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部黄褐斑怎么办?针灸中药有奇招!

 永kzmznah1htt0 2020-11-25

   刘女士现年38岁,1年前脸上开始出现浅褐色小斑点,零星分布,当时也未予重视,只是买了一些美白类护肤品进行护理。今年暑假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去海边玩了一趟,回来后刘女士惊呆了,原来的“星星之火”开始出现“燎原之势”,脸上的小斑点变大成块状了,颜色也加深了。这可急坏了刘女士,于是开始寻找各种退斑方法,但都疗效不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女士听说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开设有“黄褐斑专科门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刘女士来到了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接诊的是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莫晓枫。莫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手段,辨证论治,以针灸结合中药进行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精心调护,刘女士整体气色明显好转,面部色斑也缩小了,颜色也变淡了。刘女士欣喜不已,决定继续进一步治疗。

   对于黄褐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都缺乏一个“重视度”。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莫晓枫指出,黄褐斑和睡眠质量、工作压力、月经情况、激素水平、体质因素都有相关性;现今社会,随着女性社会责任加重、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黄褐斑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逐渐加重,并且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失调、失眠等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十分值得重视。而中医对黄褐斑的研究及治疗由来已久,在战国至秦代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首次提出了黧黑斑(即黄褐斑)的证候,并详细论述了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很多女士也都尝试过中药调斑,但对于“针灸调斑”,还是有诸多疑问。

   对此,莫医师指出,在中医理论中,黄褐斑的形成,一考虑于脏腑功能失调,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则面部晦暗枯槁,或生黑斑,“有诸内必形诸外”;二现代女性生理、心理受到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情志失调,情志不畅,肝气不疏,气滞血瘀,易引起黄褐斑;三则体质差异,体质偏颇是损美性疾病产生的土壤,并影响其恢复。故而,在中医治疗中,首先通过中医辨证确定患者中医证型,再结合患者体质,对机体进行一个整体调整,在改善黄褐斑的同时,也改善其体质偏颇。

   而针灸调斑和中药调理机理有共通点,同时通过针刺手法差异和引经的选择,对局部血循的改善多有裨益,且它可以克服内服药常有药力不易到达皮损表层的缺点。当然,针灸与中药两者结合治疗,常可达到1 1>2的功效,但之于选取何种方法,还是两者兼用,还是需视患者病情而定。

此外,莫医师也温馨提示,无论“有斑人士”还是还“未加入”,日常调护还是必不可少:

1.避免日光曝晒,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或打伞;

2.慎选化妆品,不滥用化妆品;

3.饮食应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4.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分忧虑和过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心态;

5.调整个人习惯,睡眠不足、嗜食辛辣、烟酒、便秘等均是导致黄褐斑的原因;

6.适量的运动。

莫晓枫,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国家级名中医裘昌林主任医师。浙江省针灸学会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腧穴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委员。临床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头痛、眩晕、面瘫、三叉神经痛,慢性咽炎、鼻炎,慢性腹泻、胃炎,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肥胖、黄褐斑、痤疮,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顽固性失眠等;擅长辨病辨证结合,女性调护。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二下午、周五上午(湖滨院区),周四上午(下沙院区);

头痛专科门诊:周一上午(湖滨院区)

黄褐斑专科门诊:周三上午(湖滨院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