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浩俊:毕业季来临,大学生如何不为就业而纠结

 谭浩俊 2020-11-26


每年高考结束的同时,也是当年参加高考者面临的另一场大考——择业的时间。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改变人生的最重要平台的话,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考已经逐步转变成第二大平台。大学毕业后如何择业,能否找到适合自己并让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才是第一大平台。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处于上行阶段,加上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与大学能够提供的人才基本协调,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因此,只要大学毕业生们没有过高的择业要求,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海归等,更会成为各方面争抢的对象。

然而,随着各所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招收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需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大学毕业生择业难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甚至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下最为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一方面,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供应量的不断增长,已经让需求无法满足供应的需要,形成供大于求的格局;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文凭已经不是社会、特别是企业选择和接收人才的主要考量,实用和经验才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便成为了各方面争抢的对象。相反,没有经验的人才,纵然有再高的文凭,也很难超过有经验者。特别是那些具有很高理论知识,却没有实践经验,且自视过高者,包括相当一部分海归,更会成为就业的难中之难。

很显然,面对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必须遵循的最根本原则。正如物质财富的丰富,会让人对物质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要求高一样,人才选择,也正面临着买方市场的格局,用人单位成为了衡量人才标准的主角,人才则处于相对被动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放下身段、适应现实,先让自己安心于一个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平台,通过能力的发挥将作用体现出来,也才能对用人单位产生吸引力,并最终改变两者的关系,使自己不再被动,甚至走向主动。相反,就只会在抱怨声中浪费时间、浪费机会。


那么,何为适合自己的平台呢?显然,只有自己清楚,也只有自己才能把握。笔者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原本可以到一个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单位工作,且这个单位是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在很多人眼里,应当是高大上的。但是,她却选择了一个连她自己最初也不是最喜欢、父母都比较反感的行业——保险。理由是,她听人说保险业最锻炼人,她想去锻炼锻炼,纵然不成功,也能积累很多经验,对未来的择业产生积极影响。

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我们没有因为自己的反感而阻止女儿进入保险行业。结果,她反而成功了,不仅让自己深深地喜欢上了保险,也让我们完全改变了对保险行业的看法。成功的经验,就是坚持自己的目标向前冲,创造机会、发现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的来临。要知道,在我女儿就业的那家保险公司,最终能够留下来的不足5%。但是,离开的那些大学生,由于有过这段经历,绝大多数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如果女儿不是出于锻炼自己的想法去保险公司就业,而是到了那家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美国公司,可能也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决不会超过现在。原因就在于,她把择业当作目标追求,当作对自己的锻炼,而不只是为了眼前的需要。因此,可以选择挑战性更强的工作,而不是先考虑享受。

也正因为如此,在毕业季到来的时刻,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把择业当作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去选择一些在自己看来难度很大的工作,从而有效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知识和智慧。即便不成功,也能够给自己积累很多经验,从而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