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1955年63年前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学习年代

 爱美诗谜梦幻 2020-11-26

2018-01-12 09:23:3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任梦璋


  2018年我想用三个单元归纳我的三个时期,第一次是青年或早年的学习时期,第二个是中年或鲁美任教时期,第三个是晚年65岁退休以来。

  我,1949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1950年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绘画系,是徐悲鸿先生创办的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批毕业生。至今徐悲鸿院长亲自给我们上大课的情景历历在目,后来专业师从董希文、艾中信。1953年毕业后分配至东北美专(今鲁迅美术学院)任教。

  1955年至1957年有幸受业于文化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班上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有冯法祀、侯一民、何孔德、高虹、詹建俊、靳尚谊、王德威、汪诚一等二十多人。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后返回鲁美,并将马克西莫夫的教学理念、创作观念带入到鲁美的教学实践中。先后撰写出《苏联专家这样指导我进行毕业创作》《马克西莫夫的油画教学》等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敏锐的观察力,对人文知识的教育,培养有渊博学识的艺术家。在长期的教学及创作生涯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面貌的艺术风格。此后任教于鲁美长达45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和鲁艺精神的陶冶下,我在从事专业教学及创作种,都始终把艺术作品思想内涵放在首位。鲁艺的传统赋予我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并将此弘扬光大。

  现在我先发第一个阶段,1955年至1957年,在油训班向马克西莫夫老师学习时印象较深的体会,用20幅作品回顾。1955年入油训班时我21岁,马老师是41岁,他在艺术上成就就很大了,尤其是他全心全力的热忱的教我们,为新中国各美术院校培养了一批油画专业教师,我有幸在他的关怀教导下学习成长,师恩难忘。

临摹康·麦·马克西莫夫导师的作品《北京郊区小巷的晌午》 32×44.7cm 1956年

  第一幅是临摹老师的油画《北京郊区小巷的晌午》,1956年去郊区温泉乡,我们上阳光人物写生课,有一天中午他不休息,到小巷完成了即兴之作,回了美院,我就找了块布原大临摹,一直保留到今天。看了这幅画,我就知道他如何用笔与设色,能想起他当时激情写生的作画状态。

《静物》 30×40cm 1955年

《人体》 80×60cm 1956年

  第二幅《静物》是上马老师油画写生课的第一张作业。马老师每次都巡视学生的作品,走到我这张静物前,看了会拿起笔就帮我修改左边的坛子当场示范,瞬间就变成了一个质感、量感、色彩与用笔全新的现在。他改完之后,我再没有动过,这个坛子“墨宝”已保留了63年。我经常的看它,它不仅留下了老师的技法,还能让我想起老师当时的音容笑貌,它也启发了我以后如何做教师。同学们都愿意老师给改画,他给我改过的画还有一张《人体》。

《头像》(素描)51×39.5cm 1955年

《头像》(油画)45×38cm 1955年

  第三幅是基础课《头像》(素描),第四幅是《头像》(油画)。每天上午画素描头像,下午画油画像,同时进行,马老师主张在素描上重视结构。素描用时22学时,油画用时18学时,我体会到了素描和油画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对我之后的教学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收获的季节》(中间幅) 120×120cm  1957年

该作品是1957年毕业创作,目前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收获的季节》(习作局部) 38×49cm  1956年

  第五幅是《收获的季节》(中间幅),第六幅《收获的季节》(习作局部)。这是毕业创作时马老师给我个人留的作业,在阳光下摆上两个模特去写生数日,掌握阳光下人脸与衣服的色彩变化,他严格要求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之后才允许上画布,开始正式制作。其中,第六幅写生作品《收获的季节》(习作局部)曾与《攻克锦州》一起作为我的代表作出版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二卷》。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二卷》出版页面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二卷》的文字简介

《阳光下的果园(写生)》 60×40cm  1957年

  第七幅《阳光下的果园(写生)》是毕业创作,预先在苹果园写过生,由马老师选定可用,在左右两幅苹果树作画时做依据。

《阳光下筐中的苹果(写生)》 52×49cm  1956年

  第八幅是《阳光下筐中的苹果(写生)》,老师要我摆个阳光下筐中的苹果,我在家中院里摆了这组大静物,阳光下几次写生,我照着正式制作有了依据。

《半身人像》 57×55cm  1956年

  第九幅《半身人像》,注重造型及神态。

  任率英——著名中国工笔画家、年画家

《我的父亲》16.3×24.3cm 1956年

  第十幅《我的父亲》,假日回家见父亲在作画,当即拿一小块画布在旁写生,两小时完成了这幅油画速写,现在发表已比原大放大一倍。这幅作品已留给儿子,记录着爷爷当时45岁时的样子。

  三幅油画中黑色的运用

《高坎村写生系列(牲口棚)》 11×22cm  1955年

《农家大院写生》 16×35.5cm  1955年

《农具棚写生》 14×26cm  1955年

  第十一副至第十三幅分别是《高坎村写生系列(牲口棚)》《农家大院写生》《农具棚写生》。

  运用黑(象牙黑)与其他任何颜色均可以相互调和,与冷色类、暖色类都可以,我与马老师学油画开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也谈到许多苏联画家,谢洛夫等很多人都这么用。第一学期短,暑假我回东北高坎村生活基地,在那画了十余张小风景,调色都加了黑的成分,我现在选出三张,大家可以看看,这是我当时作为学生对马老师比较粗浅的学习,但是后来我在习作中、旅行写生中、毕业以后的创作中也常常用这种方法。

  旅行写生

  油训班毕业,马老师率领我们旅行写生,先至武汉,再乘船去四川,再到西安华山、三门峡。当时有一个重要画展,许多同学没去旅行写生。去的人有冯法祀、王德威、陆国英、于长拱、汪诚一、武德祖、魏传义和我共八人,约一个月返回。

《都江堰索桥》 50×68cm  1957年

《嘉陵江雾重庆》 35×49cm  1957年

《华山云海》 38×32cm  1957年

《华山通天窗》 53×33cm  1957年

《川妹子》 40×32cm  1957年

《重庆的早晨》 53×33cm  1957年(由于原作丢失,之后再次重画)

《四川北碚》 53×33cm  1957年 (由于原作丢失,之后再次重画)

《塲院》 25cm×40cm  1956年

  《塲院》这幅画是新发现的一幅。

  油训班教学相关活动历史照片

  《朱德与教师和同学合影》也称《马克西莫夫油训班毕业照》,相关人物:李宗津、董希文、王式廓、江丰、马克西莫夫、朱德、吴作人、王曼硕、彦涵、艾中信、丁井文、佟景韩、谌北新、王德威、靳尚谊、冯法祀、陆国英、魏传义、王恤珠、俞云阶、詹建俊、王流秋、汪诚仪、于长拱、高虹、何孔德、侯一民、袁浩、秦征、任梦璋。拍摄时间:1957年。

  《油训班毕业旅行写生团学员》,八人由左至右:任梦璋、佟景韩(翻译)、王德威、陆国英(女)(外校二女教师同行)、于长拱、汪诚一、马克西莫夫、武德祖、冯法祀、魏传义。拍摄时间:1957年。

  《旅行写生·写生团在江轮上观光合影》,由左至右:汪诚一、武德祖、王德威、马克西莫夫、冯法祀、魏传义、于长拱、陆国英、任梦璋。拍摄时间:1957年。

《马克西莫夫看学生创作草图》拍摄时间:1956年

雅昌网任建祯协助资迅整理。特致谢。

元月任梦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