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大埔县秀才温廷敬的《潮州福老民族考》

 天宝堂一山人 2020-11-27

潮州福老民族

本文选录了清末大埔县秀才温廷敬的《潮州福老民族考》


潮州民族分客家、福老二种。客家语音近于中原,且旧为汀、赣侨寓,见于《寰宇记·林太仆达泉客说》及先师柳介先生之《嘉应州志》按语,言之详矣。至福老一族,则语音歧异,故人多有疑其旧为土族者。某君云,日本某尝向彼言,福老一族实为土族而同化于汉族者。某君亦颇以为然,然以余考之志乘而知其说之非也。
福老初本名河老。《郡国利病书》云:漳猺人与虔、汀、潮、循接壤杂处,中略。常称城邑人为河老,谓自河南迁来,
之繇陈元光将卒始也,其后始讹为福老。盖就其来自河南而言之,则名为河老;就其处于福建而言之,则名为福老。今漳、泉人尚自称为河老,而他省及客家则称为福老,此可证其得名之由也。
潮州自秦·史禄将卒戍揭阳岭,后皆家焉。南粤为揭阳令降汉之史定,当即禄后,以官为姓者。三国时揭阳贼曾夏亦为汉姓,其为汉族可知。是潮州当秦、汉、三国时已有中原民族。盖秦用谪戍民与粤杂处,潮州亦在其内。三国徙民虽不见于史乘,然以意度之,当时之流徙者必较秦代为多。至晋·义熙中,以东官五营置义招县,义招隋改万川,今为大埔县,此或为大埔客族之始。然此皆当日旧族也,今潮州客族皆出于宋、元以后。福老一族尚有秦、汉遗族与否,不可得而知。所可知者,其一则晋时所徙入者为潮阳范氏。《潮阳县志》:范思禺,远祖昌谷,举孝廉,仕晋郎官,始辟榛莽于潮阳。此潮州最古之民族也;其一则唐时所徙入者为潮阳洪氏。《潮阳县志》:洪圭,莆田人,以进士任工部尚书,谪刺潮州,览潮阳之胜家焉。此潮州次古之民族也。范氏土墓地为官廨,洪氏舍田灵山寺,载于志乘。范昌谷墓及洪氏祖孙墓今俱尚存。《潮阳县志》:晋孝廉郎范昌谷墓在邑门外山仔墘,旧葬今县署内,唐时始改卜、于此。《府志》:唐进士洪奋虬墓;又《潮阳县民》:进士洪圭墓在贵都大坑乡,大刻岭,在县西六十里壬屿山。当非虚诳。其他则无闻矣。
今潮州福老之望族大半来于五代及宋时,且多兴化、漳、泉人。《宋史·王大宝传》:其先繇温陵迁潮州。温陵即今泉州也。宋余靖《林从周墓碣》;其先西河人,自南安徙居潮州,宗族盘互,为海阳著姓。南安亦泉州也。《潮州府志》:郑徽,字种德,莆田人,南渡播迁,偕子诚来潮,卜隆井都神仙而家焉,即为潮阳人。黄詹,原籍莆田,建炎进士,任潮州判官,后知军州事,乐潮阳山水之胜,因家焉。林绍坚,福州人,绍兴甲戍进士,拜侍御史,因入籍潮阳,再迁澄海蓬州富沙乡,今澄海邑冠陇山有墓在焉。其弟廷壁,由山东长清令迁潮州通判,占籍揭阳渔湖都,墓在普宁黄坑都之黄芽山。萧洵,福建龙溪人,端平间由明经任潮阳令,爱潮邑山水,卜筑于县治之南桥家焉,遂为潮阳萧氏始祖。《海阳志》:邱世乔,祖成满,闽之莆田人,宋·咸淳中官翰林承旨,以忤权贵,潮州安置,遂家海阳,《潮阳县志》:陈儋,莆田进士,嘉定间出知潮州,任满士民攀羁,因择潮之濠浦乡居焉。黄经德,字腾茂,莆田乡贡,尝知程乡县事,后调潮阳,方莅任,以病解组,因家于直浦都之夏林。此皆福老之族来于福建兴化、漳、泉之证也。其中黄经德当为明时人,五代至宋、元程乡俱改置为梅州,明乃复置程乡县。林从周之祖当自五代时来潮,其余则皆宋时也。虽间有自他省徙来者;如袁氏之出于浙江龙游,《府志》:文琛,浙江龙游入,元丰六年谪知潮州,因家焉。墓在海阳云步百井坪。子孙蕃衍,为潮、揭、澄三邑望族,潮阳周氏之出于湖南道州,《府志》:周敦熙①,湖南道州人,
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按部至潮。淳祐闯,裔孙周梅叟以潮为先人按部之地,作元公书院于郡学右。《潮阳县志》:后梅叟竟占籍潮阳。潮阳柳江陈氏之出于河南固始,《府志》:陈阳征,河南固始人,淳祐辛丑进士,授潮阳令,遂家于潮之直蒲都,墓葬直蒲都徽岭坡,迄今柳江乡陈氏犹厥裔云。然不及来自兴化、漳、泉者之多,且皆同化于福老一族。盖民族者,本由于语言习院之同,而不必其尽出于一血统,即如海阳郡西杨氏,本出于大埔,为客族,而今则为福老;大埔百侯萧氏,与潮阳同祖萧洵,而今则为客族。此可见民族之转徙无定,不能以语言习惯之殊而遂目为异族也。
然则,潮州福老一族多来于福建,而尤多出于兴化之莆田。考晋室南渡时,中原故族流入福建莆田者共有八姓,是为福老之一支;及唐初,陈元光将卒多住漳州,是为福老之二支;唐末王潮入漳州,其部下多河南光州光山、固始及湖北黄州之民,蓍籍其间,是为福老之三支。盖福老一族亦有新旧之分,大抵来自莆田为福老旧族,来自漳、泉者为福老新族欤?然不可辨矣。
至其方言歧异,诚间杂蛮音,如呼“五”为“讹”,正与云南蛮语同,顾氏《郡国利病书》:云南讹朵山,即五朵山,蛮语呼“五”为“讹”。按:“讹”虽蛮语,亦“五”字一音之转,此可见汉语与蛮语当出一源。不独蛮语,即如藏语呼“水”为“楚”,正与川语相近。匈奴、蒙古、满洲虽系诘屈语,异于中国之单纯语,然如匈奴呼“天”为“撑犁”,蒙古呼“天”为“腾格里”,首字“撑”、“腾”正如中国古音读“天”为“听”同。蒙古呼“虎”为“巴尔图”,正与春秋楚人谓“虎”日“乌菟”同,皆“虎”字之切音。呼“水”为“乌苏”,“苏”亦“水”字一音之转。呼“黑”为“哈刺”,满洲则为“哈连”,“哈”音正与“黑”近。此必语出一源,乃能不谋而合,后日必有民能证而明之者。即其确证。然其他皆中原音韵之转,且间留古语,其痕迹尚有可寻。如呼“父”为“罢”,音“摆”,本于闽语“郎罢”,实即“爸”音之转,亦即古音“父”字古读“父”音如“布”。之转;呼 “母”为“妳”,即古楚人之遗语;《博雅》②;楚人呼“母”日“妳”。呼“子”日“孥”,本于三代;《甘誓》;予则孥戮汝。兼妻子而言。《诗·常棣》:乐尔妻孥。孥与妻对丈,则专属之子矣。呼小儿日“娣”,见于《玉篇》;《玉篇》、《集韵》:孑弟并土礼切,音体,小儿也。呼“勺”为“隵”,音羲,潮音转虚邪切。正杨子方言之所道:《方言》:蠢、陈、楚、宋、魏之间或谓之隵。《玉篇》:隵,勺也,蠢为隵也。读狗如“羔”,“羔”同东齐辽东之转音,《尔雅》郝疏③;今东齐辽东呼熊虎之子为“羔”,“羔”即狗声之转。略举一隅以见其概要之。
福老一族,其中虽不无旧日土族之血统,要其大部分则出于中原故族,固自无疑也。
[注]①应为周敦颐。
②即《广雅》。隋·曹宪为作音释,因避杨广(炀帝)讳,更名《博雅》。
⑧即清·郝行《尔雅义流》。
[附记]本文录自汕头市图书馆所藏温廷敬文稿《补读书楼文集》。温廷敬(1868~1953 年),字丹铭,大埔百侯人,史志学家。曾为《大埔县志》、《广东通志》之总纂,《潮州志》之编纂顾问。
因据抄本排印,或有错漏别字异体,悉照原文,
祈清读者留意。本文考证甚详,但间有称客家、福老为民族者,似欠科学;至于分入潮者先后为新族、旧族,实也不妥。但先生于半个世纪前能作此文缕析潮人移徙情况,确是难能可贵,或可为研究潮人历史及潮语渊源者之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