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缑乡古韵丨东晋神僧昙猷创千秋名刹,唐代和尚鉴真建中日友谊——寿宁寺

 乡土宁海 2020-11-26

宁海

名刹

东晋神僧昙猷创千秋名刹 

唐代和尚鉴真建中日友谊

寿  宁  寺

 晋代古刹寿宁寺,位于宁海县城东五公里的港头村,是天台山佛教开基的首刹,是我省中日文化旅游线之一。

寿宁寺全景

大殿

    相传在晋义熙元年(405年)有一位天竺(古印度)僧人昙猷来到浙东。昙猷,也叫法猷,据历史记载,实际上是敦煌人,他少年出家,後云游到浙东弘扬佛法。他乘枫槎(枫树制的筏)从海上东渡,进三门湾白峤港登岸,上岸后,将枫槎飘搁在对岸(港头村对面的山至今仍称枫槎山)。当时,昙猷感到口干,四周没有谈水,昙猷以禅杖戳地,白泉涌出,于是就在那个地方建了一座白水庵。白泉井高出地面1.5米左右,但常年不干枯,村民也以此井做食用井。白泉井又名洗肠井,相传昙猷之母怀胎,时经葱园,秽臭犯胎气,饮了白泉井的水,才除去秽气,佛门不食葱蒜等五辛的戒律典故也出于此。此后,昙猷沿宁海白溪进天台山腹地,陆续创建了永福、柯山、石梁、赤诚、万年、多宝、广润、清居等佛刹,成为天台佛宗的开山之祖。

地藏王殿

放生池

佛像

    据日僧淡海大师《过海大师东征录》记载,唐天宝三年(744年)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失败,曾由鄞县阿育王寺至白杜村再至“宁海白泉寺宿”,白泉寺即今寿宁寺。该寺又由于在983-988年接送日本耷然、嘉因师徒,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口岸。宋淳化元年(990年)伺郎王化基奏请改白水庵为寿宁寺,至道元年(995年)宋太宗又遣内侍斐愈赐给寿宁寺御书30轴以资褒奖。清康熙八年(1669年)僧熙忍重建。宋代《赤诚记》中,寿宁寺位列宁海寺院第二名,此后,几经兴废。解放后,迁入居民,1958年毁于火。近年由台州佛协会长、高明寺方丈觉慧法师重建一新,1993年8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寺院除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三圣殿等主要建筑外,还建有东渡纪念堂,保存着当年东渡真身的释迦佛象。

昙猷石

白水泉(洗肠井)

佛事

     1999年6月9日,参加中日国际佛教旅游线研讨会代表到此考察,一致确认寿宁寺是佛教传向日本、朝鲜的纪念地,也是中日友谊的重要纪念地。日本友人村上博先生在省、市、县人士的陪同下,为“日本法济大师耷然登陆处”石碑揭幕,使日中友好口岸重放光彩。

鉴真碑记 

作者简介

万伯春,1941年生。1974-1988年期间在宁海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曾任宁海中学副校长。2001年在宁波大学退休后涉足摄影,多幅作品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2007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人合作的一套《江东记忆》图文集(《街巷深处》、《寻觅背影》、《探访遗踪》)2008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四明古刹》2010年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编辑:白溪钓翁

审核:水东居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