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尽的高邮

 老家在刘堡 2023-01-09 发布于江苏

  

小时候从老家上扬州,去上海、南京必经高邮!如果从老淮江线走,会看到运河中间有一座塔,虽然有些颓废,却处于运河中间,可望不可即,既显沧桑,又仿佛随人而行一段,总是让人生出依恋不舍之情;后来从高邮城走,首先要经过高邮城北的文游台,然后也会看到一座塔,与在河中那座塔不同,这一座塔当时处于高邮郊外,公路边上,那么秀颀挺拔,触手可即,就像胡华荣先生的描述,春天的绿油油的麦苗和金黄色的油菜花点缀在塔的四周,有时看到塔顶居然有一簇茅草,塔在身边,总想登塔眺望,可是也总是这么想想,总是无法实现的愿望。

就这么先后看着这两座塔,有一种古老的崇敬,还有对岁月沧桑的感悟,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特别感觉,这就是秦邮印象。许多年后,我们也早已不从这些地方经过,但早年的记忆却挥之不去,仿佛永远氤氲着某种思绪……

2019年有机会到高邮参加创优节目宣讲,高邮融媒体中心的领导热情地安排我们去高邮的几处古建筑转一转,其中就有两座塔和文游台。于我对历史文化有着特别的深爱,这自然求之不得的好事,何况以前都是远远的看着“它们”,阔别多年之后我可以走近它们,走进其中!

大运河中的镇国寺塔,也就是我前文中提到的运河中的塔,它号称南方的“大雁塔”,现在这里已经修葺完善,虽然洋洋大观,然而也确实找不回从前远远望去的一座残塔的沧桑那样拨动心弦了。甚至那时并不能看清塔的样式,是朦胧与模糊的。

盂城驿,这样一座完整的驿站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差不多沿着古老运河有不少重要驿站,比如我们宝应就有一座平安驿站(又或者叫安平驿站,是与盂城驿地位等量的)

我和汪先生,这是在文游台中有一处汪曾祺展馆,当然现在高邮已经修建了汪曾祺纪念馆,那一定是值得观瞻之处。宝应处在淮安、高邮两处文化高地之间,如果深入挖掘与整理,宝应的历史文化也并不差在哪儿,或者说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比如学术文化、比如江淮地区历史上仅有的两名状元我宝应就有状元其一王式丹。而这些文化的滋养,我想离不开我们身边共同的那条河流——古老而现代的京杭大运河。

高邮融媒体中心有一档历史文化栏目《秦邮印象》,它的电视专题编导宰蓉跟我们交流了她的创作体会,这何尝不是我们当年做《走遍荷乡》时的憧憬与期待以及一些有益的实践!有高邮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支撑,我的这些同行是幸运的,她们记录历史文化,节目的长河里也留下了她们人生的芳华!

精选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