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多豆油粕比价的可行性分析

 大数据行业观察 2020-11-26

通过对豆粕和豆油基本面的分析,在接下来的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笔者预计将呈现油强粕弱的格局,因此我们给出如下的操作策略:

  头寸标的:   Y1705/M1705

  方向:   做多Y1705/M1705比值

  多头:   Y1705合约    空头:M1705合约

  头寸配比:   1:2

  介入价格:   比价2.46附近(截至2017年1月5日收盘比价为2.467)

  止损:   比价跌破2.4

  目标:   2.6288-2.7

  预期收益率:   6.86%-9.76%

  风险收益比:   1:2.8-1:4

  持仓时间:   1-2个月。

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10月至12月上旬由于进口大豆延迟到港、国内实行较为严格的运输新规以及部分地区环保部门对当地一些油厂的停顿整治,使得国内油厂或是因缺豆而停机或是应环保部门的整治要求而停机,国内豆粕现货逐渐趋紧。

由于今年春节假期较早,下游贸易商及饲料企业提前进行春节前备货,自2016年11月14日至12月16日的五周时间里,国内豆粕现货周成交量均达到了100万吨以上,而国内主流油厂豆粕库存在这五周时间里呈现连续下滑态势,截至2016年12月16日当周国内豆粕库存降至33.48万吨的年内库存最低点。

在低库存以及高成交量的支撑下,油厂的挺价意愿较强,豆粕现货价格表现坚挺,近月基差持续居高不下。

不过随着之前延迟到港的大豆船货持续到港以及春节前终端市场的备货节奏逐渐放缓,市场对后期豆粕现货价格预判出现分歧,下游看空气氛也逐渐浓厚。2016年12月大豆到港量在900万吨左右,2017年1月到港量预计也将达到800-850万吨。

虽说目前油粕现货价格均有些松动,但目前现货压榨利润仍在400元/吨左右,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国内大豆压榨率逐渐提高,截至2016年12月30日当周国内大豆压榨量为195万吨,较前一周的186万吨增加5.1%,较近三年同期均值的159万吨增加22.6%,开机率59.5%,较前一周上升2.8个百分点。从月度压榨量来看,2016年12月大豆压榨量为830万吨左右,高于11月的780万吨。

自2016年12月下旬国内豆粕库存开始修复,截至2016年12月30日当周,我国主流油厂豆粕库存量升至55.67万吨,较上一周环比增加36.17%,这也是连续第二周库存增加。


随着春节前终端市场的备货节奏逐渐放缓以及终端饲料厂商观望气氛逐步浓厚,国内豆粕现货成交量开始萎靡,截至2016年12月30日当周,国内豆粕现货成交量仅为14.7万吨,环比上周降幅高达58.8%,也创下了2015年以来周度成交量最低记录;另外从主流油厂豆粕未执行合同量来看也是如此, 截至2016年12月30日当周,主流油厂豆粕未执行合同量为387.85万吨,这也是连续第三周下降,周比降幅为14.54%。

随着春节假期逐渐临近,国内生猪出栏也进入高峰期,据农业部数据显示,11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6%,同比减少3.2%,全国减少22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减少0.5%,同比减少3.7%,全国减少19万头,预计12月的存栏数据仍将保持下滑态势。存栏量的减少将影响饲料需求,在春季补栏启动之前,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豆粕消费将进入一段萎靡期。

而豆油目前正处于季节性消费旺季,据了解,2016年12月国内豆油表观消费量预计为184.86万吨,与上月的184.3万吨相差无几,较10月大幅增长56.6%,较去年同期增加20.24%。

2016年11月中旬以来我国主要港口豆油库存持续下降,截至1月3日,国内主要港口豆油库存为82.3万吨,较上月同期下降12.17%,更是较2016年10月份的国内豆油库存高点大幅下降40.98%。

据相关机构预测,2016/17年度预计我国豆油消费量将达到1532万吨,较2015/16年度增长90万吨,库存消费比将由2015/16年度的16.9%下降至12.7%。另外,美国上调2017年生物燃料消费目标,加之全球棕榈油及油菜籽减产,这都将增加全球豆油的消费比例。

(上图为豆油1705与豆粕1705比值图)

更多阅读:(点击 ☟ 文字即可阅读)

东北玉米市场“年味”渐浓!

玉米日报 |(1月4日)石家庄玉米价格下跌!

不要轻言国内糖市熊市来临!

年前豆粕重心仍延续向下格局!

谣言止于智者,鸡蛋供应仍过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