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博物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大展|展品清单|现场视频

 七烟 2020-11-26

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2020/12/02





直播预告片

PREVIEWS

【平生壮观】

十也·出品

?



2020年12月2日辽宁省博物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大展即将开幕,展期三个月。这是一场迟来的“盛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该展几易展期,终于在庚子年的初冬盛装登场。
作为今年万众瞩目的“收官之作”。辽博倾其馆藏,以书画文物为主线,穿连唐宋八大家的主题。开放三楼三个展厅布展,共展出书画、古籍、器物、碑拓等文物100多件组。其中“名作剧迹”云集呈现,阵容豪华!
例如:上了央视“国家宝藏”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名下的《洛神赋图卷》,“超级网红”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故宫东坡大展未能登场的马和之的作品辽博呈上马氏名迹《唐风图》,北宋山水大家李成名下的《茂林远岫图》,东晋绝品《曹娥诔辞卷》,欧阳修的《欧阳氏谱图序、夜宿东阁诗稿》当然还有东坡先生传世体量最大的作品《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及文献价值极高的《阳羡帖》等等佳作。悉数亮相,敬请期待!!

                                                           ●十也

附展品详细目录

观展提示
A special reminder


T E X T  C O N T E N T

重点展品概观

(传)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

本卷依三国曹植《洛神赋》文意,分段设色绘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等,充分体现了原作辞意。画面刻划细致生动,人物造型略显低矮,衣纹秀媚。山石勾染而不皴擦,树木多夹叶,稍加点染,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论魏晋画风一致。图卷中小楷分题赋文于画的空白处,高低错落,无一定格局,应是绘画在先,书赋在后。目前所知传世《洛神赋图》共六卷,构图基本一致,皆为宋人摹本,而本卷较其它几卷水平略高一筹。

本卷南宋初藏于内府,后佚出。明嘉靖前后为叶钶所得,此后由袁枢、项笃寿、项元汴等藏。清初则先后由王铎、梁清标所有,后入清内府后,由《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北宋/赵佶 

《瑞鹤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

此卷形式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赋色浓艳,界画工整。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署款“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从书法风格及款印可知此卷书画皆为宋徽宗赵佶所作,赵佶能书擅画,传世作品颇多,但多为“代笔”及“御题画”,此卷作为其“亲笔”弥足珍贵。从形制看此卷或为散佚的《宣和睿览册》之一。


画面下部为一座庄严的建筑耸立于白云之中,只露屋脊,鸱尾上各立一鹤,回头仰视,天空中十八只鹤大部分以顺时针方向翱翔,盘旋为建筑物之上。建筑以工笔界画绘出,法度谨严,白云以细线勾勒,稍加晕染,丹顶鹤皆展翅膀飞翔,但头部姿态都不雷同,天空以青色染出,匀净清澈。

画后有作者赵佶以瘦金书自题,所述之事与《宋史·仪卫六》载:“政和二年延福宫宴辅臣,有群鹤自西北来,盘旋於睿谟殿上,及奏大晟乐而翔鹤屡至,诏制瑞鹤旗。”相互印证。所署“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押”款与故宫博物院藏《祥龙石图》及波士顿博物馆藏《五色鹦鹉图》相一致,由此则其为赵佶所作无疑。惟工笔界画建筑与白云颇费功夫,记载中赵佶未见以界画著称,且与日理万机的皇帝身份不符,可能是由画工所为。传为赵佶作品颇多,但因“代笔”问题困扰,甄别出他的绘画风格殊非易事,则此件作品弥足珍贵。又有人推测此图及以上二图均为宋人邓椿《画继》中所云《宣和睿览册》中物,此说不无根据。

此图有元代胡行简“樗隐”印,或为其所藏。又有“平生真赏”印及未辨印一方(曾被释为“吴彦良氏”,不知有何根据)被归入项元汴名下,但与项氏一钤再钤的钤印风格不同,归属待考。图后只有元末明初来复一跋,据《佩文斋书画谱》载知是为明朱元璋子朱椿所题,知此件曾为其收藏。其后直至入清宫期间收藏情况不明。溥仪在逊位前,以赏溥杰为名,连同其它一些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後,溥仪携逃至吉林省临江市为我军截获,交东北人民银行转交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其後,归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南宋/马和之

《唐风图》

辽宁省物馆藏

马和之(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年间(1131-1162年)登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南宋画院御前画家,擅画人物、山水。人物画学唐代吴道子,有“小吴生”之誉。

《唐风》,是《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共有十二首诗,包括: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唐风图》传世共三卷,与其他相比,以辽宁省博物馆藏本最佳。本卷以《唐风》十二首诗为题材,诗画结合,右书左图,各幅相间。书法端谨有致,笔法老劲。构图洗练,线条简洁,行笔流畅。包首有乾隆行书“宋高宗书马和之画唐风图”题笺。本卷南宋是为曾觌收藏,入明曾经严分宜、韩世能、项子京等人所藏。清代先后归耿昭忠、耿嘉祚、索额图、阿尔喜普收藏,后入清内府,由《石渠宝笈》著录。



北宋/李成

《茂林远岫图》

辽宁省物馆藏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本为长安唐宗室,五代之际经吴地(今属江苏)辗转流落到了营丘(今山东临淄),遂号“营丘”。世代业儒,磊落有大志而怀才不遇,于是放意诗酒,寄兴于画。

此图以水墨画营丘夏日景色,峰峦迭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山林清旷。起首处平远景色,继而高峰崛起,气势伟岸。近景溪桥流水,轻舟泊渡,客舍隐现,行人车马往来其间,人物轮廓态势生动,神形具备。远处山腰间,云气弥漫,瀑布飞泻,溪流潺潺,宫殿密布,隐现塔影。绘画技法以干擦为主,加以烘染,山头树叶均以浓淡墨点出,气韵生动。

据南宋向冰在跋文中论述,此卷曾为北宋英宗时枢密副使吕公弼所藏,为其家传之宝。后转入大收藏家贾似道,入元归鲜于枢收藏。入明后,藏于内监吴用诚处,后转入项元汴。清初由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内府,由《石渠宝笈》著录。




北宋/苏轼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吉林省物馆藏

? 左右滑動欣賞 ?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二赋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後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後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

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後者作於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已五十九岁。

  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此两帖真迹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成为“残卷”。



北宋/苏轼

《阳羡帖》

旅顺物馆藏

《阳羡帖》素笺本信札,计68字。

此帖曾经启功、谢稚柳、杨仁恺等专家过眼鉴定,认为其笔墨气息甚佳,来源真实,确为内府收藏之珍品。质疑之处,有可能是书法钩填本。但今之学者,亦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信札笔墨流畅,清逸神俊,应为东坡真迹。

此卷原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至清末,经溥仪偷运出宫辗转携至长春伪满皇宫,经“小白楼事件”,被伪满国兵哄抢流落民间。解放后,此帖被文物部门征购入藏,成为旅顺博物馆一件镇馆之宝!



东晋/佚名

《曹娥诔辞卷》

辽宁省物馆藏

《曹娥诔辞卷》书写内容是东汉时上虞县长度尚为孝女曹娥所立碑文,其事见于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列女传》,原碑已佚。因书写于东晋昇平二年,故又名《昇平帖》,是现存署年最早的小楷书墨迹。关于作者多有争议,宋高宗赵构定为晋无名氏所书,后人多从此说。其字体结构多为扁方,磔笔尚存隶意,与钟书尚有联系。然其起笔多为露锋,运笔过程有提按,已见今书风貌,从中可以看到早期楷书笔法结构,为研究书法发展提供佐证。

书心绢上有南朝(唐)怀充、(徐)僧权、满鶱,唐韩愈、怀素、卢同等人观款,卷后有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頫、郭天锡、乔篑成等元明清人跋。著录于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周密《云烟过眼录》、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清顾复《平生壮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此卷曾入萧梁内府、唐时此卷在樊宗师处,南初入绍兴内府,后相继入韩侂胄、贾似道之手,至元被郭天锡、乔篑成、柯九思及元内府收藏,明曾藏于韩世能家,后入王锡爵处,传至其孙王时敏,入清被清宫收藏。



北宋/欧阳修

《谱图序稿/夜宿东阁诗稿》

辽宁省物馆藏

此卷包括两部分:一为《欧阳氏图谱序》原稿后部;一为《夜宿中书东阁》诗。欧阳修书名向被其诗文所掩,此卷手稿受颜真卿影响,落笔提按,节奏分明,笔势爽畅,丰筋健骨,布局分行,疏朗匀称。通篇随意轻松,虽多有涂改、增删初,也显得流畅自然,毫不做作。苏轼评“欧阳文忠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此语最为确切。

卷前有宋周必大题,后有元张雨、泰不华、欧阳玄、明宋濂等跋。卷中钤有宋“中书省印”九叠朱文方印,宋时曾经周必大收藏,入清内府前曾为欧阳修后代收藏。



南宋/赵构

《洛神赋卷》

辽宁省物馆藏

此卷章草书曹植《洛神赋》全文,格调古朴,运笔沉稳圆厚,草法谨严又富于韵致。字间不互相连接各自成形,但笔意贯通,仍有浑然一气之感。卷末“德寿殿”款并钤“德寿殿御书宝”印,可证为退位后隐居德寿殿所书。卷后有元赵岩跋及明宋献观款。钤有元鲁国大长公主“皇姊图书”、明“纪察司印”半印、清梁清标及清内府诸鉴藏印。曾被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砢玉《珊瑚网》、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赵构(1107—1187年),即南宋高宗皇帝,字德基,宣和三年(1121年)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年)于临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留心书画,对书法用功尤勤,初学黄庭坚,后学米芾,进而上溯晋唐,对南宋君臣书法影响尤大



南宋/赵眘

《后赤壁赋卷》

辽宁省物馆藏

此卷草书《后赤壁赋》笔划秀劲匀整,行笔圆转流畅,具有沉着遒劲的韵致。草法纯熟、严谨,与赵构的草书同出一辙,字体与运笔的特点也极为相近,稍显柔弱,且用笔也缺少提顿迟速之变化。此卷为何人所书,自元代以来即有诸多争议,这一点可在卷后题跋中有所体现。

《后赤壁赋》草书卷元代曾经莫氏寿檏堂收藏,清初归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内府。



南宋/朱熹

《翰文稿卷》

辽宁省物馆藏

此卷草书《后赤壁赋》笔划秀劲匀整,行笔圆转流畅,具有沉着遒劲的韵致。草法纯熟、严谨,与赵构的草书同出一辙,字体与运笔的特点也极为相近,稍显柔弱,且用笔也缺少提顿迟速之变化。此卷为何人所书,自元代以来即有诸多争议,这一点可在卷后题跋中有所体现。

《后赤壁赋》草书卷元代曾经莫氏寿檏堂收藏,清初归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内府。



南宋/马麟

《荷乡清夏图》

辽宁省物馆藏

《荷乡清夏图》是马麟的传世力作之一。画家以传神之笔再现了南宋时杭州西湖的夏日盛景。画柳岸、横桥、游船,湖中荷花吐香,沁人心脾。碧波桥上四人应答散步,舟船穿梭如织,人们或摇桨或休憩,其间点缀飞翔或游弋的水鸟数只,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此图对西湖写生,垂柳拂岸,荷花吐香,纯用本家技法,远处烟树山峦,参以己意,景物远近和谐,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作品采用平远散点式构图,虽是长卷,画面重心却在右半部。用墨极尽浓淡干湿变化,并以落点表现荷叶,山石为斧劈皴,远处烟霭出没,山峦树木,隐约可见。画人物中锋用笔,瘦硬爽利,画面用色以汁绿为主,其它如胭脂、石绿、赭石、白粉等用以刻画细部。此卷构图独具匠心,设色丰富,显示出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

此卷入清以来归清高士其收藏,后入清内府。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元/赵孟頫

《烟江叠嶂图诗卷》

辽宁省物馆藏

?左右滑動欣賞全圖

《烟江叠嶂诗卷》为赵孟頫为配王诜的《烟江叠嶂图》抄写的苏东坡的《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首七古。

卷首乾隆皇帝御笔题写“双勾赝作佳者”,认为此作非真乃是后人钩摹。

《烟江叠嶂图》为宋代大画家王诜的代表作。苏东坡在朋友王定国处观看了他收藏的王诜这幅画后,写下了一首《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诗。

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因版本多,流传也较为混乱。仅清代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的 《烟江叠嶂图》就有三、四种,苏诗跋有元祐三年的,也有元祐四年的,说明假题跋也混入。赵孟頫的诗题曾经装入姚氏本图。但以后图题又分割,故有沈周、文征 明重画图的记录。赵跋何时从画上分割出来不得而知。



元/赵孟頫

《秋声赋卷》

辽宁省物馆藏

此卷为赵孟頫传世的代表性作品。根据书风判断,应是赵氏五十岁左右所作。书写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名篇《科声赋》。章法疏朗,气韵贯通,结体平稳外拓,用笔以圆笔为主,肥瘦本宜,刚柔并济,整幅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给人以恬静和幽雅的美感



元/赵孟頫

《归去来兮辞卷》

辽宁省物馆藏

此卷《归去来辞》,颇具《兰亭》、《圣教》遗韵,婉转流畅、超逸脱俗。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风格看,应为赵氏书法成熟时期作品。

 卷首有陶渊明像以及赵孟龥至治元年(1321)题记。卷中钤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诸印。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

此卷元明间收藏者不详,乾隆年间入清内府。末代皇帝逊位后,以赏赐的名义将清宫旧藏书画千余件潜移出紫禁城,后经天津运往长春,这批珍贵的法书名画后在战乱中散佚,此卷为其中之一,1950年由东北文物管理处拨交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元/鲜于枢

《王安石杂诗卷》

辽宁省物馆藏

《王安石杂诗卷》,属鲜于枢早年力作。曾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本卷是鲜于枢为其好友“君锡”所作。按,“君锡”名方逢辰,浙江杭州淳安人。宋淳中廷对第一,累官至兵部侍郎、国史修撰,著有《蛟峰文集》等。鲜于枢《王安石杂诗卷》,书王安石杂诗四首:《题侍郎山水》、《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示元度》、《奉酬约之见招》。全卷600余字,书于公元1291(至元二十八年)时鲜于枢36岁,正值书艺旺盛时期,故书气恢宏,骨力劲健,圆转流畅,表现了鲜于枢极深的书法功力。



明/仇英

《赤壁图卷》

辽宁省物馆藏

仇英《赤壁图卷》梁清标旧藏后入清宫内府,著入《石渠宝笈三编》。为仇英现存三卷同题之一。画面刻画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景象。笔法细腻,青绿山水,人物清润秀雅。引首为文徵明题“赤壁游”,拖尾依次为彭年,文彭、文嘉、周天球书写的前、后《赤壁赋》。



(传)

唐/阎立本

《孝经图卷》

辽宁省物馆藏

此卷包首清乾隆题签:“阎立本孝经图褚遂良书内府审定真迹上上神品”遂定为阎立本所绘。

画心绢本,按《孝经》18章,分成18段,右文,左图。明末清初经孙承泽、高士奇收藏,后入清宫内府。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的名义偷带出宫,带到长春,日本投降后,此卷又被逃跑的溥仪带到临江,被人民军队截获,后转到东北博物馆收藏。

考此卷第16章中“慎”字缺笔避宋孝宗赵眘讳;第17章“匡”字缺笔避宋太祖赵匡胤讳,知此卷极有可能是南宋画院临摹唐画旧作。



(传)

宋/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辽宁省物馆藏

左方石壁上有“刘松年”的隐款。右上方有明人项元汴“神”、“品”朱文连珠印。右下方有“项元汴印”白文方印、“墨林秘玩”朱文方印和清人张孝思“张则之”朱文方印。

画面表现的是读书的场景。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在门外侍立。景色清幽,主人儒雅,童子恭敬,各尽其态。房屋、院落、树木、篱笆墙,都是精工细写,一丝不苟,将秋天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一片湖光水色之外,更有远景的山石隐现。山石的画法明显是学自李唐,先用健朗的线勾轮廓,然后施以斧劈皴,精巧、有力,青绿设色,杂树用夹叶法,这些都是典型的南宋画法。



宋/马和之

《月色秋声图》

辽宁省物馆藏

此图为小景特写,一长者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一童侍立旁边。人物、坡石、树木色线即是「柳叶描」笔法。马和之的画法在南宋独树一帜,不仅在技法上,意境上亦是如此。

  左上方赵孟頫行书李白五言诗《题宛谿馆》「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二句,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这一完美的概括,更添几分诗情画意。



元/赵雍

《澄江寒月图》

辽宁省物馆藏




元/赵雍

《墨竹图》

辽宁省物馆藏

赵雍(1289-1369),字仲穆,湖州人。赵孟頫之子,官至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




明/祝允明

《东坡记游卷》

辽宁省物馆藏

祝允明楷书《东坡记游》卷,小楷书录东坡 '记'游若干节,为祝允明五十三岁时书写。其时,书家正值盛年,可谓其小楷书之代表作。款署'癸酉八月十二日步月宿东禅寺书此,枝山祝允明'。

这件墨迹后有明代王宠、文彭、王世贞、张凤翼以及清代曹溶、罗坤、张陛等名家题跋.卷中钤有明、清收藏者印,以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

此卷书法行笔稳健,结体严谨,通篇一气呵成,毫无懈怠。书法风格出自钟繇,用笔清健沉雄,不同的字,结构安排,富有变化,但长者不显其长,短者不觉其短,全卷千余字,虽是小楷,但通篇错落自然,神形具备,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在禅院的虚空环境里书苏东坡的千古名篇,是产生这件心手双畅佳作的重要前提。



清/王原祁

《西湖十景图卷》

辽宁省物馆藏

 ▲

《石渠宝笈》著录有三幅王原祁西湖图分别为《西湖图轴》、《西湖十景图卷》以及另一种《西湖十景图卷》。其中着色《西湖十景图卷》即为此卷。此卷画面从钱塘门开始,将绕西湖一周的景物以长卷的形式向左作平面的伸展,最后结束于涌金门外的问水亭。除了康熙帝钦定的西湖十景在图中有明确的文字标识之外,其它的西湖著名景物也包括其中并标以景点名称。对比清代雍正年间刊刻的《浙江通志》中所附的《西湖图》插图,除了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在描绘的具体景物方面,二图并无大的差异。因此《西湖十景图卷》显然并非出自王原祁的想象臆造而是和《西湖图》插图一样具有实景地图的性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