动,我想正是这些磨砺,这些苦难把学兵们紧紧地凝聚起来,35年后学兵们还能如此团结,如此亲密是多么让人羡慕和幸福。正像张小可所言:“尽管回忆中有痛苦,故事里有泪水,但在我们痛苦流泪的同时,灵魂也产生了共振和快感,而灵魂参与的快感才配得上真正的人生幸福。” “就像一位哲人所说: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我真为我的同龄人——学兵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真想对学兵们说:亲爱的学兵们,你们的血没有白流,你们的力没有白出,历史会记住你们,襄渝铁路就是你们的丰碑,它会永远留在祖国的大地上,留在子孙的心里。

  第二部分:激情发言,由张小可和西安广播电台104.3频道著名主持人雅风共同主持。在雅风和张小可充满热情,满怀激情的主持下,以张小可为首,六连的代表、纪实片的编导常杨、播音员张家声、共青团市委副书记,参加编撰纪念册的西北大学研究生,以及女学兵代表相继发言。从发言的内容上看,准备得非常充分,每句话,每段文字都经过了精心斟酌,代表着不同身份人的心声,讲得非常好。他(她)们发言的主要内容一是回忆过去,二是对苦与乐的人生感悟,三是学兵回来后的奋斗经历,四是歌颂三线情怀。

  大家激情洋溢的话语,得到学兵们的共识,受到学兵们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学兵,现任交大教授谈民宪的讲话赢得学兵们阵阵掌声。他的讲话像史诗,又像散文,即华丽,又真实,即客观,又升华,句句说到学兵们的心坎里。他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他的发言使会议上升到了高潮,诗朗诵般的声调,动情的话语,紧紧抓住每位到会战友的心,与在场人员的心声产生共振,所以多次被掌声打断,由不得使人感慨万分。(他的发言已被收录在纪念册里)。

第三部分:文艺演出。由学兵艺术团自编、自演的,表现学兵生活的小品《悼战友》、歌伴舞《两地书母子情》和舞蹈《国魂》,以及获得全国社区银奖的舞蹈《看社火》等受到大家的欢迎。演员们个个激情满怀,优美的舞姿,喜庆的表情,熟练的动作,使人难以想象这是一群半百之人。看着他们的表演,我仿佛又回到35年前的中学时代,他们就是当年的宣传队员,仍然那么充满激情,仍然那么矫健,仍然那么年轻。舞跳得好,歌唱得更好。

  最后是三线学兵的著名歌手,现在“四医大”工作的朱根华,他洪亮的歌喉,军人的气质,昂扬的情感把全场学兵们的情绪调动起来,和着他的军歌战友们嗯唱着,特别是一曲《铁道兵之歌》使全场人员放开歌喉,大家把满怀的激情,激动的心声随着歌声释放出来,思想依然那么振奋,斗志依然那么昂扬。随着“同志们啊!迈开大步,朝前走啊!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歌声落地,突然空中落下几百个彩色气球,听到啪,啪气球的爆炸声,主持人宣布,纪念大会到此结束。

  我们余味未尽的走出唐乐宫已是路灯高照的晚上8点钟了,不知不觉已经5个小时了,大家谁也没觉得饿,也许战友们尝过大饥,这点小饥已算不了什么。在回家的路上,我偶然遇到一位三线学兵合唱团的女兵,一问才知道她家大院与我家大院几乎门对门,于是我俩结伴而行。在路上,她给我讲了女学兵的一段故事,又给我巨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第四个没想到。

  第四个想不到的是:女学兵,血染的青春。这位女学兵姓谢,可以看出来这次的纪念会给她很大的震动,勾起她35年前最难忘的往事,一路上她感慨地说:我们看片子,听发言时都落泪了,我们那时确实太苦了,好多人都得了肾炎、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病。特别是女兵,为了赶进度,女兵站在水里装沙子,有的人身上有情况还轻伤不下火线,血顺着裤腿流进水里。染红了河水,女兵就站在血河里干活,连前来运沙子的男司机都不忍看,背过脸去。难道你们有情况也不休息吗?我忙问,那时候也不管,就知道干活。听了她的话,我震惊了,我们在部队,女兵有情况的时候,早晨出操都可以不去。可是我的姐妹们,她们才十六七岁,正是青春发育期,却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这是在玩命啊!

  这种往事真是刻骨铭心,搁谁都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对我震动太大了,我想它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这辈子不会忘记。女兵干的活可能是比较轻的,都尚且如此何况男兵呢,我信了,我服了,我理解了,甚至我能接受有悔,有怨的人,三线铁路建设虽然只有三年,可是给学兵们留下的记忆和影响却是一生。

我非常赞同纪念会上发言的一句话,就是“有怨无悔”,但是不管是有怨有悔,有怨无悔,还是无怨无悔都已是历史,我们没权选择历史,“没有选择其实就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只能这样做,而且当时这样做我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你们创造了历史!

  最后,我想用谈民宪教授的一段话结束我的感慨。他说:青春是应该珍惜的。非常的岁月,扭曲的人性,浑浊的环境,超人的付出,我年轻的伙伴啊!咬定青山不放松,任你东西南北风,当艰难困苦常常被无休止的放大,幸福欢乐又是那样的短暂时;当布防在险处于不顾,置身于死地而后生时,一条条年轻的生命,一个个瘦弱的身躯,竟然支撑起百座桥隧,千里铁轨,气吞秦巴山河。铁兵、民兵、学兵三兵闹襄渝,终于在崇山峻岭中铸成一条横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这样的青春又是一种何等的悲壮和震撼啊!

 谨以此文送给没有参加会议的学兵,尽一点我的义务。纪念会已经超出了本身的意义,是巴山的回声,世纪的绝响,像《三线学兵连》网站论坛和《青春滴血》这本书一样,给了我们这些不是学兵的人不同的震撼,震撼的不仅仅是二万五千名学兵和他们的亲人,而是我们这个在物欲横流中欲苦苦保存道德良知的社会。

作者:李进京,原5585部队学兵二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