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ELN基因杂合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外侧癫痫

 baby诺安 2020-11-25

一、病例

先证者男性,22岁,学生,籍贯山东。因“双耳短暂嗡鸣1个月,加重伴全身抽搐半个月”于2019年9月12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父母为非近亲结婚。患者为足月顺产,出生时身长、体重、头围均在正常范围内,自小发育与同龄人无异常。年幼时无惊厥史,无头痛、脑炎、外伤史。患者于2019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耳嗡嗡声,持续时间10余秒,自行好转,未诉有其他不适,未予重视。约半个月后某天夜晚睡眠中再次出现双耳的嗡嗡声,声音逐渐增大,伴头部不适感,继而出现呼之不应,四肢抽搐,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全身发绀,持续2~3 min自行缓解,清醒后留有头痛,仅能记起发作早期的听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脑电图及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血化验指标如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生化等均未见异常,给予卡马西平(100 mg,每日2次)治疗。患者服药后2 d出现头晕症状,故就诊于我科。

患者一般情况:身高174 cm,体重65 kg。神经系统体检未见阳性体征。行脑电图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再结合患者头颅MRI未见异常及未有异常既往史,可初步排除继发性癫痫。追问病史,患者父亲在20岁左右时曾有过类似发作性双耳嗡嗡声,偶有继发出现意识丧失及肢体的抽搐情况(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口服托吡酯(75 mg,每日2次)治疗,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二、基因检测及突变分析

经全外显子测序及染色体拷贝变异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Sanger 测序对可疑变异进行家系验证。患儿检测到RELN基因的NM-005045:c.6068T>C存在杂合突变,其父亲的RELN基因为同一位点的杂合突变,并经过Sanger测序验证,得出患者基因突变来自父亲。母亲基因型正常,为野生型。该基因经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SIFT、Polyphen-2、Mutation Taster预测该变异具有致病性。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家族性颞叶癫痫7型,属于ADLTE。

对其家系进行询问,发现除其父亲外,未见其他人有类似症状。由于患者服用卡马西平出现不良反应,故换用左乙拉西坦(500 mg,每日2次)治疗,通过随访发现患者服药后未诉不适。在随访的4个月中,未再有癫痫发作症状,药物治疗后控制较好,期间复查脑电图未见异常。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外侧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DLTE)也称伴听觉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性癫痫(autosomal dominant partial epilepsy with auditory features),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性。其临床特征与普通颞叶癫痫有所不同,多为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表现为伴有听觉先兆或癫痫性失语的局灶性发作,可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多无异常,头颅MRI多正常,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敏感,临床预后较好

Michelucci等6]对33个ADLTE家系的127例患者发作类型进行了分析,发现伴有明显听觉先兆的局灶性发作最常见,整个研究中继发全身性发作占86%,还指出部分ADLTE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一般为散发性的,多在睡眠期间发生。该患者于成年早期首次发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以典型的听觉症状为主的简单部分性发作。其中1次夜间出现听觉先兆后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2~3 min自行缓解。患者父亲发作形式与患者相似,由此分析,该患者及父亲的临床表型及发病特点与既往文献所报道的ADLTE的特征相符。有报道称发作间期脑电图多无异常表现,少数可为颞叶癫痫样异常(主要为颞区的尖波或慢波)。有研究者发现ADLTE患者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特别是无明显海马硬化。

RELN基因位于7q22.1,由65个外显子组成,主要在脑中表达。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其杂合突变可能导致ADLTE(MIM: 600512), 而纯合突变则会导致小脑发育不全(LCH,MIM: 257320)RELN基因编码具有丝氨酸激活酶活性的分泌型蛋白reelin(一种由3 460个氨基酸组成的巨大的分泌蛋白),出生后主要由脑内的GABA能神经元分泌13],在胚胎发育时期参与神经元迁移和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等高度层状结构形成的过程,而在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中则发挥调控突触可塑性的作用17, 18, 19]。RELN基因突变会影响蛋白结构域的正确折叠,导致RELN基因重复序列的马蹄样结构改变(与reelin蛋白的功能密切相关),最终显著降低血清及脑中的reelin蛋白的水平,使神经元突触分子缺陷,导致功能改变,成为ADLTE发生的基础。ADLTE对药物治疗敏感,传统或新型抗癫痫药物(即使为低剂量)大多数能很好地控制发作,但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少数患者复发。

来自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53(08) : 582-58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