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这种吃药方式会让药效大打折扣!

 心宇2uwan10a9u 2020-11-27

不论多么健康的人,平时也难免会碰上头痛发热之类的小毛病。很多人家中都多多少少屯了些止疼药、感冒药、退烧药之类的非处方药。

不过,非处方药可以随便购买,并不代表它也可以被随随便便的吃进肚哦!不看说明书、不遵医嘱乱吃药,浪费了药钱事小,吃出副作用可就悔不当初了。

大健君总结了一些看起来没啥毛病、实际上问题多多的吃药方式,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不遵医嘱、随意更改药量

认为自己的病情较重,“下猛药”可能好得更快,所以多吃一颗;认为“是药三分毒”,而自己的症状看起来也没那么严重,所以少吃一颗。这些看似“小聪明”的吃药方法,其实并不明智。

药品的剂量通常以克、毫克甚至微克计算,是经过大量的临床统计得来的精密数据。如果随意私自更改剂量,当心会因服药过多产生副作用甚至脏器损伤、或因为剂量不够而无法产生药效。

2、几种药物叠加使用

部分患者内心独白:“啊,看说明书好麻烦,多吃几种总能撞对一个吧!”。因此翻出家里不同品牌、不同名称的药,一样来两片。

这么做之前千万得慎重!很多同类型的非处方药物都包含相同的成分,并且一般都经过肝、肾代谢,这样吃弄不好就会加大剂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肝、肾衰竭。

此外,如果需要同时服用针对两种疾病的药物,为避免药物中含有相同的成分或者会相互反应,也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

3、就着牛奶、果汁吃药

药物不能和茶一块服用,想必不少人都了解吧,这是因为茶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会与一些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但一些片剂实在太苦、或者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怎么办呢?看起来很“无害”的牛奶和果汁成了部分人的首选。

最好也别这样做,牛奶中的钙质容易与一些药物中的成分形成沉淀,果汁的酸度可能使一些不稳定的药物分解、或破坏掉对肠胃起保护作用的糖衣,其中的维生素C、铁也可能与一些药物发生作用、生成其它的物质。

如果药物实在难以下咽,可以在咨询医生后,使用少量较稀的糖水送服。

4、用过热的水送服药物

对于部分病人、特别是感冒病人来说,刚烧开的热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喝了它病能好得更快”的安全感,因此也就习惯捧着冒热气的开水,吹吹凉边喝边吃药。

事实上,很多药物是不能用温度较高的热水送服的,例如含维生素C的药物、小儿糖丸、一些治胃病的酶剂、酵母片等,在高温下都容易失效。

因此,服药时保险起见还是使用和体温接近的温开水吧!

5、服药后大量喝水

一些药片实在太苦,让人忍不住在吃下后多喝两口水,祛祛口里的怪味!但这么做的同时,大量的水也会稀释药物,造成药效降低。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约200mL水送服。对于容易黏在食道壁的胶囊来说,可以酌情多喝两口水帮助吞服。而对于止咳糖浆或含片类药物来说,最好是不用水送服,否则药物被冲化后进肚,无法作用在特定病灶部位,也就失去了作用。

注:此文章仅用于大众获取健康方面的知识,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到医院咨询医生,药品服用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