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的最佳选择是什么?关羽主动退回荆州

 萧武在此 2020-11-27

汉中之战后到关羽覆亡之前,这个短暂的时期是刘备集团的巅峰,同时占据荆州、益州和汉中,并且打通了从汉中到荆州的通道,又和孙权集团保持着同盟关系,对曹操处于进攻态势。但如果从绝对实力来说,即便是在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仍然远远落后于曹操集团。

不过,军事上的力量对比并不是单纯看军事,也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汉中之战的态势是,刘备亲率大军进攻汉中,斩杀夏侯渊,夺取了汉中。曹操又亲率大军前来,想夺回汉中,刘备敛兵据守,不和曹操交战。而曹操的军队虽然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大军刘备军队占据地理优势,曹操强攻没有什么胜算,所以陷入了僵持。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从荆州出动,北伐襄樊,围困襄阳,进攻樊城,曹仁只能苦苦坚守,等待曹操的援军。同时,下游的刘备同盟军孙权集团也主动出击,进攻合肥。关羽和孙权的主动出击,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刘备在汉中和曹操的僵持提供战略支援和策应,迫使曹操无法继续在汉中方向增兵。最终,曹操看没有什么取胜的机会,就主动退回关中去了。

汉中之战胜利后,曹操退回关中,接着又退回洛阳。刘备则趁机派刘封率兵,沿汉水道进攻上庸,同时命令孟达从荆州方向出动,配合刘封的行动。在汉中已经被刘备占领,襄樊又在关羽的攻势之下无力救援,上庸守将申仪被迫向刘封、孟达投降。这样,汉中和荆州之间的通道也被打通了,战略上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虽然刘备夺占了汉中,但是孙权在合肥方向被曹操的守将张辽打败,被迫退回江东。刘备在攻占汉中之中,也没有趁胜追击,进取关中,配合孙权在淮南的军事行动,只有关羽依然在襄樊方向继续围攻曹仁,企图攻下襄樊,打开进入南阳盆地的通道。

按照汉中之战前刘备与孙权的约定,这时候刘备应该继续进取关中的,和孙权、关羽相互配合,以彻底消灭曹操集团,之后再由孙刘双方瓜分曹操的地盘。但从刘备的角度看,经过持续长达三年的汉中之战,益州的战争资源已经被消耗得很严重了,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而且,刘备的判断是这时候他也没有能力一鼓作气攻占关中。

这样,汉中之战后,如果关羽主动退回荆州,那么结果就会是孙权又像赤壁之战一样,白忙活一场,却成了为刘备夺取汉中作嫁衣裳,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因此,孙权在进攻淮南无功而返之后,转而趁着关羽北伐,荆州后方空虚之机,派吕蒙率兵偷袭荆州,并在关羽兵溃之后擒斩了关羽。

在汉中之战后到关羽被擒斩之前,刘备集团的势力达到了巅峰期,无论是对孙权还是对曹操都拥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孙刘联盟能够继续维持下去,而且继续相互策应,那么孙刘联盟就可以同时举兵北伐,曹操首尾难顾,刘备就有机会在雍凉方向有所突破。如果刘备选择在关中方向采取守势,亲率大军进驻荆州,那么对孙权就有据上游之势的地理优势,孙权也会感到危险。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汉中之战后刘备集团的绝对实力仍然是曹孙刘三方中最弱的一方,但是从发展态势上看,刘备集团是处于进攻和上升态势,对曹操和孙权都已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迫使曹操和孙权都要对刘备采取守势。而曹操在进攻汉中不利退兵之后,对刘备也已经从进攻态势变成了防御态势,而刘备则处于进攻态势。

所以说,如果在夺取汉中之后,关羽不要过于贪功,继续围攻襄樊,而是主动后撤,退回荆州休整,刘备集团在汉中之战的优势就可以保存下来。然而关羽贪功,没有后撤,给孙权留下了偷袭的机会,导致刘备虽然得到汉中,却失去了荆州,实力大减。

所以,长征中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复出,重新指挥红军,第一仗就是土城战役。但是在打起来之后,才发现之前对敌情的判断有误,红军并未取得预想的胜利,而敌人的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所以毛主席迅速决定,马上退出战斗,没有给红军造成重大伤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战争中,攻上去固然不容易,能撤下来也很重要,都需要勇气。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等各主要平台均有售,需要签名版请私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