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真文物」新石器时代的“火种罐”

 先秦考古杂谈 2021-11-30

考古学家于1959年在山西芮城东庄村遗址发现了这类陶器,起初因为不知道其具体用途,因此根据其外形特征取名为“镂孔柱状器”,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

图中所见即为这类陶罐,看着很普通,却是史前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其原理就是近代也有应用,这种陶罐即“火种罐”,有了这类火种罐来保存火种,史前的先民们就再也不用每次都“钻木取火”了。

除了山西东庄遗址,在其它遗址中也出土过类似大的“火种罐”,如河南孟津寨根遗址、内蒙古凉城县王墓山遗址,北京的北埝头遗址都有发现。其基本特征为在开口陶罐上开几个小口子,最为特别的是内蒙古凉城县王墓山遗址出土的这件火种罐。同样为仰韶时代中期的出土物,距今约有6000年。

火种罐由上下两部分构成,鼓腹状。小口、小底、器身和器底镂5-9个不等的气孔,上半部为敞口高领。 上下两部的衔接处多装饰一周附加堆纹,起到加固和装饰作用。

其原理和现代的煤球炉子相似,在火种器中投入燃烧中的红炭,红炭上覆盖未燃的黑炭,一定程度的密封能减缓黑炭的燃烧速度,因此,这类火种罐都是小口的。在罐身上开几个小口后也会更有利于氧气的流通,起到防止炭火熄灭的作用,而罐底部的眼孔则可以使燃尽的炭灰从罐内漏出去。可以说这个火种罐的设计者已经是考虑的非常全面了。不算是什么“高科技”,却绝对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实际上,人类从钻木取火到用“火种陶罐”保留火种,期间还经过了“灶坑法”保留火种,相比较而言,火种罐更为巧妙一些,称得上是人类用火史上的一次巨大改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