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妻之间那点事儿,除了周公之礼外,为何还被叫做“敦伦”?

 何初心 2020-11-26

人类如果想要繁衍子嗣,自然不是握个手敬个礼那么简单,而这个实质性的内容却很难宣之于口付之于笔,所以古人曾经有许多隐晦的称呼,来称呼这件事,例如我们熟悉的:行周公之礼,敦睦夫妇之伦。

著名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集里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想,这和时而“敦伦”者不失为圣贤,连白天也在想女人的就要被称为“登徒子”的道理,大概是一样的。”这里面的“敦伦”两个字,其实用的很有意思,就是周公之礼的意思,也就是俗话说的“睡觉”。

相传在西周初年,当时的中国民风十分豪放,甚至有些混乱,这让周公十分气愤,所以他老人家出台了一套规矩,规定了婚嫁的详细流程。周公的结婚一共分为7个环节,包括了我们现在理解的从订婚到结婚之间的过程,分别是:纳采,问名, 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和敦伦。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之后,繁衍子嗣这一重要项目就不再遮遮掩掩了,甚至急切的要用敦促这个词;这里面的“伦”字,就是伦常、人伦,也就是那啥的意思。

清朝乾隆年间曾经发生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著名的大文学家、美食家袁枚同志在他的书里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情:清朝初年有一个叫做李塨的哲学家,十分强调“慎独”就是说人在任何时候不能说谎,所以他自己在日记里写,昨天和自己的媳妇“敦伦”了一次,当时的文人们听到这件事差点笑掉了大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