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耿金和 : 成昆铁路给我们家留下的传家宝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成昆专投

成昆铁路给我们家留下的传家宝

文/一师耿金和(二代)

今年7月1号是成昆铁路建成通车50周年,作为铁道兵的后代,伴随着成昆铁路建设长大的孩子,我们和父母亲一样对成昆铁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情愈加挥之不去,愈加刻骨铭心。

我们家最早几件物品“煤油灯、菜刀、木箱”都是成昆铁路建设时期置办的,父母亲用了几十年,一直舍不得更换,经常给我们讲这些物品的来历,给我们讲成昆铁路的亲身经历,讲铁道兵部队的故事。

1960年被铁道兵一师后勤部批准父亲的家属随军申请,母亲带着五岁的姐姐和襁褓中的我从遥远的河北唐山来到父亲连队所在地,云南禄丰县羊街的一师后勤部4033工地。

母亲给我们讲过初到部队的情景,连队附近一间还没有完工的平房,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连里木工班战士用两条长板凳和木板搭成一个大床,炊事员用砖头黄泥修一个锅灶,家里穿的、用的、吃的都需要现添置。

最早进入我们家的家用电器是煤油灯。

起初连队炊事员给我们送来一个马灯,但母亲用不惯又把马灯送回炊事班,母亲用几根细棉线蘸着唾沫搓成灯绳放入小铁盘,再倒入菜籽油,就有了一盏简易实用的煤油灯。从我记事起,家里晚上都是用煤油灯,母亲仿佛对这种煤油灯情有独钟。

成昆铁路沿线是国家最贫穷的西南边疆山区,交通不便,电力严重匮乏,我们家在云南十年几乎没有离开过煤油灯,床上一张小桌子,一盏煤油灯,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姐姐在灯下学习做作业,更多的是母亲和姐姐在灯下写家信,母亲说、姐姐写,写好后再念给母亲听。一师修云南省内铁路,成昆铁路十年,母亲随军十年没有回过老家,全靠写信千里传书。

1970年一师修襄渝铁路,一团驻扎武当山下老营,一直也没有离开煤油灯,母亲虽然还是喜欢用云南带来的简易煤油灯,但孩子都喜欢用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它不但省油明亮,而且还防风、调节方便。1979年父亲转业回唐山,我们家煤油灯才彻底淘汰。

煤油灯虽然最早被淘汰,但母亲和姐姐在灯光下做活、学习,写家信的情景早已定格在子女的心间,想起来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励志。

生活用品中最好的就是连里打铁班“铁匠师傅”们给我们家打的一把菜刀。

连队“铁匠师傅”不仅技术高,而且火候把握特别好,火热的工棚里,一截轨道钢烧红砸扁,在“铁匠师傅”锤下随心所欲,刀把、刀沿、刀刃恰到好处,造诣炉火纯青,真正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这把菜刀跟着我们家从云南到湖北,又从湖北到河北唐山,从部队到地方这把菜刀用了近50年,从来没有卷过刃,没有生过锈。

用的时间最长的家具就是成昆铁路建设时期添置的木箱。

1965年妹妹在昆明陆军医院出生,家里人多了,东西也多了,箱子就是家中最好的家具。由于铁道兵部队常年流动,箱子装东西又多又实惠,搬运装车也十分方便。从1960年母亲随军,父亲连队木工班给做了第一个箱子开始,我们家先后随部队住师后4033工地、一团宣威歌乐营、禄丰县城、一平浪、元谋等地,在云南十年间,家中添加了四个木箱。

1969年底,我们家和一团郑嘉森团长家,卫生队林医生家随一团第三批从云南搬家到湖北,三家人的家当就是十几个木头箱子。

这些木头箱子一直跟随我们家,伴随在父母亲和我们的生活中,2010年后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那几个箱子我们一个也舍不得丢掉,妹妹搬去两个收藏留做纪念,剩下的一直保存在家中。

不知为什么父母亲走了以后,有些东西我们送给亲戚,或给了收破烂的,但这几个箱子始终觉得它不是一般的东西,在心里有千斤重。有一次我收拾箱子,当看到箱子底部铺着两张成昆铁路时期的《铁道兵报》时,顿时感慨万分,五十年前的《铁道兵报》是宝贝,收藏它的箱子也是宝贝呀。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典礼在攀枝花隆重举行时,参加成昆铁路建设铁道兵部队大部分已经千里转战到新的铁路建设工地,虽然没有看到成昆铁路通车锣鼓喧天的场面,没有看到铁路沿线人民的鲜花和笑脸,但数万名曾经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指战员依然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落下滚滚热泪,我们铁道兵子女也为此欣喜若狂,到处奔走相告。

过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精神。每次我们看见成昆铁路时期留下的煤油灯、菜刀、木箱等物品,仿佛它就是1970年7月1号成昆铁路通车仪式上颁发给父辈的奖章,发给我们铁二代的成昆铁路建设纪念,是五十年前成昆铁路建设和铁道兵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耿金和2020年6月23日23点天津静海)

校对:心系远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