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算法实施条例实施的关键是预算公开透明

 谭浩俊 2020-11-26

预算法实施条例实施的关键是预算公开透明


8月2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公布。条例强调了进一步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增强预算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如细化转移支付公开内容、细化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决算公开内容等。《条例》还特别明确,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财政专户资金等需要按规定向社会公开。

实际上,很多要求,在预算法中已经明确,条例只是对相关要求的强调。关键就在于,这些要求能否得到有效落实,能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因为,对预算来说,只有公开透明,才能经受得住考验,才能不会出现资金被挪用、滥用、截留、浪费等方面的问题,才能不断地完善制度、规范程度、提高效率。

事实也是,近年来,随着预算公开的范围越来越广,透明度越来越强,社会各方面对预算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关注预算的人越来越多。而现在的关注,也不像过去总是对预算表示质疑和不信任,而是理解和信任。因为,通过预算的公开透明,舆论和公众也越来越理解政府的不易、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不易,从而帮助政府和职能部门出谋划策的越来越多。

殊不知,预算这本账,原本就是一本需要精打细算的账,需要做好每一分钱如何花、如何才能花出效率的账。舆论和公众一直高度关注预算账本,也决不是想窥视到什么,而是因为预算资金是纳税人的钱,是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如何使用、使用效率如何、有没有损失浪费现象,等等,都是舆论和公众必须知道的事,也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开的事。

所以会出现舆论和公众对预算账本理解度越来越高、信任度越来越强的现象,就是因为政府在公开预算账本时的诚意越来越高了,让舆论和公众看到了政府愿意接受舆论和公众监督的诚意,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掩着藏着,让舆论和公众不断地去猜测和质疑,从而搞得双方都不舒服、都有芥蒂。

毫无疑问,新的预算法实施条例的出台,就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预算法,特别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经济环境十分复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告诉公认和公众,政府是如何与企业、居民一起渡难关的,如何一起过苦日子的。纳税人的资金,政府又是如何管理和分配的,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又是如何监管的。

过去若干年的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对预算来说,只有越公开、越透明,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才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好,才能堵塞每一个资金漏洞、修补每一处预算缺陷。实施条例强调预算公开透明的重要,明确预算公开透明的重点,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特别是一些过去被认为不能公开的内容,要在新的实施条例下予以公开。譬如政府债务,这不仅仅是政府的债务,也是这个地区地区所有人的共同债务。债务能不能偿还,需要所在地区企业和居民一起努力、一起创造条件。如果连知情权都没有,他们怎么有信心去偿还政府债务呢?所以,实施条例对政府债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又如转移支付预算的公开,今年中央财政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新增的1.7万亿资金,除专项用于抗疫的1万亿外,其他的全部直拨市县,就是想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益。所以,实施条例对此也有专门要求。

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管理体制到现在,已经20多个年头过去了,相关的制度与规范,也确实有点不太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而且,相关的法律也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因此,包括实施条例在内的制度规范,也需要调整与优化。预算法实施条例的出台,必然会对现行的某些做法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新的规范。而公开透明,无疑是实施条例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只要能够做到公开透明,能够将法律允许公开的事项全部公开。那么,预算法的执行,也就能够变得更好、变得更有效率。对不按规定公开相关事项的地方,应当在资金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处罚,倒逼其公开预算、透明预算,更好地接受舆论和公众的监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