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大小的盖碗,怎么泡茶才好喝,才不会烫手呢?这有个实用技巧

 小陈茶事 2020-11-2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几天,看了一个央视的节目。

节目的第一期,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和植物,一直都是不可分离的状态。

植物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情趣。

比如说,种植在路边的榕树,种在花圃的桂花树,缅因花,槐花等等。

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为整个城市提供一抹亮色。

或者买一束鲜花,修剪插花,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

我们要善待自然,善待植物,珍惜它们赋予我们的幸福。

我们与自然不可分离,是利益共同体。

茶具与茶叶,也不可分离。

没有茶具,我们喝不到好茶的茶汤。

没有茶具,我们感受不到茶叶馥郁的茶香。

盖碗便是茶具中的一员,也是被大部分茶友公认的,展现茶汤滋味较为完整的茶具。

我们平时泡茶,基本上都是用盖碗。

前几天,有位茶友来问了一个关于盖碗的问题。

他问,不同大小的盖碗,怎么泡茶最好喝,怎么用才不会烫手?

那我们就着这个问题来聊一聊。

《2》

趁着好天气,去一位姐姐家喝茶。

每次去姐姐家,都会心生欢喜。

毕竟惦记姐姐的小花园很久了,次次去都会看到新品种的鲜花,都有着不一样的惊喜,都会被惊艳到。

走在走了很多次的小路上,周围都是带着灰色的砖墙,看起来很有岁月的痕迹。

到了姐姐家,刚准备敲门,姐姐就从里拉开了大门,笑着对我说,我估摸着时间,你刚好这个时间到。

被姐姐的那抹笑晃了眼睛,一瞬间看呆了。

一直都知道姐姐是个美人,但那日,阳光照射的角度,金色的光洒在姐姐身上,美极了。

姐姐看我呆住了,忙拉着我走进小院,问我,怎么了,最近很累吗?

我摇了摇头,回答道,没有,是被姐姐美呆了。

姐姐唤我自己去小花园看花,然后去准备茶具了。

我们坐在院子里的茶室,准备泡茶。

看着姐姐称茶,我看见今天用的盖碗似乎容量更小。

便出声问,这盖碗的容量没有110毫升吧,看起来好像更小些。

姐姐点点头说,嗯,这只盖碗是前阵子去景德镇买的,容量大概在90毫升左右。

随后,便开始泡茶,泡的是白牡丹,看着茶叶数量不太对劲,便问,姐姐这是称了几克茶。

姐姐伸出手,五根手指明晃晃地舒展。

看来猜测的没错,果然是称茶5克。

其实啊,在使用容量较小的盖碗时,应该按照比例减少投茶量。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平时用的都是标准大小的盖碗,也就是100-110毫升的盖碗,投茶5克,这样茶水比例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更符合大部分茶友的口味。

而当我们在用90毫升左右盖碗时,就需要按照1:20的比例,减少投茶量。

在这时,我们只需投茶4.5克足矣。

有的人会认为这0.5克不会影响茶汤的滋味,非也。

泡茶本就是个精细活,差丝毫,茶汤的滋味都会发生变化。

故而,我们在使用容量较小的盖碗时,想要泡出好喝的茶汤,得减少投茶量。

《3》

在平时,用得最多的还是标准大小的盖碗。

也就是100-110毫升的盖碗,用这样大小盖碗时,投茶5克就好。

泡一杯好茶,静静坐着喝茶,看着外边的景色,岁月静好。

有位茶友来说,用我们的定制盖碗,出水总是不够顺畅,都是淅淅沥沥的出汤,没有所讲的瀑布状出汤。

当时听茶友描述,有些云里雾里,没有很明白。

正准备详细询问的时候,茶友就发了段视频过来。

点开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第一个原因,是注水太多。

视频中,茶友注水直接将盖碗内注满,边缘处都没有留有丝毫空间。

像我们平时用沸水泡茶,若是水注得太满的话,就会导致整个盖碗非常烫手。

在这个时候拿起盖碗出汤的话,肯定会觉得非常烫手,拿不高,就堪堪在公道杯上,倾斜的角度不对,加上注水太满,茶汤才会沿着盖碗的边缘滴下来,淅淅沥沥的。

平时泡茶时,注水不宜过满,这样不仅影响出汤时间,还会影响茶汤的滋味。

注水时,建议在最边缘处留有些空隙,如此在出汤时,也就不会因为烫手,而导致倾斜的角度不对,茶汤倒出不顺利。

第二个原因,是盖碗的开口太小。

视频中,茶友出汤的开口,看起来只有几毫米的样子。

再加上还会有部分茶叶堵住出水口,但是因为重力的原因,盖碗中的茶汤会争先恐后地流出,有些会顺着叶片和茶梗流出,所以,就会出现出水不畅,汤水沿着盖碗边缘滴落。

出水口太小,也会造成茶杯闷泡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茶叶在其中不断释放内含物质,茶汤中滋味物质过多,喝起来就会有些苦涩。

我们在泡不同的茶叶时,出水口都不太一样。

比如说,在冲泡粗枝大叶的寿眉时,出水口就要开得大些,而白毫银针的话,出水口就要控制得小些,免得茶叶落入公道杯中。

但是,无论是冲泡哪类茶,如同瀑布状出汤是最佳状态。

《4》

视频中,还有一个细节。

那就是这位茶友拿盖碗出汤的手势,存在些许的错误。

茶友在出汤时,食指直接扣进盖纽中,这样一来,就不太好控制开口的大小了。

因为我们把力都集中在一点上,对于整个盖碗的掌控力是不够的。

而且盖纽中心,被热气所蒸熏,温度定然是不低的。

直接扣到盖纽中,其实还是会有些烫手。

除此之外,茶友在出汤时,大拇指并不是搭在碗沿上,而是放置在碗身上,看着视频都觉得烫手。

这样的出汤手势上,存在着些小瑕疵。

泡茶出汤时,我们主张,三指握碗法。

分别用拇指和中指,搭在碗沿边上,握起盖碗,要记住是碗沿,而不是碗身。

食指搭在盖纽上,而不是扣到盖纽内。

这样一来,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出现了。

在注入沸水后,看准出汤口大小,立马合盖出汤,倾斜到合适的角度,就可以如瀑布状出汤了。

很多时候,总是出汤不顺畅,被烫到手,大部分都是因为出汤手势有问题。

当然了,选个趁手的盖碗也很重要。

前段时间,我听到了一个说法,有人说,要想盖碗不烫手,就得选择厚一点。

我当时心里想的是,厚厚的不是散热更慢吗?这应该更烫才对吧。

买盖碗还是选择合适的最好。

若是买了一个不趁手的盖碗,技巧再熟练,都很难完美的倒出茶汤。

比如,一位十指纤细的女子,用上一只200毫升的大盖碗的话,那样握都握不起来吧。

更别提出汤了,可就更难了。

所以,用盖碗泡茶,除了技巧要熟练以外,一只好盖碗也很重要啊。

《5》

我贪恋,好茶带来的韵味。

喝茶喝得越久,就会越来越对它不能舍弃。

很多时候,一杯好茶,由盖碗赋予它生命。

一只看似简单的盖碗,平平淡淡,但却宰相肚里能撑船。

心胸宽广,有容乃大。

不同大小的盖碗,有着自己那份独有的特别。

怎么用好盖碗,其实很简单,唯有熟尔。

就是有些小伙伴时常挂在嘴边的balance 。

就是身体的肌肉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本能地知道出汤时,开口要多大,倾斜的角度是多少……

若有一款好茶,自然是用盖碗冲泡了。

哪怕是一人独饮,好茶滋味,不容错过。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