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服饰」维度上的中日韩三国:纠缠、区别、独立

 传统服饰 2020-11-26
(所有“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本文可能无法告诉你们中日韩三国服饰的根本性区别,只是告诉你网上流传的那些对比图的荒谬性。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话题,足够赚一套书的稿费。

PS:本文讨论的是中日韩三者,其中两两对比(如中韩)以后另文深入。

虽然可以预见评论区可以撕成一片,但是不在前面开宗明义还是觉得怪怪的。所以,让我们交流一下彼此的三观——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立性,也没有任何文化是孤立存在的。那些觉得日韩服饰是中国服饰的翻版、存货,以及人物中国对日韩服饰拥有版权的,本文都不适合你们看。

由于服饰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发展,参照网络对于这三者对比的惯例,本文讨论的日韩服饰定位为当代,中国服饰为广袤的无边无际的除清朝以外的中国古代(这段好像已经预示了什么)

轮廓论:你见过的世面太少

这张图由于线条之简单、印象之粗暴,自从百度贴吧可以涂鸦以后,不会转发图片的人也会自己拿鼠标画一个,以至于广、为、流、传!姑且称之为“轮廓论”吧。

的确,很多不懂服饰的人,会觉得这张图好有道理的样子啊!这大约就跟我看引力波、电磁波难道你们不是一回事是一个心情的,总结来说就是,我哪是门外汉啊,我简直拿着骰子当GPS啊!

△ 中村里砂(努力找了一张轮廓相似的图)

然而,服饰的穿着轮廓是很自由变化的,哪怕它是一件盔甲,也有不同形态。

比如那张“和服”轮廓,只有穿着大振袖的妹纸,作出夹腋且小臂平举还要手抓着袖子的姿态(听起来就好累),才会呈现出那样的的效果。然而,大振袖虽美,但是穿着并不广泛。更何况,和服不仅有男女装分,还有公家武家两个大体系,层层往下之后又限定穿着者身份以后,才是大振袖。以偏概全你可以说是为了取代表性,但是就算是大振袖若不是为了充分展示花纹,也不会出现这样的轮廓的。
对,韩服裙撑是越来越大了,尽管近年又有点收回去了,但是那个轮廓也不对。韩服是从裙子开始蓬的,人家的衣服还是很修身的好么!从头长得像一口钟的,是吃藕上天的某些斗篷啊!(见《斗篷上天啰!不仅统一满汉,还带来最丑陋的冬天!》)
而且,韩服真的没那么蓬!
△ 韩国组合A Pink

短衣长裙的韩服虽然常见,穿着普及的程度肯定比前面的和服大振袖高多了,但是真不表示人家就那么一个款式。其他款式也都不走蓬蓬裙路线哦!(回复“韩服”了解更多)

至于中国服饰部分,竟然是窄腰大裙摆,窄袖根大袖口。这是宋城、横店、象山影视城表演服装的配置啊!别说我不答应了,那些整天被我吐槽的汉服爱好者们估计也不会答应的。

然而,那就是这么多年我们古装剧孜孜不倦教导下的人民审美。
这种既画不对和服,又画不对中国服饰的,就不要假模假式地给我标注部位名称了好么!

衣领论:你瞎我不瞎啊

下面就扒到另外一类对比图了,主要用力点在衣领。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大家忽然变得很在乎这个“y”字型的领子了。对!大家不在乎这个领子的发展内因和外因,也不在乎领子的结构和工艺,只在乎它的“Y”的尾巴是往左还是往右。干嘛呢?上天啊?是的,人家说了,万一方向反了就是死了、可不就是上天了呗,还能辨别是不是我族类呢!

我从未见过如此单细胞理解事物的智商!

下次大家画图的时候找个有生活常识的人来吧,以上所有的领子角度(指的是领子部分与脖子的角度,而非领子和领子的角度),除了橘红色的那个和服,都是不会在真实生活中出现的。为什么说只有那个橘红色和服成立呢?因为和服的特殊穿法——
和服的领子更平缓,更接近肩膀的角度,所以会露出更多的脖子来,而非包裹住脖子。所以回过头去看上面那些图,尤其那张黑白线图,有画出这点么?就这样的观察力和刻画能力,装什么好为人师啊!

和服的平铺图的衣领更接近对襟,领子呈现的“V”字形是角度更小的锐角,也有人管这个叫浅交领(民间叫法)。然而,它穿好以后确实和韩服差不多的角度,那么多出来的领子就去了脖子后面,这也是和服还会露出一截后背的原因。
现在我们明白了,虽然这些图不是一个人画的,但却是一样的瞎啊!

接着说中国部分,将“y”形都画成了曲线,就为了证明所谓的中国服饰比较柔和?那人家韩日穿的也不是纸壳服饰啊,人家也是软的料子啊,哪怕浆过的料子也比纸壳好一点吧。

而款式上的区别,这两张对比图都只画了部分而难以确定具体所指的款式。虽然都刻意好像画了点款式区别出来,又畏畏缩缩不敢画全貌,就上面流露出来的信息,能符合这样局部的似是而非的服饰可是很多的。
△ 孔府旧藏服饰

上面这件中国的,是不是就很像黑白线图里的日本呢?

而韩服都不约而同被强调了它们领子很短,还喜欢装饰蝴蝶结这个特点。然而,都没画对蝴蝶结!也是愁死我了这眼神啊,画画的时候找到鼠标了没,就瞎画。
韩服的蝴蝶结绝没有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大,近年有变小的趋势。其次,韩服的蝴蝶结是只有一边的蝴蝶结,不是对称的两个耳朵。人家都把蝴蝶结别胸前了,你还看不清楚?还要画错?

无论是较短的赤古里,还是相对较长的唐衣,都不是这两张图里画的那种样式。所以,这究竟是打算画啥呢?

实体论:你到底想说明啥?

最保险的办法来了!
就是从分别用关键词搜点图片出来,然后拼在一起嘛。区别是啥?自己看吧!所以,是看不起我们不会用百度、谷歌、必应、搜狗吗?

使用这个方法势必就会遭遇到一个问题:大家款式都不少啦,你要选哪一个款式放进那个框框里?用什么依据选啰?想突出对比什么?想说明什么?(我只擅长一种拼图,就是拼起来告诉大家你们之间有多相似)

这种对比方式的看起来信息量是最大,其实反而是最模糊的,这种模糊背后却是偷懒和逃避去解释。如果真的要用实体去对比,不如去找各种同框吧!中日韩人民又不是相隔多远啊,山水总是有相逢的。
同框相比那种拼图的人任挑一张拼图有几个公平之处。一个大家条件同样,一样的灯光一样的摄影师;还有一个是大家场合相同,挑出来穿的都是大家觉得适合这个场合的服装,就不存在田忌赛马了。当然,那种大家都是瞎穿的,穿着人自己也是一笔糊涂账的就不在此列了。

中日韩的服饰区别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大约就跟我要去问人家引力波和电磁波区别是啥一样,被问的专业人士估计能被气死,一种无处下嘴的感觉,只能看着我觉得我真的是蠢爆了!答案当然就是他们全方位的无死角的该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啊!(由于我们开头对于中国服饰的定义太过宽泛了,这里说的主要是韩日)

汉服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人在汉服的基础上加入自己民族的文化,也就成了现在的和服,而众所周知的韩服,则是在明朝的明袄上逐渐演变而来的。

这样的论调是不是很常见呢?中日韩的服饰本来一点也不难分,就是因为这些搅屎棍言论才让人晕乎乎的,开始拼命找日本、韩国身上的关于中国的影子。

呵呵哒!现在的日本、现在的韩国服饰,自己服饰史的影子都不一定能找到,你还要去找人家远房亲戚隔壁邻居的影子,这位老王够自恋的哟!回到本文的开头说的了——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立性,也没有任何文化是孤立存在的

就现在呈现的中日韩服饰来说,如果还有什么令你感到眼前一糊的,要么是你瞎了,要么是其中个别出现了偏差,坐标轴没好好呆在自己应该的位置上去了其他地方。
好了,本文只是开端,因为我们下次就谈谈你们天天喊着分不清楚的韩服和明代服饰,究竟是谁偏离了位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