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走知青路--陆屋新光华侨农场

 印尼视角 2020-11-27

叔重走知青路--陆屋新光农场,30年弹指一挥间、达叔感慨万千啊。

广西农垦新光农场原叫广西农垦新光华侨农场,农场安置1960年代被当时的印度尼西亚反华当局驱赶回中国的印尼华侨,1978年又安置了被越南黎笋反华集团驱赶回中国的越南华侨。 

1970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全国知识青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祖国的边陲、海岛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广阔天地锻炼成长。为了永葆无产阶级红色江山不变色,广大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一起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为筑牢反帝反修的钢铁长城而贡献青春和热血。

1974年前后,一批知识青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到新光华侨农场接受锻炼和农场职工的再教育。 

由于有亲戚在新光华侨农场插过队和有亲戚在新光华侨农场的原因,从上世纪的1983年至今的30多年里我无数次到新光华侨农场,见到了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过程。

新光华侨农场位于灵山县陆屋镇,与钦州市的青塘镇相邻。

这是从钦州方向开往陆屋镇的班车。

改革开放使农村的农民致富,这是村民们建的门楼。

来到农场,我来到当年亲戚插队时工作过的五队。

这些平房是中国政府为安置印尼华侨而建的。现在,第一批安置在这里的老华侨已有大部分的人过世了,后山上,他们的坟墓朝南向,那是他们跨洋过海回国的方向,那是故乡南洋的方向。

当年从印尼随父母回国的子女也50多岁70岁了。这些人的子女(第三代)有很大一部分远赴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子女们有的在外结婚生有一男半女,很少回农场。还有的人到场部盖房起屋。

由于年代久了,房顶的天花脱落不少。

这是当年的主人彻的坐墩,斯人已去,石墩依旧,见此石墩,脑中又然主人。

昔日的柴火诉说着当年华侨开山劈岭种橙树、种菠萝艰苦岁月时的艰辛,也述说着农场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的变化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居乐业的生活。

久违了的摇水井依然水量充沛,井水甘甜清凉,这井水哺育了五代人,这井为广西农垦人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后,现在农场职工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有质的变化,人们烧煤气和电了,不用上山砍柴火了,成堆的柴火被弃之于屋角和柴房。农场规划在五队的宅居地上,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

昔日的五队队部平房被拆除,一栋漂亮的三层办公楼在昔日队部原址上耸立。

亲戚也不在五队平房住了,在场部盖起三层半的楼房。

农场小学

在建的农场场部办公大楼

场部生活区

当年的新光华侨农场场部礼堂

这条连接灵山和钦州的公路将要扩建为60米宽的高等级公路。 

路通财通,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从新光农场辖区穿过,新光农场的土地红利正日益显现。现在到新光农场租地建工厂,租地搞种殖和养殖的外来投资者越来越多,新光农场经济开发区也搞好三通一平后,厂房也耸立起来,今天的新光农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新光农贸市场

买三元一斤芋蒙回家焖车螺

买一斤头菜。

这是新光农场罐头厂,当年生产的柑子橙子罐头畅销大江南北。

这是剑麻制品厂。

这是农场经济开发区。

青塘街的粱五狗肉风靡钦灵两地边境的青塘和新光农场及陆屋镇。

酒香不怕巷子深,青塘狗肉香气漂越钦灵大地,穿过钦州湾,吹入星岛湖,钻入我的鼻孔里,我闻香起水,提起泳裤,急匆匆的跨越山山水水直扑青塘秤狗肉饮烧酒。

吃了狗肉,就取道陆屋回灵山啦。今年龙眼大丰收,亲威叫人上山摘了几十斤龙眼给带回,我就笑纳啦!

驱车离开新光农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