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9山西考古发现一个陶罐,10年后才搞清楚用途,专家赞叹高科技

 历史探奇 2020-11-27

 山西,三晋之地,地跨黄河,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运城垣曲县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提前了1000万年,而在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山西晋南地区就已经出现古人类生活。

  在山西东庄村和西王村,考古人员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成为山西晋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这个遗址地处于黄河北岸,和陕西、河南接壤,文化特征和这两个地区也都大同小异。

  通过对东庄村和西王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考古人员确认了这些文化遗址具有仰韶文化的早期面貌特征。什么叫仰韶文化?它是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一个存在于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的古老文明。

  从新石器到彩陶,这种文明的过渡和进步无疑是令人感到震撼的,而在山西东庄村发现的这个陶罐其实正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产物,这一次考古人员发现的这个陶罐是一个长度约10厘米,两侧开有小孔,顶端有洞口,中空的陶罐。

  从质地上来看,它质地粗糙,打磨程度不高,但是从其造型来看,已经具备某种功能性的作用,至于它究竟有什么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困扰着考古学家们的难题。

  而说起这个文物最后被破解出来,还是在一个机遇巧合的情况下。

  在第10个年头,专家们依然没有研究出它是干什么用的,随着春节临近,奔波在外的专家们也离开研究所踏上回乡团聚的火车。

  其中一位专家回到农村老家后,1969年前后全国基本上都是在用烧煤取暖,几乎也都是一家一个小煤炉,外观圆形,里面可以放置蜂窝煤,底部开一小孔,可以清理煤渣。

  这位专家坐在炉边取暖时,看着这个煤炉越看越觉得熟悉,随着他灵光一闪,忽然失声大叫,“我知道怎么回事了”

  他赶回实验室,翻出之前为了研究这个文物而打造的模型,又找来几块木炭,烧红以后放入到了模具内部,接着又盖上工作人员另外制作的盖子。

  后来随着谜团揭开,原来这个文物是远古时代用来保存火种的器物,只要把火种放入罐子里面,把顶端的盖子盖上,罐子里的氧气就会变得十分稀少,火种从而就会燃烧的非常缓慢。

  再把两边的小孔堵上一点,又不至于让火种因为缺氧而完全熄灭,毕竟那时候火种得来不易,所以远古人类就想出了这种办法来保存火种。

  从此这个文物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火种器。

  火的出现使得人类文明迅速进步,人类的生存境况得以大大改善,在寒冷的冬季,人类不必因为严寒而冻死,可以围在火堆旁边取暖。

  另外火的出现也让人类可以提炼金属元素,制作出许多工具,火的出现也让人类摆脱了饮毛茹血,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火种器虽然制作简单,但它的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