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苕溪诗帖》看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第一期)

 weimiao 2020-11-27

在中国书法史上, 出现了许多怪诞不羁、不偶于俗的书法狂士, 他们以率真的纯真性情和豪迈不羁的精神风度写下了流芳千古的书法诗篇, 米芾便是其中的典型。米芾的癫狂在宋代乃至整个书法史都是绝无仅有的。然而, 与他癫狂个性截然相反的是, 米芾早年的学书之路采取的却是相当循规蹈矩的“集古字”之法, 正如其在《海岳名言》一书中所述:“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为集古字, 盖取诸长处, 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 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从《苕溪诗帖》看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第一期)

在米芾“聚沙为塔、集古成家”的学书道路上, 颜真卿的书法对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米芾说:“颜鲁公行书尤可教, 真书便入俗。”可以说他对颜真卿的行书推崇备至, 如对《争座位帖》, 他就曾不止一次地赞叹道:“字字意相连属飞动, 诡形异状, 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此帖在颜最为杰思, 想其忠义愤发, 顿挫郁屈, 意不在字, 天真罄露。”“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 颜杰思也。”

米芾对颜真卿的书法推崇, 其作品中很多特殊笔法都从颜真卿行书中而来, 这在其元三年 (1088) 所书的《苕溪诗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阶段正是米芾从集古字走向脱胎换骨自成一格的蜕变时期, 因此, 其中不仅保留了许多前人书法的痕迹, 而且也很好地体现出了米芾化古出新的自家特色。下面我们将主要从笔法、字法、章法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试加分析。

从《苕溪诗帖》看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第一期)

笔法

如米芾《苕溪诗帖》中“将之苕溪戏作呈”之“将”字的右下角钩法, 即来源于颜真卿《争座位帖》中“如鱼军容, 阶虽开府, 官即监门将军”一句中的“开”“府”二字和“所以长守贵也”之“守”字。从以上字例我们可以看出, 颜真卿行书的勾笔往往较圆, 米芾正是继承了颜真卿的这种圆势钩法。

然而米芾毕竟是时代的骄子, 并没有亦步亦趋地步其后尘, 而是稍作改动, 即把“将”字末点高置, 然后通过牵丝进行连接, 因而更加丰富了点画的表现力, 进而使整个字体有一种玉树临风的高雅姿态。类似这种钩法的还有“谢”“时”等字。此外, 像“诸友”之“诸”字“言”旁的末笔钩画和“顾”字的左部末笔钩画都是用的上挑法。这种方法可视作米芾“蟹爪钩”的反映, 这是米芾自我作古, 更应该肯定为善解古人并有所光大的独创。

从《苕溪诗帖》看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第一期)

另外, 如“松竹留因夏”之“因”字, “团金橘满洲”之“团”字, “他乡彼此同”之“同”字, “漫有兰随色”之“兰”字, 这些包围结构右上角的“塌肩”都来源于颜真卿《争座位帖》中“国”“闻”等字的写法, 即通过笔锋的提转暗换来快速完成笔画的衔接。

此种笔法主要来源于篆书, 因此在米芾看来才体现出一种“篆籀气”。这种写法在颜真卿《祭侄文稿》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如“图”“围”等字便是明证。此外, 这些字的外框末笔之钩的写法, 米芾大多采用了“线内”出钩法。这种写法不但使米芾与颜真卿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而且增强了米氏书法浑厚饱满的风格体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