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习作回归生命的原点

 胡宇130 2020-11-26

王崧舟老师曾说:“初读阶段,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通课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王崧舟老师的教学风格有两个概念:本色语文和诗语文。如何回归语文本真,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色,重寻语文来时路,这直是他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探索与实践的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滅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王崧舟老师《亲情测试》作文讲评课教学过程:

一、写下五个你最爱的人的名字

二、在五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三、在四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四、在三个你最爱的人中划掉一个

五、将最爱的人全部划掉

六、写下感受,交流习作

七、给习作取题目

案例剖析:上课开始,师生似乎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游戏,写出世上自己最爱的五个人,说说理由,显得轻松而理性。          在五个最爱的人中划去一个是游戏的规则,也符合生活的法则,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因为学生与五个最爱的人都有难以割的情结,因而心情显得凝重起来。

当划去第三、第四个最爱的人的时候,不仅是在触及学生伤痛的心,而且是在提升学生读亲情的感悟。割舍亲情令人心碎,但为什么?却“不知道”。在老师的点拨中,学生明白了爸爸交给的是生命,是永远的爱;老师给的是求真的知识与力量,是无私的关心这使人感到,高质量的教学往把所爱的人全部划去,亲情的激荡已达高潮,感情已成熊熊烈火。这里情理交融的。

把所爱的人全部划去,亲情的激荡已达高潮,感情已成熊熊烈火。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感悟亲情友情可,一旦失去,人如置身孤岛;或落为孤儿,心被掏空;或坠落大海,被大海所吞噬,从而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二是提示学生把真实准确表达此时此刻心情的词句立即记下来,已经为习

作做准备了。

最后一个环节,其特点就是在习作实践中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指导。作文指导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步进行的。当一个学生在读自已作文的同时,别的同学赶紧记下对自已有用的词句,然后进行修改,给自己的作文命题。

这启示我们进行作文指导时,首先是师生心灵的呼唤,情感的激荡。在“亲情测试”过程中,我们清晰地见到了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条清激的小溪,没有污染,清纯透明。当老师令他们把最爱的人一个个划去的时候,许多孩子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再也难以抑制情感的闸门。于是作文的通道被彻底打通了。

课标说,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个课例所昭示的不尽然如此,作文指导的过程也是促进语文素养综合提高的过程。

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教学三问》掷地有声,一问写不出作文真的是因为孩子没有生活吗?二问一定要写有意义的生活吗?三问为什么发现不了有意义的生活?习作都是孩子们在写自己的常态生活,真正体现了真性情,真感觉。从这个角度来看习作真的不难。真的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如《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一、以生为本,真情实意先于习作技巧

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写作兴趣,关注写真情,达实意。关注学生的生活,让习作素材从生活中来。让学生学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习作立足于表达自我。余秋雨先生在《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中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学生“不会表达自己”,不会实话实说是悲哀的事,这不只关系到作文,还会关系到健全的人格的养成。

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写真情,达实意。有的专家教师从习作技巧上给予学生以指导。但从所有专家教师的课上,可以感觉到有两点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对于不同年级的孩子习作教学的侧重点应该不同,如在三年级刚刚接触习作时,应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他们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升孩子们习作的自信心。到了中高年级在关注学生写真情、达实意的基础上要给予适当的习作技巧的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习作困难生,更应该如此。总之习作须以表达技巧为辅,以表达生命的真切体验为依归。

二、阅读与习作密不可分

听了很多专家教师的课和报告,都提到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表达。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也提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如今我们会发现周围的许多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阅读了,从低幼阶段的绘本阅读到小学的小说故事的阅读,再到古诗文经典阅读,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应该是依附于阅读之后的一个表达的需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文章是浓缩的智慧,恢宏出历史的痕迹。自古文章就承载了人的情感,亦是历史的依托。“学”似步步脚印,朝朝暮暮必登顶峰。“导”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终成沧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