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崩溃了?也许你也被“滑坡谬误”骗了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你好,我是V姐。

前两天有个学员特别着急地来找我说:

“V姐,下个月集团公司领导要来我们公司考察,经理让我给他做一个关于最近项目成果和存在问题的汇报PPT。

我从来没做过这个类型的PPT,如果做的不够出彩,或者在ppt里说了什么不该说的,经理一定会推到我身上。

到时候我就会给集团领导留下很坏的印象,他们很少来视察的,我就没什么翻身的机会了。

那我估计在这家单位
也混不下去了,想到这些就好焦虑,根本没法往下做PPT,周五就要交了,怎么办?
集团领导来检查,是个露脸儿的好机会,但要出了什么纰漏也确实会牵扯的更广,但PPT做不好就一定会在单位呆不下去么?

这倒未必,而且这个PPT也未必就做不好。

但我也理解,在这种机遇与挑战的压力下,她的情绪早就失控了,这时候的她就只能看到那些最坏的可能性了。

你在工作中是否也有过这种“情绪脱缰”的时候呢?

比如接到自己不熟悉的任务陷入恐慌焦虑,遇到让自己火冒三丈的事儿觉得难以容忍,或者尝试解决问题却无果陷入无限的自我否定等等?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只能看到最坏可能性”,进而情绪崩溃呢?


这是因为在压力下,一个人人都会中招的思维陷阱,就会一脸坏笑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勾引我们神不知鬼不觉地踩进去,它就是“滑坡谬误”。

滑坡谬误简单说就是把“有可能如此”当作“必然如此”,然后进行一连串的推演,最终得出一个可能性很低的极端结论的过程。

它的基本结构,就是一连串的如果A就会B,但B不过是A众多后续可能性中的一种。

比如我们都特别熟悉的“家长金论“:

“你可得好好学习呀,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一本大学,进不了一本大学你就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得去扫大街!你是想扫一辈子大街么?”

滑坡谬误也常常被用在电影电视剧或者广告中。

因为如果这个从A到B的可能性非常低,它的荒谬感就显现出来了,就会很搞笑。

比如我看过一个外国有线电视的广告是说,如果你的有线电视没费了,那你就会很无聊,就会去异国风情的海岛旅游。

如果你去异国风情的海岛旅游,你就被异国风情的奇怪虫子咬到,你的脸就会肿。

脸肿了就没办法和护照比对,你就回不了国。

你就只能一辈子肿着脸在海岛打鱼,被当地的小孩子欺负,给你起外号叫“胖头鱼”。

为了不当胖头鱼,快来给你的有线电视充费吧!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有有道理又荒谬。

而滑坡谬误真正的恐怖之处,其实在于单个从A到B的可能性,低的还没那么明显,但一连串推演下来,可能性就很低了的情况。



就像关于工作,我常常被学员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不是只能离职了?”,这个前半句有很多形式。

比如得罪了领导,是不是只能离职了;同事是关系户,自己上位困难是不是只能离职了;

自己学东西慢,是不是只能离职了等等。

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一定能给出一串看似合理,但却步步都在滑坡的推理。

关于工作,你的焦虑是什么呢?


有时候我们身在其中确实很难看出破局之道,不妨扫描文末咱们职业辅导师的wei信。

让他帮你一对一的分析现状、找到症结,给你有针对性的破局策略,让职业发展不再是难题。

滑坡谬误这个坑这么容易踩到,是因为一方面,这种一步步推理的形式很符合我们“理性脑”“追求秩序”的习惯。

另一方面,这种通过高延伸把事情往坏处想的过程,能够消减人对未知的恐惧,带来“感性脑”特别喜欢的确定感和安全感。

但这样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看事物的视角,随着推理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小。

从而对可能性很低的事情反而深信不疑,陷入消极情绪,并且会忽略到那些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所以它的危害其实是很大的。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滑坡谬误,拯救情绪、解决问题呢?

给大家一个小方法——“防崩三步曲”,来挽救你濒临崩溃的情绪:

第一步,接受最坏的结果。

滑坡谬误之所以可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结论是一步步推理出来的,所以理论上它也是有可能性的。

如果你去跟陷入滑坡谬误的人说,“不要钻牛角尖,多看看其他可能性。”

他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你怎么知道我的这种可能性不会发生?”

所以当发现自己盯住最坏可能性的时候,不要急着扭开头,先试着直面它,看看它到底有多可怕。

成龙在拍《警察故事》的时候,有个动作是要从几十米高的地方跳下来;

还要用身体穿过很多380V的电线划出火花,然后砸碎玻璃棚子才能落地,成龙在采访中说他自己当时也怕的不行,但大喊了一声“死就死吧”就跳了下去。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对最坏的结果都不再畏惧,平静和勇气就会回来了。

比如开头那个例子,我就问这个学员“你说的在单位混不下去了具体指什么,是说会被开除么?

”她说,“那倒不会,我们单位偏体制内,不轻易开除人。“

我接着问,“就算你真的混不下去了,被开除,或者自己想走,出去之后会找不到工作么?”

她马上答到,“那也不至于,当初进这家单位的时候手里也有几个别的offer,所以应该也是能找到的。”

说完这些,她的语气就放松多了。




第二步,可能性推演。

看透最坏结果之后,我们就要回到理性分析层面,直接攻击我们推理过程中的必然性了。

这一步需要我们拿出一张大纸,或者新建个思维导图

先把自己推理的每个环节都写上,从A到B再到B1这样。

然后一步步地去评估一下从A到B,从B到B1的可能性,比如是8成会发生,还是2成会发生,并且看看除了B之外,是否还会有C、D、E、F等其他可能性。

当我们用这种二维的方式直观地看到还有其他可能性,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情绪上了。

比如开头的例子中,也有可能她PPT做的很好,集团领导表扬了他们经理,她从此成了经理的心腹。

或者她PPT虽然做的不好,但她们经理为了不让自己因此挨骂,就帮她修改PPT,从此她就具备了做好PPT的能力等等。


第三步,是用奇迹问题驱动行动。

接下来我们要专注上一步中你觉得最好的结果,然后问自己一个奇迹问题:

“如果这个结果实现了,是因为我做了什么?“

比如开头的例子中这个学员觉得最好的结果就是集团领导认可了她们的工作,而且提出的每点质疑她们都能接的住。

为此,她需要先从集团领导关注的角度,梳理一下她们近期的业绩以及可能被质疑的点。

按照对她们最有利的方式搜集一下数据、组织一下语言,形成大纲跟经理确认。

再去向自己集团的小伙伴打听一下这次来的领导喜欢的汇报风格,有没有他们看惯的模板等等;

来完成这个PPT,并不断修改完善。这样梳理下来她就有了行动的动力和方向了。



最后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我们有时在压力下只能看到最坏的结果,情绪崩溃,是因为陷入了“滑坡谬误“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既符合理性脑的秩序需求,又符合感性脑的确定性需求,很具有迷惑性。

要想攻克它,防止情绪崩溃,可以试一下”防崩三步曲“:

第一步,接受最坏的结果,让自己心里有底儿;

第二步,可能性推演,理性地梳理各个环节必然性的百分比以及其他可能性;

第三步,用奇迹问题驱动行动,找到最好的结果

问自己一个“如果它出现,是因为我做了什么”的奇迹问题,然后从其中最容易的环节着手,行动起来。

~~我是V姐,在个人发展学会,我们一起成长,不断精进~

《14天沟通力提升训练营》
【工作篇】思维升级课试听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