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不耻下问也是礼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03

【原文】子入大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到周公庙去,每样事情都要问一下。于是就有人说:“谁说那个鄹人的儿子知道‘礼’?你看他,什么都不懂,进入到大庙里,每样事情他都要问。”孔子听说后,说:“我这样做就是‘礼’”。

【说明】大庙,不是象现在的名胜古迹一样,什么人都可以进去参观一下的。那时的大庙,一般人根本进不去,就是高级官员也难得进去。因为那是王族私有的地方,只有王族成员和管理人员能进去。孔子懂“礼”,但多半是理论上的,因此在他有机会进入到大庙时,当然要“每事问”了。这个“每事问”一方面是指孔子谦虚,另一方面则是指孔子想要就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礼”互相核对,以便察看鲁“礼”与周“礼”之间的异同。其实,这也是做人的道理,不要不懂装懂,或是敷衍了事。做人就要踏踏实实,不耻下问,诚恳地、虚心向别人请教,才是懂“礼”,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

【注释】1.大庙:大读(tai太),后写作太。这是指周公的庙。古时开国的君主叫太祖,祭祀太祖的庙叫大庙,周公旦是鲁国最先受封的君主,所以其庙也称大庙。《论语·乡党》:“入大庙,每事问。”

2.鄹:(zou邹)鲁国的一个小城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鄹人,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纥曾做过鄹大夫。“鄹人之子”即叔梁纥的儿子,即孔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