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栏目调整说明:历史、传统、古风,我决定好好表达这些……

 传统服饰 2020-11-26

本文是关于公众号里子栏目调整的一个小说明。

很多时候关于服饰纷争,往往是因为无法彼此定义历史、传统、古风等等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落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双方不仅谁也没有说服谁,甚至是双方都在说话却都没有听对方说啥。

所以将这些分成不同的小栏目,单纯地只在彼此自己的框架里表达和评论。希望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也达到真正的圈地自萌。

目前已有的栏目是——

剧说服饰史

从服饰史的角度点评古装剧里的服饰,每篇只选取1-2个切入口,从影视剧到服饰史搭建一条桥梁,希望让看剧的人多一个信息扩充的途径。

已有文章:

“汉服”溯源

从汉服流行款式出发,主要分析其在汉服圈内的发展脉络,及其与服饰史的关系。这个栏目是希望在一些朝代服饰和服饰名词上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已有文章:

传统的服饰

从“传统”本身的定义出发,了解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里服饰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服饰遗产”。

已有文章:

古风新潮

流行文化里古风潮流的服饰部分,写文方向仍在探索中,目前会侧重于分析古风服饰里的创新设计。(而古风中挪用服饰史词汇造成混淆的部分,因为与汉服重叠,会放入“‘汉服’溯源”栏目中)

已有文章:

以上是调整,是探索,也是反思,感谢大家的支持。

当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个栏目文章,依然会遇到自己想写的东西就写,比例也不会太低如果有哪些领域令我感到值得认真表达,可能也会整理成小栏目。

*  *  *  *  *  *  *  *  *  *  *  *  *  *

技术如何与艺术交融?古人的回答是,丝绸服饰!》里最后的那句话,依然适合此时此地——

我从未曾想在自己爱好的领域里

对错误、对抄袭、对各种乱象让步。

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作为一个民科,

我用“科”要求自己,

我用“民”洒脱自处。

共勉。

(欢迎投喂民科,点下面“喜欢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