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志为何要突出特色

 yzsr273 2020-11-27

本文为各部类专业分志的编写方法,并附参考试编篇目。参考篇目仅作为篇目设置时的参考,各村志的主编应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确立本村的特色和重点,以此来设置篇目,力争在篇目设置上就能够彰显出本村的特色。具体可以参考篇目为基础做加减法,参考篇目所涉及的内容,本村没有的要做减法略去;本村有,参考篇目没有的要做加法补上。对于村里特别有特色的事物,可升格为节或章或篇作为专记来记述,如茶叶之乡、食用菌之乡等,详细内容参见村志特色相关章节;对于内容较少的事项,则可把相近的几篇合并成一篇,切忌照抄篇目。

根据《村志编纂实用大全》村志篇目大致可分为:地理部类、经济部类、政治部类、文化部类、社会部类、人物部类等。如截图

3 .jpg

村志地理部类应包括村区划沿革、环境和资源、村基础设施等篇。

第一节   村志区划沿革篇的编写

村区划沿革(试编篇)

第一章村历史沿革

村庄起源

明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二章村地理位置

村庄位置

村庄面积

村庄交通

注:试编篇目的“篇”、“章”定位在实际编写中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两篇内容需合并成一篇,试编篇目的篇就降为章,章就降为节。后面各试编篇目与此一样。

村区划沿革是指村的设立、区划、沿革、分合、撤并等,这是修好一部村志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许多村志中把村区划沿革篇,以建置或建置沿革命名,这实质上是不科学或不严谨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沈松平认为:“旧志中的建置并非专指政区的废置分合,还包括城池、官署、学校、坛庙、驿递、坊巷、津梁等内容,事实上已超越了地理的范围。”沈松平著《新方志编纂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版,第89页。

学者黎锦熙也认为,“‘建置’一词,其界说当以建置郡县、城郭、乡区及城乡各衙署为限。旧方志之置图,例如衙署外尚有书院、学宫,此两项应改入‘教育志’;且所载或包括公共机关及道路渡口桥梁,或且涉及地方古迹,此皆宜各入其类,附以图片,不为一门,谓之建置也。”黎锦熙:《方志今议》,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29-30页。

清代学者章学诚称:“次日方舆,考地理也,县之有由立也。……次日建置,人工修也,城池廨署,以至坛庙,依此附焉。”【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记与戴东原论修志》《文史通义校注》卷办,外三篇,中华书局2000版,第869页。

民国时期所修地方志,一般都在地理志内首列建置沿革,或在舆地志中设疆域沿革目,另辟“营建”门类,记载城池、官署、学校、祠庙等内容。

正如方志学者曾传宜所说:“随着历史的进程,‘建置’一词的含义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曾传宜:《编写<建置沿革>中的几个问题》,《江西方志》1989年第2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轮修志中,仍多以建置或建置沿革为名,成为新编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篇目,但在第二轮新志编修中一般主张以“政区”篇替代“建置”篇。

《当代志书编纂教程》也主张“新编地方志,应该以行政区划或者政区代替建置沿革作为该篇的标题。政区篇或者行政区篇的主要内容是行政区设置、区划与沿革,标题与内容衔接一致,无不融洽之处。”由于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单位,《当代志书编纂教程》建议将其改成“区划”,“因为区划不一定是指政府的行政区划,非政府行为也可列入其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当代志书编纂教程》,方志出版社2010版,第198页、202页。

通俗地说就是村建置含义包括学校、道路、桥梁等村庄建设项目(这些应归于教育、基建等专业志),而此处只是指村这块区划的设立、划分、沿革、拆分、合并等,不包括学校、道路、桥梁等,故用村区划沿革较为准确。

“建置”一词的含义已经失去了其本来意义,村志应以“村区划沿革”代替“建置沿革”篇名。图为大寨村委会,图片来源《大寨村志》。

一、历史沿革的编写

村历史沿革,即村庄的起源设置变迁等。一般可分为村庄起源、明清时代、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等几个阶段,就这几个阶段村庄的变迁情况加以记述。有的村庄可追溯的历史长,有的可追溯的历史短,不能全部按照一个模式套,只要抓住了村庄变迁的关节时间点记述即可,不能一年一年地记流水账。如《北村志》就主要抓住了北村的建村背景→村名起源→明清时期(军民分治、裁撤卫所、胶澳租界)→中华民国时期(撤并分合关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撤并分合关节点)。“村庄起源”节的命名可带上村庄名,如“□□村起源”。

二、地理位置的编写

(一)村庄位置

指修志截止年村庄所处的位置。在此之前已拆迁的,记述村庄拆迁前的位置;已拆迁搬入社区的,原村庄已不存在,可在此处说明何时搬入了何社区。以知名度较高的交通线路、河流或镇政府机关驻地为参照物,说明村落所处的方位。村落经纬度(一般智能手机能查出经纬度),村落四至,村落距县城距离,距乡镇政府的距离,距离省市的距离及附近县市的距离,也可注明所距里程及距县界的距离。

(二)区域面积

包括村庄发端时及解放前夕的所有土地面积,1958年村庄的土地面积,1980年村庄所有土地面积,修志当年村庄的所有土地面积,已搬迁的村庄还要加写搬迁当年村庄的所有土地面积。土地面积均包括村落街道面积、耕地面积、坑塘面积等。

(三)村庄交通

即村庄的交通情况,内容包括村公路等级,距火车站的距离,距高速路、国道、省道的距离。     

第二节 村志环境和资源篇的编写

村志环境和资源篇应分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四部分。

一、村自然环境的编写

这部分内容在一些村志中甚至于区县志中被命名为“地理资源编(篇)”、“地理环境编(篇)”、“自然地理编(篇)”、“自然环境编(篇)”等。根据《当代志书编纂教程》的观点,就地方志编纂体系而言,“自然环境编(篇)”作为该部分内容名称是合理的,而其余的名称均有不妥当和不严谨的地方。”原因是“自然环境科学的定义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地质内容与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自然环境的含义与地方志相关篇章的内容完全符合,因此用“自然环境”作为这部分内容的标题是最合适的选择。”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当代志书编纂教程》,方志出版社2010版,第205页、206页。

就村志而言,自然环境的内容依次可分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与动植物等几部分。如果本村的自然环境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特殊,与其所在区县的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应按以下分类进行详细记述(相关数据资料可从当地国土部门获得);反之,如果本村自然环境所涉及到的内容与其所在的区县大致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则可一笔带过。

(一)地质

是一门研究地壳构造和组成物质的科学,在村志中主要记述本村地层(本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及其岩性特征)、岩石(不同地质时期的岩浆活动及其形成的岩浆岩)和构造(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及其形成的构造形态)。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应作为记述的重点。

(二)地貌

地理学中又叫“地形”,是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村志应主要记述本村的地貌成因、地貌特征(即地势、形状的特征)、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及其分布。应绘制地形图,高德、百度上公布的卫星地图已经有经纬度和大比例尺度的地表图像,插入村志的地图比例应在二十万分之一和三十万分之一之间,要严格遵守,比例尺大于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属于军用地图,不能用于村志插图。如果在村志中插入大比例地图,则应将经纬度删除。

(三)气候

指一地多年形成的天气特征,村志应主要记述气候特征(包括类型、成因、四季划分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降水、日照、风、霜雪和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干旱、雨涝、低温、连续阴雨、台风和龙卷风等)。此外,还可置物候节,下设植物候、动物候和非生物候分类记述。物候是指动、植物和非生物由于受气候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植物中水稻的落谷、出苗、分蘖、拔节、开花、结实的日期;动物中候鸟的始见、离去、始鸣、终鸣的日期;非生物中的初霜、终霜、初雪、终雪、冰冻、解冻的日期。各地不同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物候。它可以作为指示农时的依据,也可供预报天气时参考。

(四)水文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水系、河流、湖泊、水位,村志应记述该村地表水方位、特征、长度、流域面积和变迁等;地下水,村志应根据地质勘探的资料,记载本村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及其蓄积量(可根据区县水文资料推算)。

(五)土壤

主要记述土壤发育的成因、性能、等级,土壤的类型、分布和肥力,可按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四级分类。1、2、3、4级为农用地,5、7级为林、牧用地,8级为裸露砾石地,山势陡竣,不适于生产利用。各种土地面积多少、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列表加以说明。地片分布 (如后洼、南岭、西沟等可一一介绍,多者则列表)。

(六)动植物

记述本村庄区域内的动植物名称,动物除了家养畜禽外,还应特别记录野生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植物应分为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自然植被按乔木、灌木、草本、苔藓等群落记述。如果是山区村庄则应特别注意优势种属、食物链关系和生物群落。

二、村自然资源的编写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篇目分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现自然资源的这几个类目与自然环境中的几个类目存在着重复交叉的现象,比如气候与气候资源、土壤与土地资源、水文与水资源、岩石与矿产资源、动植物与生物资源等,应如何区分呢?这些类目前者偏重于自然属性的介绍,后者偏重于可开发利用价值的介绍。

(一)气候资源的编写

主要记述村里可以利用能带来经济价值的气候资源,如风比较大,适合建立风力发电站;阳光充足,可建立太阳能发电站等。介绍时还应尽可能做到量化,比如能建多少功率的发电站等。

(二)土地资源的编写

主要记述村里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及利用情况。

(三)矿产资源的编写

主要记述村里可开发利用的矿藏储量及利用情况。

(四)水资源的编写

主要记述村里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情况,比如河流落差大水量充沛,可建水电站;地下水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可开发制作矿泉水;温泉可开发温泉浴等。

(五)生物资源的编写

主要记述村里可开发利用的动植物资源,比如名贵药材、珍稀动物等。注意不要与农业篇重复。农业篇可偏重于常规的种植养殖业。此处可偏重于野生的非常规的种植养殖。又要有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此处的动植物须是能开发利用有经济价值的,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偏重于生态价值。

(六)旅游资源的编写

主要记述村里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此处应注意与旅游篇的区别,此处只是记述有哪些旅游资源可以利用即可,而旅游篇偏重于旅游规模、旅游管理等,二者不能重复。如设有旅游专门篇章的村志,此条可一笔带过或略去。

三、村自然灾害的编写

自然灾害的种类有:气象灾害,如水、旱、风、雹、霜冻;地质构造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表灾害,如山崩、雪崩、泥石流、海啸等;生物灾害,如蝗灾、螟灾、鼠害等。

记载自然灾害较为合理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按灾害种类横分门类。纵写事实,这是志书最常用的方法,分类记述危害最严重的几种自然灾害,从成因、涉及面积、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等几个方面做综合性记述;二是如果内容少,也可以不设专章,把自然灾害分别归入相应的自然要素类内。

在一些含有海域线的村庄还应该在自然环境篇设置“海域”一章,记述村庄所在的海岸地质、地貌、港湾、岛屿、潮汐、海浪、水温、盐度、海雾和海冰等自然现象,反映海滨村庄的地方特点。“海域”章一般可置于“地貌”之后。

本书经调查发现,许多海滨村庄的村志大多没有在自然环境篇设置“海域”一章,仅仅把动物类海产品归为动物资源类,把植物类海产品归为植物资源类,把船运码头归为交通类。但也有例外,比如《金家岭村志》就单独设立《海岸滩涂》目介绍金家岭村濒临黄河,东起“晃荡”,西至山东头海滩的“辞老嘴”,长约1.5公里的海岸线的资源。

四、环境保护的编写

在首轮修志中一般不对环境保护单独立志,只是作为自然环境篇的一章列于篇末。但在第二轮新志中,环境保护大多单独设篇,下设环境质量(应侧重大气环境、水环境、声光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生态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等内容。一般村志中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封山育林工程)、土壤环境(化肥的使用)、生活垃圾处理等。

由于各地环境资源各异,记载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地村志的环境资源篇设置也有特殊之处,不能用某个模式机械套用。

环境资源参考篇目试编

环境资源(篇)

第一章自然环境

地质(岩石、地层、构造)

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动植物           

第二章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第三章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旱灾、水灾、冰雹、龙卷风等)

地质灾害(含地震、火山等)

地表灾害(山崩、雪崩、泥石流、海啸等)

生物灾害(虫害病害、鼠灾等)

第四章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封山育林工程实施)

土壤环境(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

生活环境(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第三节 村志基础设施篇的编写

村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里水利、道路、电水气、规划征地等内容。

一般情况下,村志的基础设施不宜缺项,但有时为了避免基础设施分志与其他专业分志的交叉问题,可因地制宜、服从全志篇目的合理安排。如村学校与村卫生设施建设,既可以归入村基础设施,也可划归为村教育专业分志和村卫生专业分志。对于村基础设施与专业分志相交叉的项目,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根据相关学术理论结合农村实际,我们认为可把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内容较少不能单独列志的项目归入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水电气等,因为农村水利、道路、水电气内容较少,一般难以分别撑起一篇专志;把功能偏重于各专业分志,可写的内容较多,如村学校、村医疗卫生设施、村健康娱乐设施等,分别列入教育、卫生、体育或文化娱乐等各专业分志。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许多村志甚至是县志往往会把水利列入农业篇,其实这是不科学、不严谨的,水利不仅仅只服务于农业,比如发电站、防洪项目也是水利,但其并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本书认为把水利列入基础篇较为妥帖。

一、村水利建设的编写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蓄水工程

主要指水库,具体内容有坝址、集水面积,总库容、正常库容、正常水位情况下的面积,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工期。在施工情况方面,主要有总投资、投工数、完成土石方量,使用的材料情况,混凝土、钢材、水泥的使用量等。另外,兴建水库的损失也应该记载,主要有淹没区的区域生产总值、耕地面积、迁移拆迁房屋数量、移民情况。

(二)防洪灌溉工程

1. 防洪堤坝。规模主要有堤坝的长度、顶宽、底宽、大坝的结构,效用主要有防洪设计标准、被保护的耕地的面积、人口数量、交通线路等。

2. 灌溉渠道。主要内容有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堰坝结构、投资情况、灌溉渠道总长、设计流量、各个渠道的长度、灌区面积、防洪面积等等。

3. 排灌站。主要有所属灌区、排灌面积、水源情况、装机数量、功率、设计流量等。

4. 水闸。水闸的规模、闸孔总数、单孔宽、总孔净宽、过闸流量、灌溉的效益、年引水量、引用的水源情况。

5. 旱涝保收工程。主要有平整土地的面积、各项水利工程保护的耕地面积、各类耕地旱涝保收总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

(三)河道治理

1.河道治理概况。指所属水系、主流长度、流域面积、存在的问题。

2.截弯取直工程,指所属河道、施工河段、施工的时间与工期、开挖河道长度与宽度、截断河道急湾的情况、缩短河道长度、新河道通水时间。

3.拓宽工程。原河道宽度,对旱涝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施工河段、施工的时间与工期、 拓宽河道长度、河道宽度的拓宽情况、工程前后河道断面的流量变化。

4.改道工程。包括河流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施工河段、施工的时间与工期、竣工时间、新开河道长宽、水深、流量、工程、受益情况。

(四)水政管理

村里水利设施维护管理情况。

二、村道路建设的编写

内容包括村里的公路建设,公路的长度、级别、修建情况。

三、村电水气的编写

记述村里电水气的建设情况,包括施工时间、资金来源等(偏远山区没有的可不写)。此处的水指自来水。

四、村规划征地的编写

记述村里住宅、公路等公共设施征地情况。

村志基础设施参考篇目试编

基础设施(篇)

第一章村水利建设

蓄水工程(水库,包括蓄水量、兴建过程)

防洪灌溉(指村里的堤坝、灌溉渠道、规模兴建等项目)

河道治理(包括河道治理概况、拓宽改道等)

第二章道路建设

义务修公路(大队社员义务修国道省道)

村级公路

街道桥梁

第三章电水气其他

电力(何时通电、何时进行电网改造)

供水(自来水项目)

煤气

其他(包括沼气等项目)

第四章规划征地

村庄住宅建设规划用地

公路铁路大型水渠经过村庄征地

工商企事业建设用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