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才能使别人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今天呢,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们如何“欲贬先扬”,完美规避沟通中可能出现的冲突这一点。

1

我的学员李莫所在的建筑公司最近接了一项管道线路工程,李莫被派去指导日常施工。

这天,李莫发现在一个转弯的地方,管道摆放与管沟走向严重错位,于是命令工人们返工。工人们解释说是施工经理让这样摆的,李莫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工人们想偷懒,居然拿施工经理来压自己。于是就大声呵斥工人们,强令他们重新摆放。

“李莫,这事儿你怎么没按照我的要求做?”施工经理视察工地时发现了异样,就气冲冲地跑来问李莫。

“经理,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管道摆放与管沟走向严重错位,我认为这是重大的施工事故。”李莫一脸坦然,展开手中的设计图指给施工经理看,“你看,管沟是严格按照图纸开槽的,但管道却没顺着管沟敷设,这施工图还是你亲自设计的,这些管道的位置和你的设计根本就有冲突。”

施工经理听后更生气了:“我设计的图纸我能不知道吗?回填、夯实的时候,管道的位置肯定有变动,这个错位是我故意留下的,你怎么能随意改动呢?再说了,即使施工有问题,你可以先跟我说,但不能擅自改动。你被解雇了。”

听了经理的解释,李莫一时愕然。


“只有这么做才是对的。”说这句话的人,往往太过自负而不自知。很多人因为这句话与升职失之交臂。

像李莫这样血气方刚没什么不好,但当你振振有词地说着你的见解时,有没有想过出错的可能是自己?有没有注意过上司的脸色是不是很不自然?你的刚愎自用不仅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很可能会挫伤对方的颜面,让他觉得难堪,进而恼羞成怒。

自负的人心高气傲、自视过高,总爱抬高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这种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也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做人不要太自负,一定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交流意见的技巧。

哪怕明知上司说的是错误的,懂得职场艺术的人也不会直接指出上司的意见,而是委婉地提醒:“我觉得您的想法很棒,如果能这样会不会更好些。”先捧一下你的上司,再提出你的观点,会更容易被上司所接受。同时上司也能从你的建议里看到自己的错误,并感激你为他留了面子。

2

想必读者都熟悉《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知道自己不如徐公长得漂亮,但从妻、妾、客人嘴里得到的答案正好相反,于是他悟出:妻是因为偏爱,妾是因为惧怕,客人是因为有所求。于是他以生活小事类比国家大事,劝谏齐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给别人提意见,是担心别人的错误做法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因此给他指出来,以期改正。由于提意见要揭示人家的过错,暴露人家的短处,这就容易引起对方不高兴,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提意见使对方产生抗拒心理,一是因为对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过来会否定你的意见;二是对方气量较小,听不进不同意见,难以做到闻过则喜;三是虽然愿意接受你的意见,但你说话的口气使人家难堪。

怎样才能使别人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第一,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提意见的出发点必须是为大局着想,而不是为反对而反对。像开篇故事中的李莫,他最开始发现“错误”并试图纠正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当他认为工人们是拿施工经理“压”自己时,愤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他提意见的动力。

第二,避开风头,寻找时机。别人最开始敲定决策时,一定有自己的“深思熟虑”,这时候贸然进行劝说,一定会激起强烈的抵触情绪。你可以在对方心情轻松的时候或在较为随意的场景中向对方说明你的看法。

第三,委婉进言,讲究方法。试想如果邹忌对齐王讲一通大道理,直言相告,齐王还能从谏如流吗?即使齐王勉强听从,也未必会下决心纠正错误。邹忌从生活琐事切入,既增加了说理的趣味性,也保全了齐王的脸面,使齐王在愉悦中领悟了邹忌想要说明的道理。


3

接下来,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在这个例子中,主人公的错误到底是出在哪里。

在办公室,主管后勤的黄麦,边看采购表边对自己的同事小娜嘟囔:“我的天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居然订了一批无线鼠标,无线鼠标哪有有线的好使?”

小娜不服气,说:“可无线的很方便啊……”

黄麦还是不依不饶地说:“无线的又贵又不好使,真不知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小娜生气了,没好气地说:“你觉得不好不代表大家都觉得不好,这可是老板同意采购的!”

相信看完这个案例,谁是谁非,大家在心里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

“我的天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是对很亲密的人,以后就不要随便说了——这句话不是不能说,而是要看对谁说。亲朋好友熟悉你,知道你没有恶意,也就那么一说,所以不会为这句话感到不快。但其他人在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认为你在埋怨他们。因为这句话包含着“你没有错,错在别人身上”的意思,没人愿意背“黑锅”,也没有人愿意待在一个喋喋不休抱怨的人身边。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句话被你说了几遍后,别人的情绪会变得焦躁不安,脾气越来越差,这些变化的诱因都是“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带来的。人在应激环境下,神经体液系统都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对自身的身体状态形成影响,这就是“情绪的自我干扰”,也可以说是潜意识不断暗示自己的后果。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啊”这句话,无形中会增加犯错者的压力,进而让对方对你产生敌意。如此一来,可能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想要改变这些,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果你要纠正别人的错误,就不能语带不屑或讥讽,而是要运用技巧,才不会得罪对方。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我们要比人家聪明,可是你却不能告诉他你比他聪明。”如果你不认同别人的观点,可以用和缓的语气来表达:“好吧,或许我是不对的,但我们可以一起看看这方面的情况。”

同时,即使你认为别人错了,事实未必就是你对。人们的观念随时在变化,十年前认为对的事,现在来看却似乎是不对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刚出现的时候,大家纷纷摇头表示不理解,但过去了一段时间,随着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个理论。就连被爱因斯坦自己否定的“最大错误”宇宙常数,最新发现也有可能是认识宇宙的一个深刻见解……苏格拉底经常跟门徒这么说:“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大部分人不会比苏格拉底更聪明,所以也判定别人就是错的,特别是用挑剔的语气说出“我的天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选择用包容融化干戈,用和平覆盖瑕疵,你便会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快乐,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世界。包容了一个苦难,你就增加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包容了一个人的缺点,你就多了一份舒适;包容了一个人的愤怒,你就拓宽了一次胸怀。


想要

找到方向,走稳每一步?

提升能力,胜任好工作?

打造优势,无法被取代?

解决职场路上

沟通、择业、效能等问题

迅速实现升职加薪

拥有成功幸福的职业生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