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峇雅:在岁月里变化,在时光里妩媚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③

 传统服饰 2020-11-26

本文是《马来人的传统服饰:一份不完全的服饰科普文章》连载的第3篇。

作者: Baba Andre Hon from Penang

马来女性的传统服饰有古笼服(Baju Kurung)和可峇雅(Kebaya),古笼服(Baju Kurung)的介绍见《古笼服:从以布遮体到到“封闭的装束”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②》。

可峇雅

其次是可峇雅(Kebaya),可峇雅是马来群岛最常见的传统女性服装。这种服饰起源于印度尼西亚,印尼穿着这种服饰的女性要多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当然在新马地区,可峇雅也非常受马来女性的钟爱,地位仅次于古笼服(Baju kurung)。

可峇雅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要略晚于古笼服,15世纪中期同样也是由来到马来群岛做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带入当时的爪哇岛,并被当时的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王朝(Madjapahit dynasty)贵族社会接受。

※划一个重点:此时的满者伯夷王朝尚未完全皈依伊斯兰教,依旧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爪哇人皈依伊斯兰教的时间要晚于马来人,16世纪,马打蓝苏丹国(Saltanah Mataram)统一了爪哇岛,爪哇人才开始大规模皈依伊斯兰教

△ 穿着爪哇式可峇雅(Kebaya Jawa)的爪哇女性,荷属东印度,19世纪末

可峇雅(Kebaya)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Abaya”或者“Haabaya”,在阿拉伯语中,“Abaya”原本指的是阿拉伯妇女穿的一种对襟长罩袍

这种长罩袍传入爪哇岛以后,开始在满者伯夷王朝的宫廷流行,并迅速流入马来群岛民间。16世纪中叶经由廖内-林加群岛(Riau-Lingga Archipelago)从当时的苏门答腊岛传入淡马锡地区(Temasek)

※即现今的“新加坡”和马来半岛南部的柔佛(Johor)地区,并开始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婆罗洲)流行。

△ 穿着可峇雅(Kebaya)的柔佛苏丹后妃,丹麦的塞西莉亚·凯瑟琳娜·兰格(Cecilia Catherina Lange of Denmark),柔佛苏丹阿布·巴卡尔(Sultan Abu Bakar of Johor)的第二位后妃。她是一位丹麦商人与柔佛当地的华人女性所生下的后代,照片摄于1870年。

最原始的可峇雅和阿拉伯人的Abaya长罩袍在样式上非常相近,最初这种服饰会长至脚踝,17世纪后期开始可峇雅的长度开始慢慢的缩短,并缩短到了膝盖稍微再往下的一点点的位置,这种样式的可峇雅马来语叫做Kebaya Labuh,意思是“长款可峇雅”,这种可峇雅是新马印三地所有可峇雅款式以及土生华人的长衣(Baju panjang)的源头所在

△穿着Kebaya Labuh(长款可峇雅)且头上披上了马来式披巾(Selendang)的马来女子。

图中的模特上半身的可峇雅,下半身的纱笼以及披巾都是由马来西亚本地生产的宋吉绸(kain songket)制作而成,摄于1990年代。

△ 当代穿着Kebaya Labuh(长款可峇雅)且肩部披着马来式披巾的马来女子,摄于2019年 Photo via. Facebook

和之前提到的古笼服(Baju kurung)一样,可峇雅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开始流行之后,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出现许多的变化,用狐狸大大的话说,就是:一种服装它不可能“冰箱”的太久哈哈哈哈……

马来人的这种Kebaya Labuh(长款可峇雅)从柔佛和淡马锡传播到了马来半岛的其他的地方之后,同样因地制宜(?),慢慢地发展出了两种不同的可峇雅样式,一种是马六甲的土生华人/峇峇娘惹(Peranakan Cina/Baba Nyonya)最原始的娘惹式女装长衣(Baju panjang),另一种是马来半岛中部雪兰莪(é)地区(Selangor)的雪兰莪式可峇雅(Kebaya Selangor)

长衣(Baju panjang)


长衣(Baju panjang)这种娘惹服饰就不用多说了…之前写土生华人的服装的文章中有提过(相关推文见《峇峇娘惹们的服饰:南洋岛屿中的一缕薄纱 | 围读服饰史》),看过08版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的小伙伴也粗略的知道一些年长的娘惹女性会穿着这种服饰。

长衣(Baju panjang)现今在马六甲,新加坡,槟榔屿的一些土生华人的正式的场合和聚会上依旧有一些女性会穿着。它在款式上与马来人的Kebaya Labuh(长款可峇雅)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些娘惹女性会在长衣(Baju panjang)里面穿一件打底的衬衣,马来语叫做Baju Dalam(衬衣)

△ 穿着长衣(Baju panjang)的土生华人女性,新加坡,1900年代

△ 08版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的花絮照,中间的女演员李茵珠(剧中的陈老太)穿的就是长衣(Baju panjang),并在长衣里面套了一件Baju Dalam(衬衣)

雪兰莪式可峇雅(Kebaya Selangor)


接下来就是雪兰莪式的可峇雅了(Kebaya Selangor),这种可峇雅是我早期做马来服饰的研究时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因为它和传统的长款可峇雅(Kebaya Labuh)长得真的实在太像了…包括我的许多研究马来服装的马来族朋友,都说这两种可峇雅在样式上基本上差不多▼

△ 雪兰莪式可峇雅(Kebaya Selangor)藏品, 马来西亚国家纺织博物馆 (National Textiles Museum of Malaysia) 藏

△ 我死噜_(:з)∠)_

他们的区别在哪呢?根据我马来族朋友给我的重要线索,雪兰莪地区的马来女性在穿可峇雅的时候系衣领的习惯与其他地区的马来女性存在着差别,因此一些雪兰莪式的可峇雅在裁制衣领的时候,会与传统的长款可峇雅存在一些区别。

Okay,fine,Bagus_(:з)∠)_让我们放大两张照片,一张传统的长款可峇雅一张雪兰莪式的可峇雅,来让我们看看里面的区别是啥(虽然我有的时候觉得这个区别真的实在太太太太太小噜)

没错,这就是他们存在的差别_(:з)∠)_,真的感觉这种差别真的好小好小好小,平时不注意看真的很难看的出来……

传统的长款可峇雅(Kebaya Labuh)在穿着的时候,两边的衣领会稍微交叉一点点,有点像传统中式服装中所提到左衽和右衽(?)顺带一提,在穿着长款可峇雅的时候,类似于传统中式服装中的左衽和右衽的穿法都是正确的,依据你的心情来定。

而雪兰莪地区的马来女性,在穿着可峇雅的时候,习惯不交叉衣领,从而形成了一种两个领子互相对称的有点像大写Y字母的领子,一些可峇雅为了适应这种穿着习惯,从而改变了衣领的设计。形成了雪兰莪式的可峇雅(Kebaya Selangor)。

不得不说雪兰莪的马来人真的很会玩很会抠细节_(:з)∠)_

△ 穿着雪兰莪式可峇雅(Kebaya Selangor)的马来女子,照片拍摄年代不详

△ 穿着雪兰莪式可峇雅(Kebaya Selangor)的马来女子,Photo via.ins

当然除了这两种可峇雅的变体形式之外,可峇雅在传入马来西亚北部地区(譬如霹雳,吉打,玻璃市)之后,依旧…还是…发生了…变化…是的,它在放量上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说一种服饰不会冰箱太久真的是不会错的),衣服变得越来越宽松,同样袖子也变得越来越大。

这种样式的风格在1890年-1920年的马来西亚北部地区到达了最高峰,并一度开始大规模的反方向传入马来半岛中部地区。从当时的照片上看,当时的马来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在穿着上非常的宽大臃肿▼

△ 1919年的马来女性,左边这位美女的可峇雅可以说真的很宽大了_(:з)∠)_…图片来自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的网络图书馆

短款可峇雅(Kebaya Pendek)


在这股疯狂的放量风潮席卷全马的马来社会同时,可峇雅在衣长上开始慢慢的收短。(马来人真的很会玩)从1900年开始,许多赶时髦的马来妇女将自己可峇雅的长度缩短到了下腰,这种可峇雅同样有了一个新的名字:Kebaya Pendek(短款可峇雅)

△ 1950年代穿着Kebaya Pendek(短款可峇雅)的吉兰丹马来女贵族

△ Kebaya Pendek(短款可峇雅)藏品,台北沙雅玛艺术坊 藏

没错,可峇雅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除了以上的这些之外,从1870年开始,来自印尼的可峇雅风潮再次传入马来半岛。并出现了像蕾丝可峇雅(Kebaya renda),老式洋布可峇雅(Kebaya biku)以及绣花可峇雅※也可以叫做娘惹可峇雅(Kebaya sulam/Kebaya Nyonya)等等一系列的可峇雅形式,想要了解这些请点击我之前写的文:《峇峇娘惹们的服饰: 南洋岛屿中的一缕薄纱》

△ 穿着娘惹可峇雅(Kebaya Nyonya)的土生华人女性,1990年代

传统马来女装的介绍就到这里了。

(本篇完,待续……)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传统服饰】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