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宿秦邮

 大宝应 2020-11-27

  古城秦邮已过深秋,树叶涮涮的直落,随风漫舞,远眼望去,盂城驿灰色朦朦,虽然已近傍晚,街头行人稀少,只有我们几个学子在为住宿而奔找。

  1983年1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次在里下河县市开考,高宝兴三县的考试点设在高邮,四个学友约好在高邮一招集中,可一打听,普通房早已被预订一空,只剩一套间,价格八元一宿,比普通房位高出十倍,对于我们这些穷书生来说,直咂舌头,只好另找它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仍然还是一个票证年代,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住宿要证明,旅社是国营,转了几条街也没有找到旅社,只好折转回来。明天要考试,再贵也要住下,大家咬咬牙,就把唯一的套间包下,里外两张床,二人通腿,将就一晚上吧。

  套间在一招的东南隅,是典型的苏北民居四合院,一般招待十四级以上干部的,让我们也享受一下。这里环境优雅恬静,洁白的床单,舒适的席梦思,其他学友一下子进入了梦乡,而我辗转难眠,思绪万千……

  我们读书学习的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老师打成“臭老九”,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去了,上课读读报,下课去打闹,在“读书无用论”的灌输下,高中毕业了。大多数同学去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而我幸运的分配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令同学羡慕不以。

  改革春风吹大地,人们从“左”倾思想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气象一新,几个工友从“赶猪牵羊”(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扑克牌娱乐)牌桌上醒悟过来,我们不能这样混日子,趁年轻时学点东西,刚好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不要入学考试,不受学历限制,不受年龄限制,不受学年限制,实行学分制,学分满就可以拿到大专文凭,还真符合我们的愿望。

  报名容易学习难。自学考试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没有老师,遇到难题只能自己从书本上找。自学考试工作刚刚才开始,教课书和复习大纲迟迟不到,就隔三差五的去自考办。自考办就设在县城红卫桥北面的文教食堂内,一间办公室,主任集内勤会计于一身,热心的徐明新主任总在书本到的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为解决考生学习中的难题,专门从南京大学请来教授,在老城镇礼堂授课。虽然是晚上,天气炎热,蚊虫叮咬,但学员们精力集中,他们中间有年迈的老人,有高中才毕业的高考落榜生,还有不少机关干部,更多的是像我们这些已失去上大学机会的年青人。时任县委书记贾彬也戴着老花眼镜在昏暗的灯光下认真的做笔记,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折射出对知识的渴望。

  不脱产学习挤时间难。工厂是星期天不休息,平时还要加晚班,那时什么都不缺,就缺的时间。只要一有闲余,赶紧看书,早上天朦朦亮就要起来背书,晚上家人睡熟才能有机会看书,经常读的乏味抱着书睡着了,一觉醒来继续看。最希望是出差,因为乘车的途中、晚上旅社是看书的最佳场所。没有娱乐,没有节假日,少交往,不逛街,两耳不问窗外事,全部身心投入书海中。好心的师傅友情提醒,和你一起进厂的同事已提科长了,你还是抽出时间跑跑吧,不要成天像个书呆子。人各有志,他们不知道读书时的快乐。

  最难的还是考试。没有考试范围,只有复习大纲,要想及格,非得把书翻烂,名词解释要背的滚瓜烂熟,没有考试题型,也没有模拟考题。几个学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出题,相互提问,有时为一道题而争的面红耳赤。由于离考试时间太紧。大家进行分工,每人负责几章,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然后大家分享,既节约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由于没有范围,只能是瞎子吃螃蟹——只只是好的。

  东方已泛白,同伴的洗漱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赶紧起床,准备考试文具,在招待所食堂简单吃个早饭。考场就设在高邮中学,当我走进既熟悉又陌生的考场时,心中感慨万千,我将在这考卷上从新书写人生。考试一结束来不急去拜谒文游台,就各分东西离开秦邮。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首考我两门全是60分,刚好及格,就是这样的巧事,鼓起我坚持学习的风帆,从而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和我一起考试的学友也陆续离开了工厂,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而自学考试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圆了多少学子的梦,三十年来为社会输送上万名的人才,它来自于百姓,植根于百姓,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之路!


卧香斋情话:新婚之夜

夜色笼罩下的宝应,航拍鸟瞰别有一番韵味

明代宝应仲氏的墓志铭

当“远方”成了心口的朱砂

吴宝成的人生传奇

梦中的阶梯教室

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

宝应一宿庵的一则珍贵史料《石上人诗序》

宝应生活网官方微信平台

宝应生活网 (ibaoyin.com)爱宝应,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