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寿军 : 一篇令人潸然泪下的征文 ——读《难忘的援越抗美岁月》有感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援越抗美55周年”专投

一篇令人潸然泪下的征文

——读《难忘的援越抗美岁月》有感

观察评论员:潘寿军

在参加“援越抗美55周年”专项征文活动的众多作者中,有一位老人自己口述、其儿子代笔,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援越抗美岁月》的征文,令许多读者潸然泪下。这篇征文的作者,就是现年96岁高龄的原援越部队第六支队总工程师徐俊彦。

日前,笔者在阅读《难忘的援越抗美岁月》这篇征文的同时,通过手机网络微信,与6支队联络员陈登辉战友等知情人进行了多次深入交谈,了解到徐俊彦老人在撰写这篇征文期间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场面。

徐俊彦老人192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早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在校期间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解放后,他历任上海铁路局工务处工务员、南京铁路桥梁工程队队长。后来随铁道兵部队赴抗美援朝战场,任铁道兵某部工程师。从朝鲜回国后,先后任铁道兵四十三团总工程师、副参谋长、副团长、十三师司令部副科长。1965年,他随部队赴越参战前,任铁道兵十三师总工程师。

前些日子,徐俊彦老人听到铁道兵战友网站系统开展“援越抗美55周年”专项征文活动的消息后,百感交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中的强烈愿望和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他逢人就一个劲地称赞铁道兵战友网站系统举办这项征文活动,不仅恰逢其时,而且站得高、看得远、办得好,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滿怀深情地说,当年的援越抗美战争既波澜壮阔又鲜为人知,有那么多战友流血流汗、前赴后继,有那么多战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在异国他乡。但多少年来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现在铁道兵战友网站系统通过举办“援越参抗美55周年”专项征文活动,重现当年援越抗美战争中的艰苦岁月和英雄历史,让我们这些年迈的老兵能够在有生之年,把多年来埋藏在心底想说的话说出来,把对牺牲战友想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心愿。兵网真是想我们老兵之所想,办我们老兵之所盼啊!

此时此刻,徐老当年赴越参战中的许多战斗情景,就像放电影似的,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里。然而,当他想要把这些多年前的往事和情景写成征文作品时,年迈多病、手脚不便,老眼昏花、思维迟钝的现实,使得他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了。徐老的儿子徐北辰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工作,前两年刚从高级工程师岗位退休。他非常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老爸,便主动对徐老说:“老爸,您放心,您慢慢回想,把您想说的话说出来,我来作记录,有我们父子配合,一定能帮助您实现多年的愿望。”就这样,徐老一边深情地讲述着,儿子北辰一边认真地记录着。

徐老说,他有一位在大学时名叫朱卓的同班同学,是交通部工程设计院的总工程师,1965年和他一起奔赴援越抗美战场。1966年7月的一天,朱卓正在抢修现场进行桥梁勘察设计时,正遇上敌机轰炸,朱卓不幸被敌机投弹炸倒的一棵大树砸倒在地,当徐老闻讯赶到抢修现场时,朱卓却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再也不能和他说一句话,再也不能再看他一眼了。讲到这里,徐俊彦老人止不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一旁记录的儿子北辰也被感动得泪流滿面。

朱卓牺牲后,被就地安葬在越南当地的中国后勤部队烈士公墓。1968年徐老所在的部队奉命回国前夕,当徐老特地带着鲜花,来到朱卓的烈士墓前,向这位同时赴越参战,却再也不能同时回到祖国的老同学、老战友告别时,忍不住失声痛哭。

通过父子俩几天时间的回忆和记录整理,在《难忘的援越抗美岁月》这篇征文完稿之时,徐俊彦老人还特地通过手机微信视频。向参加这次专项征文活动的铁道兵战友及其晚辈,转达了自己殷切的祝愿和希望。他老人家在微信视频中说:“尽管我们的部队不在了,但我们铁军的雄风还在,我们的革命精神将薪火相传,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是啊,徐俊彦老前辈说得对、说的好,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让我们牢记他老人家这发自肺腑的殷殷嘱托,把对援越抗美精神的感动化为行动,永远保持和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和一往无前、英勇顽强的铁道兵精神,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各自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